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希亮
2016年2月20日,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還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推廣街區制,打破小區圍墻,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式小區。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實行城市發展街區制,對提高城市社區建設資源使用率、增強社區文化生活交流、美化城市生活環境等能起到重要作用。這里借鑒奧地利維也納的經驗,結合維也納的旅居經歷,講講維也納的街區制。
奧地利有866萬人,作為奧地利首都的維也納,也是奧地利最大城市,擁有180萬人。曾做過神圣羅馬帝國首都的維也納,后為奧匈帝國首都,如今維也納又是聯合國四大總部駐地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就設在這座城市里。維也納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不斷學習其他地方城市的管理經驗,同時結合自己的特點,而成為獨特的維也納。
一、開放式社區、政府和大學
維也納是街區制城市,少有封閉式社區,很多社區都是開放式的,并充分融入到社會里。不過,它也有封閉式的機構和社區,但其規模都比較小,建筑也都是整體結構,周邊是樓房,里面有個天井,這算是封閉式建筑。很多建筑都是顯露在社會里,無論是政府機構,或是民居,都是如此。比如政府方面的奧地利總統府、總理府都僅是一套單獨的建筑。總統府位于奧地利霍夫宮(Hofburg),總理府在總統府對面,平時總統府門口和總理府門口僅有一兩個警察值班看守。維也納市政府則是封閉式建筑,四周為樓房,里面有個天井的院落,門口也有一兩個警察值守。維也納大學在維也納城市里有七十多處,其主校區建筑很古老,是封閉式天井式建筑,天井四周都是建筑,沿天井是長長的走廊,可以通達建筑主體的任何地方。由此,維也納開放式社區的建設不僅僅是民居的改變,而是從政府到大學的一連串改變。
維也納很多建筑都是古老建筑,有幾百年的歷史,維也納街區制規劃思想淵源悠久,因襲傳統累積下來,不是一兩年內形成的。維也納城市變化很慢,少有新的建筑,維也納古城區保留完整,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沒有盲目地擴建。在城市交通解決上,面對增加的車輛,維也納的老街道通過大量的單行道來解決古老街道狹窄的問題。維也納開放式社區是因襲傳統,從傳統建筑結構上逐漸演變而成的,而不是大規模改造,一蹴而就。
大學的發展也不存在大學城建設問題。維也納大學的許多機構和學院分散在維也納各個地方,大學充分融入了社會。具體到眾多的單獨建筑,也都直接呈現在社會里,沒有圍墻外在保護,這些建筑都是通過內部的門禁系統來解決安全問題,開放式社區是以單個建筑的安全系統保障為前提的。一些現代化的建筑,都安裝有現代化的門禁系統。一些新建不久的大學也沒有院落,比如維也納經濟大學新建搬遷的校園就是開放的,校園沒有圍墻,行人可以任意在校區里通過,但校園內禁行自行車和機動車,自行車的停放有指定位置,機動車輛只能停在校園的地下車庫。維也納經濟大學的新校區都安裝有先進的電子門禁系統,電子門禁系統可以與學校各個學院的辦公室門禁及餐飲、打印機關聯在一起,整體上體現出智能化、系統化特點。
二、住房體系確保不盲目擴建
維也納從政府到學校到社區,城市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經營。整個城市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分布,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房屋和土地,而不盲目建設。維也納市沒有統一的使館區,不存在大學城。城市鼓勵人員的流動,對于住房不是所有和占有,因此維也納城市里有一半的人口在租房,政府積極鼓勵租房,不鼓勵自購房,對于自購房如果作為投資轉讓,要繳納高昂的轉讓費。政府鼓勵租房,對于困難人群有一定的租房補貼,政府自身也有大量的社會保障性住房,到目前為止,維也納市政府自有建設住房22萬套。民間社會里也準許有限營利公司和合作社(?sterreichischer Verband gemeinnütziger Bauvereinigungen)參與租房經營。維也納人性化的租房體系保證了維也納房屋能夠充分流動起來,使既有的房屋資源充分被盤活,實現流動,維也納這種租房體系使維也納不盲目大擴大建。
