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師范學院經濟學院 236041)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出臺的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農業部和中國農業銀行等兩個職能單位結合農業領域綠色發展以及綠色金融發展實際,通過深化雙方之間的務實合作,積極推動創建金融支持農業領域綠色發展的相關工作體系,并于2017年12月印發了 《關于推進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的通知》。下面,從四個方面進行具體解讀。
農業綠色直接關系到我國的食品安全、資源安全以及生態安全,甚至關系到美麗中國的創建進程,關系到全體國人的福祉以及子孫后代的發展。實現農業里能與的綠色發展,這是我國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落實,同時也是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注重農業領域的綠色發展,大力促進建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機制,推動創建以綠色生態為主要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讓農業綠色發展的新理念能夠入腦入心,形成發展的合力。黨的十九大又提出了要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努力處理好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提高對生態系統進行保護的力度等。然而,也應當清晰地意識到,如今我國農業主要還是依賴于資源消耗型的粗放發展形式,環境污染以及生態退化之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的遏制,綠色高質量農產品以及生態型產品的供給還無法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任務還相當地艱巨。金融可以說是促進我國農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式。運用金融工具來探究推動農業實現綠色化發展的新方式,不僅是我國農業主管部門轉職能、轉方式的重要展現,而且還是我國金融機構落實中央戰略,推動自身業務轉型的必然要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以及農業銀行應當全面意識到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迫切性,不斷提升開展工作的使命感,形成共識,強化合作,全力促進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格局。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與農業銀行應當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推動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為主要導向,以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要內容,依據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更加尊重農業領域的發展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始終堅持以政府為引導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全力支持一大批符合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需求的重點建設項目。
要按照《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等相關規劃的要求,始終堅持空間更加優化、資源更為節約以及生態更趨穩定之原則,全力支持重大水利工程、高標準化農田建設、水肥一體化推廣、黑土地保護、標準化規模養殖以及現代漁港等基礎性設施的建設,并且將其列入到省級以上政府部門的規劃之中,使其能夠成為具備了穩定經營的現金流、還款以及擔保富有保障的新型農村基建項目。要積極引入PPP模式、產業基金模式或者投貸聯動模式等市場化運行的新機制,推動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的飛躍。
要大力支持農業部加以認定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植業龍頭企業、大型種子公司與種業上市企業協同發展,積極參與到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及特色化農產品優勢產區之中的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大力促進種業的轉型與升級;全力支持我國農產品的儲藏與保鮮、產地初加工及其精深加工、中央廚房與物流配送全產業鏈體系研發工作;積極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等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成果加以轉化與推廣。
要更加緊密地圍繞促進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積極改進我國農產品的產業結構,積極培養與壯大新產業與新業態,促進農業產業的提質與增效。要在生產過程中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通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調整好糧食經濟飼養種植結構,開發規模較大的高效化養殖企業,不斷做大與做強優勢性農業特色產業,實施適度化規模化經營管理,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農產品安全管理水平。