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在當前我國互聯網經濟視域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當今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
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思政教育紅,教師往往只是在課堂上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反復闡述與講解,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鞏固復習,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師無法保證課堂質量,枯燥乏味的闡述過程可能會使學生感到厭惡,甚至對老師置之不理,課后的鞏固復習也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在當今的互聯網經濟視域下,又對思政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能夠掌握課本上豐富繁雜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能夠靈活操作與運用計算機技術,對多媒體的掌握要了如指掌,以便更好的運用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然而當前多數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法,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無法產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起,嚴重挫傷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師思政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1]。
雖然我國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注入了活力,帶來了便利性,然而互聯網中的信息龐大且復雜,人們在瀏覽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時,難免會接觸到負面信息,這就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可能導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以維系。由于網絡傳播速度極為迅速,負面消息一經發布有可能會迅速傳播到各個地區中,影響較多的高校學生,且高校學生沒有什么社會經歷,社會經驗相對較少,所以很容易被負面信息影響,誤入歧途[2]。
我國高校應當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投入合理的財力與人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將高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團隊,進而使學生們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得到保障,讓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順利展開[3]。
首先,高校應當通過多種方式培訓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完善思政教育師資隊伍關于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與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提高他們的科技能力素養,進而在互聯網經濟視域下可以保證他們工作的有效展開[4]。
其次,高校應該組織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學習互聯網上的流行話語,增強與學生互動溝通的能力,緊跟潮流,以便吸引學生的視線和注意力,將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完全拋棄,建立和創新新的教育模式,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展開[5]。
最后,高校應當及時把握互聯網信息的發展狀況,及時擴充自身的存儲量,當思政教育課程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給予幫助。互聯網具有豐富的資源,能夠有效幫助思政教育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網絡相關信息,合理進行教學安排,例如引入當前熱點新聞事件,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探討,引發學生們對于熱點事件的思考,以便教師更容易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與電腦等物品的使用,它們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對于當下的高校學生而言,也是如此。由于互聯網上的信息復雜且龐大,它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的好奇心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被激發出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具有高效便捷的特點,這也使得高校學生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的相關設備。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師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把對互聯網的運用搬運到課堂上來,讓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到課堂中,并且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也要多多加以教育,讓學生喜愛思政教育。
首先,高校應當建設高校互聯網來實現資源共享與利用,為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構建良好的平臺。技術人員在構建校園網站時,應當在思政教育學習內容與校園網站設置鏈接,以便學生在瀏覽校園網站時還可以隨時跳轉至思政教育學習中去。既然高校網站在首頁設置相關的辦學歷史展示,將校園文化與教育文化相結合,利用這種形式,使得學生的思政教育認知更為明確,這有助于教師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
其次,高校還應當建立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衍生了許多通信軟件,思政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借助通信軟件的力量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互動,教師在逐漸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后,就可以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最后,高校還應當對校園網站等互聯網平臺進行及時更新,保證互聯網信息的先進。由于互聯網發展速度較快,與之相應的信息更新速度也較快,高校應當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保持信息的先進,以便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展開,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
總體來說,在我國互聯網經濟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尚且還存在許多問題,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卻也面臨著機遇,如何化解問題并發展思政教育是教師和管理者應當思考的問題。高校思政教育教師應當不斷提高互聯網信息能力,運用多種形式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學,保證高校思政教育順利進行,這有利于我國教育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