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爾·赫拉利
對于生物演化,10萬年很短,但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我們的祖先東非智人不但擴散到了全世界,而且成為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
智人成功的秘密,是因為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大規模靈活合作的物種,只有人類可以與其他陌生的個體合作,不管是建金字塔還是長城,到月球還是發現解碼DNA,這些巨大的成就不是由于某一個人特別天才,而是合作的結果。想象是構建人類社會的基石
為什么人類是這個星球上唯一可以進行大規模有效合作的物種?秘密就在于想象。人類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然后進行傳播,只要所有的人都是相信同樣一個故事,所有的人都會遵守同樣的法律法規和規則。
比如政治領域,最重要的體制就是國家。一座山或者一條河那是客觀的存在,看得到,摸得著。但是以色列或者美國這些國家的概念只是一個故事,被重復這么多遍,大家都相信了。
再想想法律,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人權,其實也只是想象出來的故事,就像上帝、天堂一樣。如果你把人切開,會發現有心臟,有腎臟,有血,但是你找不到任何權利。
人類經濟活動也是基于一些共同的故事,現在在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一個參與者就是公司,比如豐田、微軟、谷歌、奔馳。如果一場地震毀了世界上所有豐田的工廠,這家公司還會繼續存在,它可以建新廠。那公司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你創造出來一個故事,然后讓所有人都相信。如果上百萬的人都相信,它就成為我們經濟的基礎。
這些公司整天都在干嗎呢?賺錢,但錢是什么?又是另外一個想象出來的故事。你拿一張美元,吃不了,也喝不下去,好像沒什么用,但是有特別會說故事的人來了,告訴我們這些紙幣值十個香蕉的價值,如果所有人都相信,這套系統就行之有效了。
錢是有史以來人類發明的最成功的故事,從本質上來說錢或者貨幣就是信任。
講故事很容易,困難的是說服所有的人來相信你講的這個故事。絕大多數的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和革命都是由于沒有能力認同同一個故事導致的。
舉一個例子,我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沖突,大家可能覺得是爭地盤吧,根本不是,那個地方的土地足夠多。因為他們有非常不同的故事存在他們頭腦當中,他們沒有認同同一個故事。
一個世紀之前,德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互相在屠殺,現在歐洲可能是全世界最和平的土地之一,不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更多的土地,而是因為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有關歐洲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來各個歐洲單獨國家的故事。
我們總結一下,智人為什么會成功?最好的答案就是,因為我們是生活在雙重現實中。除了客觀現實,還有一個虛構的現實,比如上帝、貨幣、金錢、國家、公司等。在這么多世紀以來,這些虛擬的現實變得越來越強大。所有選擇都是生物化學計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很多人覺得我們應該聽上帝的,聽神的聲音。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就是:你覺得好的那就是好的。只要不會傷害到任何人,那你就去做。
但是這樣一種人本自由主義也越來越受到新技術的挑戰。自然科學告訴我們:人類從來沒有做過什么自由的選擇,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大腦和身體當中的生物化學反應機制決定的。
簡單舉個例子。非洲大草原上有個狒狒,它看到一棵掛滿香蕉的樹,但是也看到離樹不遠有一只獅子。它要不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摘香蕉呢?
這其實是一個概率計算問題:不吃香蕉,餓死的概率有多大?吃香蕉,被獅子吃掉的概率有多大?
為了計算這個概率,狒狒需要很多的數據。
香蕉的數據:香蕉離它有多遠,有幾根香蕉,有多少綠的沒有熟的香蕉。
獅子的數據:獅子離它有多遠,獅子的大小,有沒有在睡覺,看起來餓不餓。
自己的數據:它能跑多快,它有多餓等。收集了這些數據以后,這個狒狒開始用大腦神經計算。如果它感到恐懼,就意味著大腦計算出的概率說,你去采那些香蕉太危險了。如果計算出的概率告訴它,你應該冒著生命危險去采香蕉,這時候狒狒就會感受到勇敢。
也就是說,這個概率的答案在狒狒看來,不會是一個數字,而只會是一種感受。感受,譬如勇敢譬如恐懼,不是用來寫詩的,其實它是生物化學計算的過程。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人類所有的選擇都只是生物化學計算的過程。大數據能幫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如果你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并做出正確的計算,一個外部的實體就能夠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它不僅可以預測你將會做出什么樣的決策,甚至能夠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大數據帶來了權威的轉移,權威正在從人的情感轉移到電腦算法上。大數據甚至會建議你跟誰約會,跟誰結婚。
過去我們詢問父母或者牧師,我應該嫁給誰,或者娶誰。現在人本主義告訴我們,要聽從自己的內心,想和誰結婚就和誰結婚。
在未來,我們會進入一個數據主義的時代。如果我要從好幾個潛在的結婚對象里面選擇一個人結婚,我會去詢問谷歌。
谷歌會說:“你所有的E-mail我都讀過,我有一些生物監測設備每天都在追蹤你,知道他們對你的心跳起到了什么影響。根據數據,我建議你跟A結婚,不要跟B結婚。我太了解你了,我甚至知道你不喜歡我給你的建議。”以上設想只剩一個實證的問題。谷歌、亞馬遜、Facebook會不會給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取決于其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會發展到何種高度。但是一旦它們幫我們做出了更好的決策,我們就會進一步依賴它們,這樣它們又有了更多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數據不一定正確地描述了現實,但它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個時代征服世界。
我們看到21世紀正向著這樣一個新的方向走去。我們越來越希望所有的大問題或者說艱難問題的答案,不再來自于人類的感受,而是基于一些來自外部的數據處理系統做出的一些分析。
當然這也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是不是生活就可以精簡成一個數據呢?
雖然數據主義者認為,數據就是一切,但是我想現在還不能斬釘截鐵地說,人腦意識的產生機制就是數據分析的過程,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可以精簡成數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