在加工過程中,應當積極支持企業的規范化經營,不斷推進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加工業,購買烘干、整理以及質量檢驗設備,新建與改擴建農業加工儲藏設施設備;在流通過程中,強化綠色農業的儲存、流通以及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的金融服務,全力支持具備較多經驗而且和收儲加工企業具備穩定合作關系的相關糧食經紀人,和競爭力比較強而且符合現代企業制度標準的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鼓勵縣一級的農業銀行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創建起更加密切的協作關系,著力增加對于農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特色化村鎮建設等信貸方面的支持,推動農村各產業之間的融合性發展,拓寬農業的產業鏈與價值鏈,帶動更加多的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要聚焦我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中關于攻堅戰的目標任務,落實農業部關于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文件,通過將畜禽糞污加以資源化利用的措施,使用果菜茶有機肥取代化肥的措施、農膜回收計劃以及以長江為主體的水生生物保護加護等為重點,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的相互結合,積極支持節水農業與化肥農藥的減量與增效、強化耕地質量建設、實施土壤的污染治理、開展資源節約化利用以及低消耗農業投入產品的生產,著力創建一大批示范性項目,通過示范性項目的積極帶動,引導農產品綠色發展金融支持機制的健全完善。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以及農業銀行應當依據本地農產品特色以及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強化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一起推動農業領域的服務創新。
各級農業銀行應當提升綠色金融類產品的開發力度,通過實施產品組合,積極創建涵蓋信貸、債券、基金以及金融租賃等區域特征顯著的金融服務產品體系;要定期進行補充、修訂以及更新產品箱的內容,持續健全完善綠色金融產品管理機制,全力滿足綠色農產品發展之所需。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出行業管理上的優勢,推動財政支農資金和農業銀行所推出的金融產品之間進行科學的對接,提升財政推動金融支農的效果。
我國各級農業銀行必須在總行信貸授權所規定的范圍之內實施動態授權,對于綠色化、低碳化的農業領域客戶進行傾斜。在合法與合規、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積極鼓勵有條件的網點與農業主管部門共同研究適應于農村客戶實際的排污權、碳排放權以及節能知識產權等,提高綠色農業領域信貸投放所產生的增長點;出臺針對我國農產品行業綠色發展的項目評審方法,合理地放寬對于農產品貸款期限、償債覆蓋率以及收益率等要求。
農業銀行應緊密圍繞農民群眾在農資購銷和融資等方面的需求,和供銷社等相關農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積極研發數據網貸技術,精簡信貸審批手續,推動農業領域客戶購置達到安全標準的相關農產品;運用農業部的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系統以及各地政府推出的監管平臺、批發市場、農業龍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等,收集與農戶有關的數據信息,積極上線推出惠農貸款類產品;圍繞著農民群眾綠色消費這一新需求,鼓勵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落實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相關要求,全面整合惠農網上交易平臺,強化和相關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與專業市場線上業務的相互對接,從而為農產品進城銷售打通綠色途徑;要圍繞農民群眾在基礎金融服務上的需求,切實促進“四位一體”縣域經濟農村服務途徑創建,增加惠農服務網點的改造工作力度,切實補齊網絡金融服務“三農”過程中的短板,建立起現代和傳統彼此結合、線上和線下無縫聯結的基礎金融服務途徑,讓農民辦理相關業務更為快捷。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全力支持農業銀行和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之間創建全面協作關系,按照轄區金融環境以及經營管理能力,合理地設置擔保放大倍數以及風險分擔的比例,一起支持綠色農業實現新的發展。我國各級農業銀行應當全面運用政府部門所設綠色產業基金以及綠色貼息貸款等相關政策,積極拓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整體規模,切實下降貸款的風險;提高銀保之間合作產品的創新化程度,全力探究和綠色農業保險、環境污染責任險等彼此聯動的新型合作方式;強化和證券企業、基金企業等的合作,發揮出自身優勢,大力創新租賃、金融市場以及資產管理等新型融資工具。
農業部與中國農業銀行要共同形成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工作體系,具體工作由農業部財務司與農業銀行相關業務部門分別加以牽頭,其主要任務是及時處理雙方合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問題。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和農業銀行也應當創建合理的工作協調機制,在重點區域一起確定農產品綠色金融行動的實施方案,共同推出綠色金融服務的具體標準,保障相關工作得到切實落實。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主動向農業銀行推薦具備較高社會信譽度、達到綠色環保標準、示范效應比較強,而且還具備良好市場發展前景的農業經營項目。各級農業銀行對于農業主管部門所推薦之優質項目,應當在符合相關信貸規定的基礎上優先進行調查,符合條件的優先予以審批和放款。
農業主管部門與農業銀行要一起推進信息共享體系建設,對于重大農業政策以及信貸政策信息應當及時予以通報,并且邀請對方參與相關重要會議;要加強對信息的監測與統計工作,創建項目實施狀況跟蹤與精準服務體系;要定期對相關情況加以匯總,并把有關情況逐級上報到農業部與農業銀行總行。
農業部與農業銀行要強化對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宣傳與培訓,及時搜集各地好的做法,并從中總結出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具體情況,通過進行宣傳引導,多層次和多維度實施政策解讀與培訓,不斷提高從業者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