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謝小丹
北京市延慶區自2014年以來借助市區兩級資金積極推行城鄉垃圾分類,如今垃圾分類小區的達標率已經由60%增至88%,高于市級考核規定的80%的達標標準,成為全市垃圾分類的達標區,各項排名逐步提升。
垃圾分類工作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區397名垃圾分類指導員的默默付出,無論雨打風吹還是嚴寒酷暑,別人下班他們上班,堅持為居民和垃圾清運部門做好垃圾前端的分類指導工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延慶區儒林街道儒林苑社區一位普通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谷合芳。
用好兩件法寶:手把手和面對面
早上8點,見到谷合芳,我們很快就被她身上的那股熱情勁兒吸引住了。花甲之年的谷合芳,全身透著一股子飛揚的活力,上樓、下樓腳下都是“咚咚咚”的帶著跳躍的節奏感,時尚的燙發、鮮艷的衣服,甚至指甲也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并涂染了時尚的顏色。
谷合芳和藹地說:“你們來得剛好,到了我上崗的時間了。今天,我先帶你們體驗體驗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工作吧!”話音剛落,谷合芳已經換好了衣服,干凈整潔的青綠色馬甲、藍色的帽子一上身兒,顯得非常專業。
谷合芳管理著儒林苑社區的15個分類垃圾桶,同時還肩挑重任,負責巡查、督導全街道的750個分類垃圾桶。我們剛一靠近垃圾桶,一股難聞的腐臭味兒撲面而來。而谷合芳卻像沒聞到一樣,將手深到桶內,熟練地分揀起垃圾來,完全不在意垃圾的臟臭。這時陸續有居民投放垃圾。一位小伙子拎著兩大袋垃圾走到桶前,“嘭”地一聲,隨手一扔就想趕快閃開。谷合芳瞟了一眼垃圾,馬上叫住了這位小伙子。只見她笑瞇瞇地說道:“小伙子,咱們現在是垃圾分類的時代啦。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分開放、分開清運了。”當著小伙子面,谷合芳快速地剖開塑料袋,把里面混裝的西瓜皮、剩菜葉等廚余垃圾一個一個地揀出來,再投放到綠色垃圾桶內。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歉意地表示“下次一定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社區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一般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由居民自行回收變賣,廚余垃圾投放在綠色桶內,其他垃圾投放在灰色桶內。此外,社區還配有一個紅顏色的有害垃圾桶,用于收集電池、有色金屬等易造成環境污染的有害垃圾。
谷合芳介紹道:“垃圾分類投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一定難度。”她說,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大部分工作不僅是指導居民們如何分類垃圾,還要手把手地開展現場教學,把已經投放進去的垃圾袋拎出來打破,進行二次分揀,把混在廚余垃圾里的塑料盒、泡沫包裝盒、塑料袋等其他垃圾一個一個地揀出來,最后留下的是廚余垃圾,這樣在終端處理廠才能順利通過垃圾無害化處理流水線。2016年,延慶區市政市容委全力推進城區垃圾分類工作,聯合儒林、百泉、香水園三個街道,在部分社區集中舉辦了20場垃圾分類指導員培訓班。“我在培訓班上學到了很多垃圾分類知識,并動員家里人和身邊的親戚朋友,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在谷合芳的家里,我們看到,廚房里有兩個垃圾桶,一個裝廚余垃圾,一個裝其他垃圾。谷合芳的丈夫和女兒們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家里的垃圾分類從來不用她操心。
早晨的垃圾投放高峰期過去后,一個個分類垃圾桶已經被垃圾分類指導員們擦拭得潔凈如新,用谷合芳的話說,這些垃圾桶就像“穿”上了新衣服,是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經過分類,垃圾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作為垃圾分類指導員組長,谷合芳不僅要完成自己責任區內的工作,還要對組員們的分類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比如誰的桶內垃圾分得質量不高,她就和組員一起,將垃圾揀出來重新分類,容不得馬虎和懈怠。“無論干什么工作,都應該有個認真的態度,要干就把它干好了,不然付出了勞動也對不起自己啊!”谷合芳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她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對垃圾分類工作的執著與熱愛。
每天上午10點至12點、下午2點至4點是垃圾分類指導員的休息時間。按理說,垃圾投放高峰過去了,谷合芳也該休息一下了。但工作兩年來,她卻不愿停下來休息,脫掉工作服,成了一位漂亮的鄰家阿姨,然后到各家各戶,手把手地教居民們學習垃圾分類。“平常我跟居民們打交道比較多,也常常幫助大家分揀垃圾,居民們也挺愿意跟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谷合芳自豪地笑著說。家住頂層的趙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趙阿姨家里人比較多,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自然就多。趙阿姨的腿腳不太利落,下樓時常常拎著大包小包的垃圾。谷合芳看到后就親自來到趙阿姨的家里,并帶來了分類垃圾桶和分類垃圾袋。谷合芳指導趙阿姨把一些瓶瓶罐罐、紙箱等可回收物單獨存放賣給收廢品的,把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這樣垃圾就少了,而且家里的垃圾桶也不會散發滲濾液產生的臭味了,家中的小環境隨之好起來。在谷合芳的幫助下,趙阿姨不僅學會了垃圾分類,而且還帶動、影響了全家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但是,也有的居民不能正確理解、看待谷合芳的這份工作,比如有的人家不給開門,“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不能生氣,一定要耐心,慢慢做工作,因為我相信居民們最終會理解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工作的。”谷合芳平靜地說。
去年冬天有幾天持續下雪,谷合芳擔心環衛部門的垃圾清運壓縮車進不了社區,于是她早上5點鐘就起床,把垃圾桶拉到路邊,方便垃圾清運壓縮車清運垃圾。“雪堆兒擋著清運車不好進出,不挪桶,垃圾運不走就得扎堆兒,居民們的生活就不方便了。”谷合芳說。
垃圾分類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谷合芳說她幾次到過小張家口垃圾綜合處理廠,參觀了垃圾處理的整個流程,“設備很先進也很嚴格,經過長時間發酵,餐廚(廚余)垃圾全部變成了具有肥料價值的營養土。但前提是,居民們只有把垃圾分好類,才能變廢為寶。”作為一名光榮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谷合芳說她感到很榮幸,“垃圾經過我們的雙手后,變為可再生利用的垃圾,最終化腐朽為神奇,這是一項多么讓人自豪的事業啊!”
谷合芳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兩年多。她是最早一批上崗的指導員,也是延慶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即使再苦再臟再累,谷合芳仍然愿意用自己的一人臟換來垃圾的科學分類。她把垃圾分類當成了一項事業在加油干。
今年,延慶區將繼續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緊抓“兩網融合”的契機,開展垃圾分類示范點建設,規范企事業單位、餐飲企業餐廚垃圾、廢棄油脂規范化收運,形成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收運模式健康發展。這既是建設國際一流的生態文明示范區的要求,也是服務保障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必備條件。
(責任編輯:趙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