維也納對所屬城區都有功能混合(Mixnutzung)的規定要求,并進一步對每個特定的城市區域詳細規定,避免單一功能的城區對整個城區存在一定的影響。維也納對政府社會保障性住房在數量上有一定的比例規定,要求每個城區都要搭配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這種住房由政府出資籌集,提供具有本國國籍的貧困人群租賃,這個區域的居民的混合,使該城區有足量的居民,一定限度地防止貧民窯和貴族區的兩極分化。
由于住房政策和歐洲家庭結構的影響,大學里不提供住宿,孩子成年后,就需要從家庭搬出來,與父母分開住,因此維也納公寓就很多,其中單身公寓也占一大部分。這些公寓很注重房間的配套設施,充分考慮人的舒適性需要,以單身公寓來講,公寓里充分融進了公共廚房、衛生間、洗衣房等功能間。隨著歐洲社會老齡化的加重,一些老式樓房改裝了電梯,使維也納的樓房大都有了電梯,盡管所安電梯有很多是小型的,但比較適合維也納的低層樓房。
三、廣場綠地承載公共功能
維也納開放式社區是作為一個整體經營,其城市的公園、廣場(Platz)有很多,城市里的綠色見縫插針,點綴城市各個角落。維也納注重公園廣場的規劃,有些是集中連片的公園,這些是歷史上形成下來的,有著悠久的歷史。集中連片的公園,比如新老多瑙河兩側公園及河心島嶼(Donauinsel)公園,也有集合很多運動場地的公園,比如Prater。維也納還有很多隨處可見的綠地和廣場,這些公園、廣場和綠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分不清哪里是廣場,哪里是綠地,抑或是公園,而多是表現為廣場、綠地和公園的綜合體。
Platz在德文里是廣場的意思,但很多都是小型的廣場。這些廣場融合了綠地,分散在維也納整個城市里,這些綠地上承載著遛狗場和小型的運動場以及兒童游樂場,這些場所承載了城市里很多公共功能。這些公園、廣場和綠地還能充分吸納維也納民眾,使人們能夠走出來,使城市有吐納聚散之地。endprint
維也納作為國際性城市,這些廣場和綠色空間還兼具舉辦公共活動的功能,是城市里人們的聚集空間。比如維也納市政廳廣場(Rathausplatz)和總統府門前的英雄廣場(Heldenplatz),常年有展覽在這里舉辦。這些廣場所舉辦的展覽不是企業舉辦的工業品、商品展覽,而是民間組織牽頭舉辦的興趣活動展覽或集會。維也納市政廳廣場一年到頭活動不斷,歌舞升平,有電影節、滑冰節、自行車節、圣誕市場等。維也納總統府門前的英雄廣場也常有活動,每年都有農民的農產品集會,也有奧地利各地舉辦的推介當地的展覽。這些都是民間的活動,除主題展覽之外,展會還充分考慮人們的需要,配帶上很多風味美食。
在市政廣場和國家廣場,有一年一度的奧地利國慶日活動展覽。國慶日當天,英雄廣場上會有軍事武器展示,民眾可以觸摸到武器,有官兵講解互動,市政廳廣場也有維也納市政府各個部門公務人員的展覽,介紹自己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總統府、總理府和國會都會向社會公眾開放,總統、總理也會于國慶日當天接見參觀總統府的民眾。國家總統總理、公務人員及軍人和民眾借著廣場的活動就對接上了,人們可從廣場具體的活動中觸摸到國家的真實存在。進一步講,開放式社區需要城市里有承載公共功能的廣場和綠地空間,從民間參與,到政府自我的主動開放,都是開放式社區進一步的延伸。
相比較封閉式社區的公共場所的私人所有,開放式社區以整個城市為全盤考慮,在土地利用程度上更節儉,更有效,更彰顯了社會的多元與開放。人們從封閉空間走向開放的社會,不同人群之間直接溝通與對接,使社會有了更多的包容與理解。城市公共廣場與綠地就為差異的個人與群體找到了共通之處的對話平臺。
四、開放街區制下對私產和個人權利的尊重
