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春生
黨的十九大是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在黨和國家發展史上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要把深學悟透落實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工作主題,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奮發有為,以新時代的新作為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各級工會組織要堅持守土有責,把職工群眾組織起來,發動起來,把廣大職工組織團結在黨的周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把黨委政府促進發展的各項要求,通過廣大工會干部的努力工作,變為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堅決克服“四化”傾向。認真落實工會干部聯系困難職工幫扶制度,帶頭深入到困難企業、深入職工群眾,經常同職工進行面對面的嘮家常,增進對職工的真摯感情。把上級工會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基層工會,投入到一線職工最多的地方。著力解決基層工會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等實際問題,努力為基層工會工作開展活動創造良好條件,讓廣大基層工會干部想干事有條件、能干事有舞臺、干成事有褒獎、不出事有魅力。
根據《工會法》的規定,工會組織具有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社會職能。工會組織要從自身的職能出發,突破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方式,工會要想在黨政中有位置,在職工中有影響,必須按照黨政所需、職工所急、工會所能的要求開展工作,積極作為、敢于作為、善于作為,找準工會工作與黨政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聚光點。我們各級工會要結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要求,帶領職工大力開展勞動競賽、技能培訓、技術革新、職工素質提升等建功立業活動;培育廣大職工牢固樹立工匠精神,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有效供給;開展好金秋助學、職工醫療互助、困難職工幫扶等活動。這樣工會組織才能贏得黨政和職工群眾的信任,出成績,有位置。
工會組織是黨領導下的群團組織,在“群”言“群”,在“群”做“群”,工會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要以職工群眾為中心,讓職工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職工群眾當配角。要多到職工群眾之中去開展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好的主意來源于基層,金點子蘊藏在廣大職工群眾中,要問需于職工、問計于職工。多與職工群眾交朋友,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活動,要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建議和要求,了解和掌握職工群眾的訴求和愿望,職工利益無小事,把職工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有代表性的問題“打包”反映給黨政組織,做到吃透上情傳到下,吃透下情報到上,為黨和政府制定頂層設計提供決策參考,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在工作的策劃、組織上,要從職工群眾中來,到職工群眾中去,多讓職工群眾“點菜”,多開展“點菜式”扁平化的工作。而不是主觀決定,脫離職工、脫離會員、脫離實際。這樣才能吸引職工群眾廣泛參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工會的工作平臺才能越搭越大,才能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學習是每位工會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對工會組織來說,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工會要更好地肩負起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工會干部就必須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增強學習能力,工會倡導“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工會組織就必須成為學習型組織,工會干部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學習型的工會干部,用十九大精神、工會業務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工作本領。只有學習進入常態,工作才能進入狀態。要加強“互聯網+”工會工作的知識學習,在“互聯網+”的經濟時代,信息思維素質和能力已上升為工會服務職工能力的主要能力。工會干部應當樹立信息思維方式、增強信息意識,掌握信息知識、提高信息思維能力。打造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工會工作新格局。要提高網上職工群眾工作水平,實施上網工程,主要工作用互聯網“一網打盡”。提高工會服務職工群眾效率和效益,提升工會工作社會影響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工會組織的應盡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