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404000)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農業大國。我國的農耕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甚至出現了重農輕商的現象,這足以表明農業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時至今日,農業的發展依舊受到國際家高度關注,并為了農業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法規。農業的發展不僅關乎民生大計,而且還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大計,而為了鼓舞帶動農業發展,也即更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又隨著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能力的提升,農村經濟發展也確實迎來了一派新氣象,它也為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它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也是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保障。
農村金融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也無法避開這一難題。農村金融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性問題,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即高成本、高風險和低收入以及農村金融的供需矛盾等。農村金融在我國雖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現狀仍迫使我們應進一步改革創新以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推進國家關于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以下為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大目標下,以及受相關政府政策的導向和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農村金融組織的資金供給已經嚴重偏向于城市發展,違背了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設立的初衷。農村金融組織重心的偏移就使得農村金融受到了抑制,也就弱化了對“三農”的支持能力,農村金融組織的“名存實亡”同時也在我國國情不利于農村金融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延緩了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這顯然是不利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等關于新型農村發展要求的工作開展。
國家雖早已認識到農村金融的問題所在,并制定了相關重要文件聚焦三農問題,但在具體實施時仍舊體現出力不足的現象,例如,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局限,導致了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從而導致部分農村金融組織過分追逐利益,忘記了初心;也正是由于農村金融組織的存在上述的農村金融組織的重心偏移,未能扎根于基層、未能從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導致了農村金融組織對“三農”的資金支持在原先力度不大的基礎上進一步縮減;相關規定過于理想化也阻礙了農村金融組織對農業的投入不足,例如,有相關規定指出“在行政村設立的,注冊資本不低于10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應為實繳資本”,這一10萬元規定要在普遍貧困的農村落實的話,門檻較高。資金、相關律法規定等的投入力度不足也就影響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農村金融組織的出現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的必然結果,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結構也在不斷完善,為農村經濟建設帶來了強大的動力。而要實現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現階段的農村金融發展仍還有待提高,要完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結構就還需要結合中國基本國情。中國農村各區域情況復雜,首先表現在農村數量較多,地域較復雜以及各區域存在較大的習俗、文化差異等,這一系列問題再加之國家根據各地政策有所出入,都給農村金融大發展帶來了影響,這也要求我們在思考中國農村金融問題時,需根據不同的地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國家在推動農村金融發展時相關政策也應綜合考慮這些情況,才能因地制宜,做出最適合當地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一套機制。
無論何時創新永不過時,新型農村金融更不例外。創新首先需要人才,所以國家應大力鼓舞培養專業農村金融組織研究人才,宣傳相關優惠政策吸引人才主動走向農村,改變人才都涌向城市的現狀,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是人能盡其才,減少城鄉金融差距過大的尷尬;增拓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金融業務范圍,降低中國農業銀行信貸門檻,放開信貸期限以及提高農村信用社信貸服務的信貸能力等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自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以來,其機構設置存在些許不合理之處,例如,覆蓋范圍低,金融供給不足缺乏競爭等。對于新型農村金融的現狀及前景來說,針對上述以及其他一些未提及的問題,都尚還存在改革創新的空間。
隨著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農村金融的需求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滿足,在加之先在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存在的諸多問題,這未嘗也不是一些公司企業的發展機遇,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資金來源解決“三農”問題,在城鄉一體化、新農村的加速建設下,農村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已刻不容緩,望上述淺論能對我國金融組織的發展有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