奧地利在法律上承認土地私有,城市里有些地方會有Privat(私有)的標記。凡是標記Privat的地方就是對公眾禁行的區域,這些Privat標記的區域是個人家庭所有,或是屬于某個機構組織所有。在私域和公域之間以矮矮的柵欄相隔開,有些甚至連柵欄也沒有,只是在綠地上稍微用個鐵鏈做標記,這就不影響公域和私域兩個區域在綠色和空間上融合。在維也納也有標記Privat的私人所有的路,這路只是限制個人或某些群體所使用,外來的車輛沒有經過準許不能使用。有些山腳下的社區的路口會有T字形的標記,這是提示前方是斷頭路,此路不通,提醒路人不要走冤枉路。
街區制下的街區融合了不同人的利益,人們在各自權利下生活。對于同一個事物,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態度取向。以養狗為例,歐洲人愛狗,奧地利人和維也納人也不例外,從人和狗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感受到人和自然界的和諧。從不利的方面來講,養狗也有很多問題,比如狗吠和狗糞,如果對犬只管理不好,則會危害到城市中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維也納對犬只的管理也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權利基礎上,個人有養狗的權利,犬只有搭乘公共交通的福利,但狗主人需要為犬只帶上嘴籠子,而且用繩子牽著。城市里可以遛狗,但只能在街頭角落的綠地遛狗場里進行。一些大型犬在維也納也可以養,但需要養狗人考取大型犬喂養資格證(Verpflichtender Hundeführschein),以防止一些人沒有能力養大型犬。養狗人需要掌握一些動物心理學和一些具體操作的能力,養狗人的年齡和行為能力也都有限定。維也納政府強制飼養大型犬的養狗人,必須取得大型犬喂養資格證,對于一般犬只的喂養,政府也是鼓勵人們考取資格證。
五、便利的公共交通作支撐
作為開放式社區,構建街區制城市,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只有完善的交通才能使街區制成為可能。維也納大學在維也納市有七十多處,這么多區域,從一處到一處,要求時間上能夠準時到達。維也納市有完善的交通體系,由火車、地鐵、有軌電車及巴士所構筑的城市交通網,以次票、天票、周票、月票和年票為收費體制,實現城市區域內無障礙乘車,憑票在一定區域內可以任意換乘。車上僅有一個司機,不驗票,偶爾會有人穿便衣查票,這個體制減少了很多監督成本。人們的自覺購票和高額處罰保障了維也納公共交通的有序運行。城市公共交通能夠保證車輛的準時到達,公共交通的到達時間都是精確到幾點幾分,這種精確性能夠給人充分預期,使人們能夠從容地安排出行時間。
如此完善的體系和精確的運行時間,使得維也納市的公共交通非常快捷,城區內任意兩點的最遠距離能在一小時到達成為現實。維也納各種公共交通之間的方便換乘,能夠實現殘疾人無障礙換乘,地鐵站都安裝有垂直升降電梯,有軌電車和巴士門口處都安裝有上下擋板,殘疾人士上下車時,司機會把擋板放下,幫助殘疾人士上下車,這些人性化設置和愛心服務使殘疾人、嬰兒車以及盲人都得以順利出行。
維也納街區制把城市作為整體經營,其停車管理也是以人們的自覺性、主動性為前提。維也納以區域劃分,每個區對不同地段有不同收費標準。車主可以事先購買停車票,自覺填寫停車時段,放置車輛擋風玻璃下面供警察巡視檢查。警察對沒有停車票和超出停車時間的車輛給予嚴格處罰。
維也納城市沒有鳴笛,街道上靜悄悄的,行人車輛有序通行,車讓行人,這些都是建立在人的文明素質基礎上的。因此,開放式社區的城市需要考慮公共交通的優先和完善,只有保證準點到達和便利搭乘,只有人們自身素質的完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里的交通問題。
六、街區制背后的高度社會化
維也納的街區制是建立在社會化程度的基礎上,只有用社會化的理念,把城市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用社會化的思維去經營,一個城市才能顯現出完整性和系統性。
社會化的思路表現在大學上,以維也納大學為例,維也納大學只有教學科研和行政功能,所有的建筑都是承載這些功能,維也納大學沒有食堂和宿舍,這些都是通過社會化解決,由社會提供。維也納大學的教師不需要解決住房和家屬工作問題,也不需要解決養老和醫療問題,這些都是通過社會化解決,由社會提供住房,由社會解決養老和醫療,人們的養老金是從工作的收入中繳納,與工作單位性質無關。維也納大學由此得以輕裝上陣,僅從事教學科研和行政,其他問題都交由社會化解決。維也納政府公務員也是如此,公務員和社會人員擁有一樣的住房、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endprint
