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學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加快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也提高了我國貿易行業的發展。現在我國第三產業甚至是第二產業都在電子商務平臺中實現了新的跨越。特別是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當前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在互聯網中找到了新的貿易方式并開始了快速發展時期。因此,人才培養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現在我國高校培養出的電子商務人才,不適合現代企業發展需要,必須建立一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為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2013年中國依據歷史發展經驗和國內外經濟現狀提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和人心相通,建立了亞非歐等國家之間的新型經濟合作體系。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為73745億元,同比增長了17.8%。“一帶一路”戰略對于促進我國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深化工業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跨境電商是以電子商務平臺作為依托,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議價、支付、物流等環節完成交易的國際商務活動。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的業務構成以B2B為主,B2C業務作為重要補充。專業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企業走進國際市場,打開國際市場銷路,提高交易主動權,加少交易中間環節、提升利潤率等多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可能。2017年我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同比增長32.2%。跨境電商貿易額在我國進出口比重中逐漸增大,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因此,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更要具有熟練的實踐能力,能處理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電商業務。
第一,專業人才缺乏。跨境電商從業人員是需要具有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外語、物流等相關知識體系的復合型人才,掌握單一技能很難滿足企業外向型發展需求。跨境電商起步較晚,部分企業雖急于建立跨境電商平臺,擴展國際電商業務,但是受到國內專業體系建設不成熟,專業人才匱乏的制約,核心專業人才大多從國外引進。
第二,理論重于實踐。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多為理論講授為主,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操作為輔的教學模式。跨境電商業務發展尚在起步,再加上區域發展不均衡,導致出現實踐平臺短缺、實踐體系尚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師資力量有待加強。跨境電商作為新興產業,相關人才儲備薄弱。專業教師一方面知識體系比較單一,同時又缺乏行業實踐經驗,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與鍛煉才能更好的滿足專業培養需求。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的脫節。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為了促進“帶”“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交往與友好往來。不僅需要具有復合專業技能的人才,同時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與持續不斷的創新精神。“一帶一路”不僅為企業的發展開拓市場,更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因此,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刻不容緩。
第一,確立培養目標。跨境電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國際貿易實踐能力,電子商務網站等平臺操作,熟練的外語溝通能力,網絡營銷理論及策劃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識與實踐能力。專業劃分過粗或者過細,課程設置過雜或者過于片面都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合理劃分專業方向,培養目標的制定應以滿足企業需求、產業發展為最終的落腳點,確保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都能有的放矢。
第二,注重實踐技能培養。跨境電商領域多需要應用型人才,因此實踐操作能力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尤為重要。首先在學校校內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改善教學方法,加強實驗室建設,例如模擬仿真企業進行實訓教學,讓學生體驗跨境企業業務路程的情景,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其次,利用企業和社會的發展先于課堂教學的特點,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建立學校實訓基地,邀請企業專業人員加入學校教師培養隊伍,同時在高校內部建立跨境電商研究中心,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再次,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例如引進企業在線銷售產品,由學生進行網上銷售工作;依托企業電商平臺,為企業拓展海外業務;作為電商技術人員,參與企業的網站和平臺的建設與維護。通過多方面搭建實踐平臺來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
第三,提升師資隊伍建設。除了引進專業互補人才,完善跨境電商師資結構,對師資隊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也應該常態化。同時組織教師多參與電子商務相關證書考試和跨境電商相關課題研究,以提升專業技能,緊跟時代和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