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部聯合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前共同印發了 《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的“放管服”新政,在人事管理方面包括人員編制、崗位管理、教師職稱評審等權限,都下放到了高校。為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提供了政策保障,對激發高校辦學活力,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政府一直以來都對高校的編制管理非常嚴格,現行編制規模主要是上世紀90年代初由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編制數經核定之后,一直受編制管理部門嚴格管控。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學校升格,政府嚴控編制直接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由于缺少人員編制無法正常配備學校發展所需人員。按照《意見》規定,將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淡化編制概念,納入總量管理的人員享有相應待遇和保障。
崗位設置方面,除根據政策要求保留崗位總量、結構比例、最高崗位級別確定權外,其他權限均已下放至所屬高校。收入分配方面,除根據政策要求保留績效工資總量核定權、主要負責人績效工資核定權外,其他權限均已下放至所屬高校。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用,并將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報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備案。
目前有很多高職院校對于人事管理并不是很重視,對于人事管理這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的領導還是采用傳統的人事管理方案,但對于目前的現狀來說,隨著人事管理中人員編制、崗位管理、教師職稱評審等權限下放,傳統的人事管理方案已不再適用,需要轉變管理理念,重新制定新的方案。
“放管服”背景下,隨著相關人事管理權限下放,相關部門就人員編制使用、崗位管理、職稱評審等都加大“放”的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高職院校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管理體系需要在進一步研究上級政策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不斷完善。
在“放”的前提下,高職院校獲得了自主權,然而要切實做到“放而不亂,管而不死”,需要做好事前規范和事后監督工作。建立專業的監管體系、高校的反饋體系和嚴厲的懲戒體系,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管網絡,對履職中出現問題及時反饋糾錯,對失信行為予以嚴懲尤為重要。而目前,高職院校在人事制度改革新背景下,仍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
為了高職院校更好的發展需要,必須要加強高職院校的人事管理的理念。在“放管服”的改革背景下,要努力提高高職院校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培訓和再教育工作,轉變思想,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這些都必須是人事管理理念的工作內容。
高職院校要提升其治理能力,就必須改革和重建學校內部管理制度。高校應以學校章程的“落地”實施為統領,對已有的成文制度規則進行梳理、調整、修訂,力爭實現制度體系的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保障學校內部權力的協調運行。尤其要以政府“放管服”改革為契機,自覺強化制度意識,完善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
對權力進行制約需要將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分離。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過程中,只有健全監督機制,才能有效地制約權力。政府下放給高校自主權,高校對接了這些權力,在具體運行中就需要有健全的監督體系進行監控。只要是權力行使者在運行權力,就應當接受監督,因而要暢通監督渠道,建立事中、事后的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
綜上所述,“放管服”背景下加快人事管理改革,各大高職院校必須深入貫徹人事管理新理念,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加強人事管理力度,健全監督制度,是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