維也納街區制離不開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化根源——各種社會思潮,我們可以從維也納街頭的廣告看出維也納社會化的程度。在維也納市,燈桿上也張貼著小廣告,這些小廣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個性。維也納的燈桿小廣告都不是商業廣告,而是表達各種社會思潮的社會非政府組織小廣告。自由開放的城市空間,醞釀著各種社會思想,街區制的城市布局為社會非政府組織廣泛發展提供了可能。
維也納城市的發展也就是城市的社會化,從開放式社區走向開放式社會,這是與一個城市有著發達的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相匹配的。因此,街區制的城市所實現的開放式社區僅是表面的現象,其背后是城市充分實現社會化,城市有著大量的社會組織作為開放式城市的支撐。從開放式社區到開放式社會,這需要一種開放式的頭腦,凝成各樣的社會思潮,從而形成大量的社會組織,由大量的社會組織而形成開放式社會,開放式社會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開放式社區,也就是街區制。
七、反思及對我國推廣街區制之啟示
維也納作為開放性、國際性城市,其城市布局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慢慢改造,非盲目大擴大建。其街區制形成是建立在人性需求的基礎上,考慮人的便利性,從而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維也納充分利用現有的房屋和空間,便利的交通,使房屋和空間能夠被充分地利用,即使如維也納大學這樣龐大的學校,在維也納有多處分布,但由于交通的便利性,整個城市便流動起來。
城市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經營,城市里也預留了很多公共空間,這些公園、廣場和綠地承載了很多社會功能。當然維也納街區制的布局是建立在維也納私有產權和個人權利的基礎上,城市里注重一種制度的穩定和產權的保護,使城市無法大拆大建,注重于現有房屋和道路資源的調節、整合和流動。
從維也納的經驗聯系到我國各地的城市化現實看,盡管中西方之間有著種種差異,比如奧地利土地個人私有與我國城市土地國家所有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差異,但是我國城市與維也納在人文精神上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維也納城市的建設經驗也給我國城市發展帶來啟示。
盡管土地所有制不同,但在構建和諧社會、節能社會上,如何減少浪費,注重規劃,而不是大拆大建,這是現今我國城市發展的趨勢。在維也納古老的城市格局下,如何利用現有建筑布局,發展街區制,把一個城市作為一個社區謀劃,而不是存在分散的各種封閉式社區。在這種街區制發展中,政府與大學更是應被首先考慮到的,其開放性更是街區制的引領和代表。我國在城市化建設街區制的過程中,在交通規劃上也需與街區制相配套,從人的便利性出發規劃交通。
同時,面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城市需加快對現有建筑的改造,為多層樓房增加電梯,改變“住者有其房”的觀念,發展公共住房,發展公寓式住宅,從人性需要方面系統性、全局性設計公寓,注重公寓功能房的配置。對城市公園和公共綠地進行開發與整合,使其融入更多的社會功能,使之不僅成為“看”的部分,還應有社會屬性,使公園和綠地成為人們交流的場所,成為人們公共活動的溝通空間。注重城市的開放性社區是最終為了形成開放性社會,以開放性社會理念去經營城市,因為街區制開放性社區背后的理念是城市社會化。
(責任編輯:李靜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