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莉
我出生在80年代,那時托兒所是團場連隊特有的托幼機構,學前年齡層、不同民族的孩童入托在這里學習生活,托兒所成為了一代兵團孩子成長的搖籃。
兒時我家住在連隊,母親是連隊托兒所的保育員,從我記事起,每天我就跟著母親去托兒所。連隊的托兒所有兩間大房子,小班中班一個房子,大班一個房子,團里配發的木質小床、對椅、儲物柜沿屋子的墻邊擺放,配的方桌、椅子供孩子們學習、吃飯、玩玩具。托兒所房子的一角有個土塊砌的大火墻,還有大火爐,給孩子們煮飯燒水,冬天火爐子燒起來的時候,棉衣都穿不住,很暖和。
連隊托兒所有五名保育員,小班和中班各兩名保育員,大班一名,在連隊大人小孩都尊稱她們老師,各班老師們相互配合工作,分工明確,有照看孩童的,有管理生活衛生的,有教知識開展活動的,大家整天忙得像陀螺,但是工作干得井井有條,在寒來暑往中帶著一撥撥的孩子們漸漸長大。我的母親就是大班的老師,大班的孩子都有五六歲了,我也是母親的學生,她每天早上早早來到教室,打掃環境,在爐子上燒好水、烤上紅薯等待學生們的到來,學生到齊后,就開始上課了,母親一人教語文數學和音樂,語文教我們拼音和簡單的漢字,數學教我們數字和簡單的加減法計算,課余時間還教我們唱兒歌。
每年“六一”兒童節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了,“六一”前半個月托兒所的老師們組織中班大班的學生們編排節目。“六一”這天早上,老師們和學生一起布置托兒所,把房子里拉上彩帶綁上氣球,老師們還給我們發糖花生瓜子水果,正午時分,就是觀看文藝節目了,每個節目都是由老師和學生自編自導的,有合唱、舞蹈、小品,大家熱情地在舞臺上表演著,觀眾們看得掌聲不斷,熱鬧快樂的“六一”兒童節陪伴著我們的童年。
兒時在團場上托兒所的美好記憶,永遠留在心底,托兒所為兵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兵團娃,見證了一代兵團孩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