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為支持各高職院校的發展,近年來國家財政部逐漸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不僅向高職院校撥付的專項資金總額有所提高,專項資金所涉及的內容也不斷豐富,從原來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逐步擴展到專業建設、人才強教、科研創新、人才質量培養、基礎設施改造、校園文化建設、安防工程、大學生素質提高等多方面內容,其深度與廣度覆蓋了學校的各個領域[1]。
盡管國家財政部逐步加大了對高職院校發揮在那的重視程度,不斷地為其項目研發、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提供專項資金支持,但高校在專項資金的使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國家供應的財政資金并未真正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各高職院校在獲得國家給予的專項資金后,由于院校內部在專項資金的管理上還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導致在資金的實際使用中,時常出現專項資金被其他項目擠占的情況。曾經就有學校在申請下課題項目資金后,將資金的一部分用于彌補校園建設投資。
就算專項向資金被全部用在項目活動中,各高職院校在管理上也存在預算不科學、核算不規范問題。由于專項資金的預算編制不科學而所導致的一個現象是,有些專項建設項目在結束的時候會存在資金的結余,而院校為了不向國家上繳這部分結余資金,會購買一些對于院校的發展無多大用處的東西或項目之間穿用的現象,造成了資金的浪費[2]。而在核算時,由于各高職院校不注重對專項資金的管理,缺乏專業的資金管理人才,常常將日常開銷和用于項目研發的花費混在一起記錄,導致會計核算的結果也并不具備完全的真實性。
在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現行的高職學校專項資金管理缺乏有效的問責制度和追蹤跟進,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和績效考評機制,嚴重影響專項資金高效、科學的運用[3]。
在部門設置方面,高職院校內部大多不具備監管專項資金的部門,高職院校的專項資金在被撥付下來后,多由項目管理人自行決定使用金額及用途,財政部門只負責對資金的花費進行事中審核,完全不在意票據的真實性,只要合法,就予以報銷,項目負責人在支配資金方面擁有極大的自主權。
在實際監管方面,由于部門設置的缺陷和監管制度尚不完善,部分院校的項目負責人擁有自行規劃資金的使用方式和額度的權利。并且在實際使用時,也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加以約束,更無人監管其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導致資金使用路徑經常不能明確,資金也就不能完全保證被應用在緊要項目的花費上。
通常各高職院校在總校下,設置多個學院,且各個學院之間相互獨立。在進行基礎設施修建和項目研發的資金申報時,各個學院常常由于缺乏溝通而重復對同一項目進行申報。比如,在計算機設備的購置上,高職院校完全可以通過校級的統籌規劃,錯開需要使用設備的學院的上課時間,只為學校購置一整套的教學設備,實現多個學院的要求。但在現實中,常常由于校級部門缺乏規劃,在學院各自申報后,分別為其購置計算機教學設備,造成了專項資金的浪費。
各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健全內部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需為最初的資金規劃,到項目結束后的上繳剩余資金的全流程建立起相應的資金使用規范,明確各資金管理人員的職責,盡可能的使國家的專項資金真正被用在項目花費上。
對專項資金進行預算時,可以直接在校園內部設立專業的審計部門,專門用于合理規劃校園專項資金的調度,或是從外部聘用專業的審計機構,為部分專項資金進行使用規劃;在使用專項資金時,學校也應該制定相應的使用規范,規范專項資金使用人員的行為,切實保證國家資金被用于推進項目發展;最后,在項目被完成后,可以進行績效考核評價,通過給予具有突出貢獻人員獎勵的方式,督促相關業務人員在前期工作時能兢兢業業落實項目工作。同時,國家還應該健全相應規章制度,使學校在項目結束后,能將剩余資金上繳國家,減少資金的空置和不正當使用。
為使專項資金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各高職院校還應該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從本質上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樹立績效觀念,明確認識“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應從項目申報、中期檢查、結題驗收、資金使用等過程都有明確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審核部門[4]。通過對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有效監督,盡量做到權責明確,盡量做到對資金使用的各個階段予以監督,保證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實現專項資金的正常使用。
要想做到專項資金專項使用,還應該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法律培訓,使相關人員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在使用資金時能做到依法行事,以減少資金被非法挪用和非法占用的情況。高職院校應該將資金的在項目不同階段的可使用額度、資金使用范圍和資金使用時的績效考核方式都進行統一規劃。使相關人員在資金使用時,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國家向高職院校撥付專項資金主要是為了使相關部門在培養人才、創新科技和修建校園基礎設施時不致礙于資金問題而止步不前。國家給予高職院校資金支持,是國家扶植教育事業發展的表現。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在專項資金使用時的監管力度,合理使用專項資金,盡可能的保證專項資金被用在刀刃上,推進教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