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工學院)
2018年春以來,美國以“中國制造2025計劃”將會威脅到美國的根本的競爭優勢—技術和知識產權為由,對中國發起301調查,繼而對中國約5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征收25%的關稅[1]。中方立即給其迎頭痛擊,對美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等加征25%關稅。接著貿易戰繼續擴大,中美雙方繼續擴大對對方國家出口產品的關稅征收,至今仍處于白熱化階段。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我國對美國出口前100名的企業,有 36家是臺資企業,榜單的前十名幾乎都是臺資企業。而淮安作為大陸唯一一個國家級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是蘇北唯一臺資聚集超千家,投資超百億的地級市。亞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臺資企業,且主要業務面向美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壓力,客觀上極高的關稅給予公司近乎毀滅的打擊,對美業務停滯不前,巨大的蛋糕近在咫尺卻無法分得一小塊,目前來看,對美業務舉步維艱,甚至到了放棄市場的地步。
亞源國際公司主營家具、辦公用品等。在行業和客戶中有著良好的知名度。但是,家具及辦公用品同質化嚴重,企業沒有著力于產品的創新,對市場上較為暢銷的產品,模式進行簡單的移植,風格、款式如出一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及需求將會越來越多變,僅僅依靠模仿照搬市場上的熱銷產品是遠遠不能抓住最好的機遇的,只能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久而久之將失去最為寶貴的市場競爭力。
受中美貿易對抗影響,亞源國際主營的家具、辦公等業務陷入困境。公司出口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勢必使得產品的在美價格提高,進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減小,逐步被其他競爭對手蠶食。如若繼續壓榨價格,變得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保住了市場份額。可中美貿易對抗的未來一片迷霧,無法估計其將來的形勢。草率實行價格戰適得其反,價格優勢其實名存實亡。
亞源國際公司在美的客戶目前只有批發商、零售商。批發商占到了80%,大多是小規模的商戶銷售。零售集中在四個門店進行銷售,這些客戶的規模都很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大企業,大規模的公司成為市場的主導,大型商場、超市遍地開花,消費者大多被吸引于此,小型商戶發展舉步維艱,而公司的渠道卻沒有觸及大型商超,仍然保持著原來的營銷渠道,使公司失去了許多市場份額。同時,公司并沒有開展網絡營銷。互聯網時代早已來臨,網上購物成為人們消費新模式,并漸漸與傳統購物模式并駕齊驅。公司錯失了電子商務的黃金時期,限制了其發展。
建立產品研發部門,增加用于產品研發的費用,針對家具的樣式、風格、個性化等進行優化。重點開發緊跟潮流、獨具特色的產品,并賦予其全新的理念,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作為家具的消費者,需求導向才是重點,人們更希望家具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更改顏色,樣式等,因此有必要進行產品個性定制服務,依據客戶的喜好與要求定制其滿意的產品。同時,在產品組合策略上,實行設計+家具+包運輸安裝+包維修售后的服務,顧客從購買到使用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聯系公司,公司可以從中盈利,又贏得了顧客忠誠,擴大了未來的潛在盈利范圍。
公司是主營中型家具辦公品的對外貿易,中美貿易對抗導致價格優勢不再,首先可用廣告宣傳,運用效果顯著的促銷策略以彌補價格短板,廣告的宣傳幅度大,可使得一定數量的消費者知曉企業的產品以及公司的情況,進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其次,注重公共關系,與客戶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成立客戶服務部門,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吸取他們的意見,并給予提供意見的顧客優惠券等獎勵。與政府也建立起合作關系,可以了解并享受到相關的優惠政策,積極擔當起社會責任,盡到對社會的義務,從而樹立起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目前,亞源國際公司的營銷渠道主要以業務人員擴張來進行銷售,由于公司處于初步發展期,內部精英人才及業務骨干并不多,其次公司的資金也比較短缺,由于業務是傳統的家具辦公,相對于目前大火的區塊鏈及高新技術產業,并不受投資人及股民的青睞,僅僅發展了經銷商及幾個零售商戶。因此公司可以以直銷和加盟代理為渠道營銷策略,依靠加盟代理的資金及人脈,給予技術和產品支持,在擴大企業銷售量的同時,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同時,公司可開展網絡營銷渠道,自行建立網絡營銷平臺,同時加盟亞馬遜等成熟的大型網絡電商,前期投入廣告費用,為平臺增加流量,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給顧客以私人定制的待遇,在網絡上顧客可以自己來更改心儀的產品的顏色,配搭,下單后工廠立即按照要求生產,追求效率與質量。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減少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感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