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姍姍
遼寧警察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警檢關系是指在刑事司法中,依法承擔刑事偵查工作的公安機關與履行檢察職責的檢察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為查清犯罪事實,收集證據,打擊犯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公安機關負責絕大多數刑事案件的偵查,檢察機關負責提起公訴,同時對于法律規定的自偵案件享受偵查權。這是一種建立在分工負責、互相配合、相互制約基礎之上的關系模式,這是我國特有的一項刑事訴訟原則。這種關系的界定,不僅不利于辯護權的行使,而且也削弱了審判機關的權威性和中立性,這就導致在實踐中,警檢關系時常出現問題。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機關具有參與重大案件討論權,在審查逮捕階段具有提出補充偵查建議權,審查起訴階段有權要求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對證據的合法性做出說明等等權限。但是刑訴法中對于這些權限的規定僅僅是原則性的規定,并未具體規定如何才能保障檢察機關充分行使上述權利,同時,對于檢察機關的提前介入及引導偵查方式的規定十分有限,并不能夠適應偵查實踐的需要。
刑訴法規定,檢察機關對于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活動行使法律監督權,但現行法律同時又規定,警檢關系是一種“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因而,在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之間,“互相配合”是優先于“互相制約”的,基于此,在實踐當中,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權往往被淡化了。導致在實踐中,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之間原本的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被這種“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而取代,形成了二者之間平分秋色的平等關系,抑制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的職責,不利于立案偵查職責的行使。
保障人權是一個不能夠被忽視的問題。犯罪嫌疑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是處于被偵查的地位,因此在構建警檢關系的過程中,必須要將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問題放在首位。而當下互相配合的警檢關系,形成了實踐中的偵控合力,大大地弱化了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防御能力,難以保障其在偵訴階段的主體地位,進而導致刑事訴訟過程中控辯雙方的對抗性得不到保障。長此以往,刑事訴訟原本應有的公正性被弱化了。
在偵查過程中,檢察機關對于偵查活動的監督往往因為對于偵查機關的偵查過程了解過少而陷入僵局。檢察機關僅僅是當案件進入審查批捕、啟動審查起訴程序過程中,通過書面審查來對公安機行使監督權。這不利于檢察機關全面監督公安機關職權的行使。因而,必須構建檢察機關的信息共享機制,諸如公安機關的案件受理立案情況,偵查措施的運用情況等信息的共享,從而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行使有效的監督。
刑訴法明確規定檢察機關有權監督公安機關的立案等偵查活動,同時檢察機關具有參與重大案件討論權。但現行法律對于此僅作原則性規定,沒有具體規定如何實施。在實踐中,公安機關遇有重大復雜刑事案件時,可以申請檢察機關派員參與,就案件的偵查活動提出建議。同時,檢察機關應加大對于公安機關立案的監督,一旦發現重大復雜刑事案件,也可以派員參與案件討論,在行使監督權的過程中,更好地配合公安機關的工作。一旦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行為,能夠及時提出并予以糾正。檢察機關也可以通過參與案件討論,從公訴機關的角度給偵查機關提出建議。
加強檢察機關、監所部門及控訴部門的監督作用,形成逮捕、申訴、控告及監所的合力監管機制。加強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進出看守所的監督,保障律師的合法權益,使得律師可以充分行使會見權,代為申訴控告權等。刑訴法明確規定律師自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訊問之后可以介入到訴訟中,以維護其的合法訴訟權利。但是律師的介入需要得到公安機關的配合,這也需要切實加強檢察機關的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在偵查工作中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程序進行,杜絕刑訊逼供行為,確保證據的收集與運用具備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