□李艷萍
五師八十六團十連職工李超進家種了120畝棉花,他發現每年春播時連隊機車數量少,職工春季播種和秋季往軋花廠交售棉花的時候都要排隊等機車,這讓他看到了靠農機掙錢的門道。他用多年的積蓄購買了第一輛機車,春季機車在連隊播完種,又到地方鄉鎮去播種,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一年下來,就全部收回成本,這讓他嘗到了甜頭。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李超進的農機之路越走越寬,他先后又購買了幾輛大馬力機車和各種農機具。
李超進是個善于把握機會的人。2012年,五師雙河市開始大面積推廣機采棉,團場的軋花廠進行了升級改造,他瞅準時機拿出全部的積蓄和別人合資買了兩臺國產采棉機,一臺采棉機158萬元,享受農機補貼30萬元。
2013年,八十六團黨委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鼓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創造條件保證小微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團場發展建設與市場競爭。該團先后出臺文件,對貼近市場、貼近用戶、操作便利,為團場提供若干就業崗位的小企業提供創業貸款,對帶動職工多元增收、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的農林牧企業,設立貼息貸款基金,在項目立項、土地審批、店里配送等方面,團場協調解決相關困難。
“十二五”期間,團場和周邊鄉鎮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建筑建材類需求量較大,這讓李超進又看到了商機。
2014年,他和朋友共同出資140萬元,創辦了外墻保溫板廠。7月,保溫板廠正式投產后,李超進召集連隊的10名富余勞動力,到廠里上班。由于他們生產的產品質量過硬,服務到位,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收回了投資,并實現產值700余萬元,這讓李超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2015年9月,李超進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合作社有六輛大馬力機車、兩輛采棉機及各種農機具13臺(架),機車和采棉機上共雇有九名駕駛員。“我覺得農機投資比較穩當,只要有固定的活源,保證機車作業質量,收入還是比較高的,今年年底我準備再買上一輛大馬力機車。”李超進笑著說。
說起今后的打算,李超進說:“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每天雖然忙碌,但是生活更有奔頭了,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