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一)國企員工持股主體法律制度。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各地的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主要依據的文件是證監會在2014年6月頒布的《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指導意見》,以及2015年8月公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在這兩本文件當中,對于員工持股的基本準則以及準入范圍做了全方位的規定。具體來說,在《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指導意見》當中,對于已經上市的股份制公司所有參與員工持股的國有企業,至少應當滿足股份制企業的需求,而在另一個文件當中則指出,國家明確優先支持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服務型企業作為主要的試點對象,由此可以看出,在參與的主體范圍層面,能夠吃苦的人員更多的都是一些人才,對當前一些科技含量要求比較高的國有股份制企業,也作為優先發展的對象,而國家并沒有全方位的采取全員工持股的方式。關于員工的股份如何取得,政府單位在文件當中有明確的規定,員工可以通過公司回購、股東自愿贈與或者認購等多種方式來獲得員工股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此基礎之上,員工想要獲得股權的,需要自己出資購買,而員工所能夠獲得股權的總體比例不能超過10%,一個人的占股比例則不能超過百分之一。
(二)國企員工持股監管法律制度。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制度的相關法律文件資料并不是很多,主要還是依據《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兩個文件,在這些文件當中,對于上市公司員工利用持股進行虛假陳述,操縱證券市場等違法亂紀行為,作出了相應的禁止以及處罰規定。并且還指出了要實現企業的內部監管、政府監管以及社會監管等等,能夠構建起多維的監管體系。在監管的主體上,文件當中規定,國資委的主要職能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司法,來對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管,而證監會則主要對于上市公司的證券期貨發行運作的情況進行監督,主要的監管機構也是由這兩個機構組成。
(一)國企員工持股主體法律制度的不足。結合上文當中對于當前我國國企員工持股主體法律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當前國家對于員工持股的問題十分重視,創新類研發的科技服務類的國有企業列為主要的扶持對象和付出重點。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國有企業職能并不是十分的單一,企業不僅僅要承擔盈利的職責,還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單純的從企業的性質上來看,如果不盈利性企業與之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相沖突,而在上述的點中將參與持股員工的范圍限定為“對企業經營業績以及持續發展有交代或者重要影響的科研人員經濟管理人員以及業務骨干等”,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表示這些類型的員工擁有平等的員工股份認購權,但在該文件當中并沒有對這些人才的具體內容進行界定,所以員工持股的主體地位確定更多的把握在公司的管理層,人治的權力過大。
(二)國企員工持股監管法律制度的不足。從監管的角度上來看,雖然當前國家對于國有企業員工制度監管法律制度的構建相對比較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企業員工實際需求。但是在文件當中并沒有明確的指出員工持股問題的主要監管問題。在各種監管說明過程當中也只是進行了統一的規定,并沒有對監管體系的實際構成以及監管的主要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所以也就導致了,相關的行政部門要行使監督權的時候,很難找到相應的法律依據作為參考。在規定當中,國資委和證監會應當肩負起對于員工持股問題監督的責任,這兩個行政機關在權限以及職責的細化層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這二者之間出現權責沖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約我國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問題的因素之一。
(一)完善主體法律制度。針對于當前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法律制度當中總體范圍不明確的現實情況,要明確參與制度的主體范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仍然處在數據的逐步改造過程當中,很多的法律法規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員工持股制度的構建不應當針對于成員的福利,而應當依據當前的國情。首先需要在立法上明確可參與持股員工的實際范圍,如果單行的法律法規或者對于文件當中的相關重要事項進行注解,來對獲得股權員工的實際資格進行確認,進行規定,在調試時可以給予國有企業適當的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參與的相關主體的資格確定,應當更加細致的規定。除此之外,當前的法律條款當中規定,雖然員工也有免費或振奮的模式,但是主要還是以員工出資購買股份的情形為主,而為了保證員工持股制度能夠有效的推進,需要嘗試進一步減免員工個人購買股票的實際花費,適當的降低員工持股的門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更多的人才參與持股實踐。
(二)完善監管法律制度。員工持股制度若想有序的推進,則取決于國家對于制度監管主體的安排,當前國家對于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制定。而要實現國有企業員工持股的有效推進,則必須明確國有企業員工持股的監管主體,在此基礎之上完善相應的監管方式,并且完善相應的監管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保證政府的制度運營真正落實到位,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法律監控制度。首先就需要明確國企員工持股的監管主體,根據當前的國情來看,采取信托機構的監管模式將更加有利于我國員工持股制度的構建,企業可以將員工所擁有的股份全部都交給一家信托公司來代理,信托公司可以作為員工股權名義上的所有者,并且運營相關的股份。一方面,信托機構作為第三方公司,也是員工持股制度的直接參與者,他能夠相對于外界來說更加清楚的了解整個公司的運作狀況,從而在實踐當中能夠更好的發現問題,在主體權限當中應當賦予信托機構一定的監管權限,這是一種內部監管方式,需要明確其法律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企業數量眾多,市場規模極其龐大,雖然國家是企業的所有者,但是憑借一己之力無法對于國家的全部資產進行有效的監管,而當前我國企業的行政監督主體主要包括國資委證監會以及財務部等相關部門,保證這些部門的權責得以明確,就需要在法律條款當中對于各個部門的責任以及權力進行全方位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各個行政部門的實際行政效率,從而促使各個行政單位能夠形成合力。
員工持股制度可以說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探索方向,其核心內容絕非某種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蘊含在其中的理論和意義。雖然在當前國企改革的過程之中可能還存在著諸多待解決的問題,但是探索國有員工持股制度對于企業與社會的發展是具有較為獨特的現實意義。員工持股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應當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相關的法律條文作為保障,才能真正起到為我國國有企業發展改革事業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