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 100005)
經濟新常態,就是要調整優化現有的經濟結構,使經濟協調有序發展。中小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創新積極性不夠,因此,提高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中小型企業發展尤為重要。和大型企業不同,中小型企業規模小,資金周轉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單純依靠加大資金投入來促進自身企業發展是不現實的。所以,只有創新才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根本之道。評定企業是否現代化的標準就是企業的內部管理是否科學。所謂企業管理,是指企業中的管理者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結合整個經濟發展形勢,對企業內部的所有事情進行全方位管控治理,以確保企業良性運轉。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社會化大生產導致分工更加明確,職責更加具體 ,各行各業發展勢頭迅猛,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采取更加先進的手段來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管理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缺乏了良好的管理模式,企業就會是一片混亂,更談不上生產和銷售了。所以,要審時度勢,正視中小型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根據當前現狀,我們將企業的管理分為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管理、各個部門內部的管理和企業的對外管理三種情況。每一部分的管理都有相應的企業管理章程,都有一套嚴格合理的管理制度。各個企業應該嚴格遵守企業章程,遵守規章制度,對企業實行統一規范化管理才能按照企業的規劃走好每一步。但是有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獲取最大經濟利潤,出現了不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管理的情況,集中體現為管理手段不規范、管理力度不嚴格、管理分散不統一、管理要求不合理、管理政策不落實、管理人員不到位、監督檢查不到位等現象。在當前中小企業的管理當中,分工并不明確、職責并不清晰、管理并不嚴格,即使企業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他們也視而不見仍然不遵守規則,這是在給自己埋下巨大隱患,久而久之,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危害就會展現出來。
中小型企業還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缺乏適合本身發展的管理制度,只知道不觸碰國家出臺的法律條文,而沒有為自己量身制作一套規范體系。除此之外,領導階層與員工的關系還處于單純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階段,還是以領導為中心,員工服從領導的絕對安排,沒有自主性。而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員工更是如此。而且生產主要是員工在進行,他們直接進行生產,從而更有話語權。然而,目前的企業忽視了員工的重要性,員工個人的智慧得不到發掘,而是教條式的進行生產和勞作,這就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勞動積極性,也使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受到扼殺。
進入經濟新常態以后,傳統型的企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升級創新成了唯一出路。而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就是因為缺乏創新而得不到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多數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和特色品牌。根據統計數據,擁有自主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在我國僅占0.03%,幾乎99%的企業沒有專利。技術水平落后,生產效率必然低下,生產成本就會升高,企業追求的經濟效益就會大打折扣。二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決心不徹底,他們的創新不是投入資本進行研發,而是依靠引進、模仿、尋求外援等不恰當方式,“山寨”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發不可收拾。自主的創新都尚且沒有,靠自主產品繁衍而生的附加值也淪為泡沫,也就沒有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已經迫在眉睫。中小企業要想不被淘汰必須努力適應經濟新常態,從創新管理模式下手,規范管理模式,制定合適的規章制度,發揮員工創造性,調動積極性,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規模一般較小,涉及的人和事方面也就比較簡單。經理或者廠長往往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人物,掌管著整個企業生產管理體系,直接對企業的一切事務承擔責任。實行經理負責制能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人員之間的關系,促進命令的上傳下達和有效執行,各部門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促進企業優良運轉。而作為廠長或經理作為企業的核心,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制定好管理規劃,提高管理能力,在企業當中提高威信,樹立權威,運籌帷幄。最后,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管理者在精明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廠長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智囊團給他提供建議和意見,就會避免因自己考慮不周全,或因自己性格缺陷在管理中考慮不周而使企業遭受虧損。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有獨特性,企業也是。每個企業的具體背景和環境不同,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就不同,所以,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制定與自身相適應的管理模式進行經營管理。,中小型企業要與時俱進,各取所需,可以借鑒其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但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還有,企業內部管理難免出現溝通障礙,權責不分,機構冗雜等問題,這些都會阻礙企業發展步伐。企業制定正確管理戰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從實際工作中進行摸索,總結經驗,制定正確管理模式。
治理中小企業單純靠權力還不夠,還要樹立權威,德權結合,以德治人。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培養現代企業管理意識,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在大眾認知中,心理素質、道德修養、創新意識和身體健康素質被普遍認為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而能力通常包括:搜集整理信息、解答回復問題、識別人才、掌握機會、制定決策等能力。人才也是企業競爭的核心,人才因素是關鍵因素,要想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優化人才結構,使用優秀的人才。
未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將是系統化標準化。根據國家的經營管理模式,企業將會有一套統一的管理模式,但是這套模式也并不完全死板,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狀況進行變通,這樣的模式使企業之間的交流變得順暢,統一的管理標準,系統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業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優勝劣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未來的企業更加依靠創新,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激勵模式創新,實行內部員工入股模式,進行股金分紅,并獎勵具有創造力和主動性的員工,提高其積極性,有利于生產工作的進行。二是技術創新,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尋求援助進行技術創新,樹立競爭優勢。
經濟新常態勢頭愈發強烈,企業的管理模式改革也迫在眉睫,改革創新,不進則退。在目前的經濟結構中,中小企業是主力軍,整個經濟結構模式能否得到優化以及優化到何種程度很大一部分就取決于中小企業的改革。全國上下的目光都凝聚在了中小型企業上。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主力軍,中小型企業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發現自身的缺點,從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結構、管理方法等多個方面入手對中小型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在努力追趕時代潮流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實際遇到的問題中摸索規律,總結經驗,不斷進步。要關注員工利益與呼聲,響應廣大員工的合理要求,促進企業的協調有序運轉。只有這樣,企業管理模式才能得到徹底優化與升級,企業的利益追求才能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