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從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出發,分析了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基于二者的關系對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應用進行了全面分析,為高中體育教學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方向。
關鍵詞:心理健康;高中體育教學;應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生物體育觀”正在逐漸向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觀轉變。新的觀念強調心理健康與高中體育教學的關系,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現狀
由于過去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形成的意志品質被埋藏,反而養成了一些惡習,如自私、虛榮等。除此之外,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還未發展成熟,在實際生活中容易受到社會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他們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往往會陷入迷茫、焦慮的狀態,如果此時得不到良好的疏導,就容易形成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對高中學生進一步調查后發現,他們的心理品質發展不健全,存在著一些顯著的弱點,如抗挫折能力、危機意識、團隊精神等方面比較薄弱。相關文獻報道:學習和生活的重壓導致高中學校患有心理疾病方面的學生比例高達25%。針對這一發展現狀,世衛組織專家也認為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從傳染病時代、軀體疾病時代,進入到精神疾病時代”。因此,作為祖國希望的青少年一代,現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這不僅是個體發展和進步的保障,也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
二、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高中體育教學對體育的目標定位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從這五個目標就可以看出體育是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體育活動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是指通過某項活動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使其具有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勇敢頑強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困難的磨煉。體育活動一般具有艱苦、疲勞、激烈、對抗等特點,對人的意志品質是一種考驗。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疲憊,奮進,放棄還是堅持等,因此,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團隊意識,對于學生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從而使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健康心理。
(二)有利于調試學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體育教學在調試學生不健康心理狀態方面作用顯著。體育的集體性教學可以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原本孤立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合作互助達成體育目標,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可在高中舉辦體育賽事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體育比賽具有競爭激烈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勝負之間的轉換,學生通過參加體育賽事,可以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頑強意志和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勁頭,通過體驗失敗和成功來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心理健康融入體育課堂
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將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室外課,體育教師都要牢牢把握這一思想,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可將心理健康的正確內容和方法、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等方面的內容教給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自己掌握了方法,才會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為應對緊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多參加體育活動,在運動中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調整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體育教材蘊含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國的體育教材豐富多樣,不同的體育教材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如足球、籃球、拔河等項目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方面作用顯著;乒乓球、羽毛球等對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果斷、自信心培養方面效果顯著;太極拳、慢跑等項目對改變學生急躁、易怒的性格和情緒方面有很好的幫助。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育內涵進行充分挖掘,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心理狀態能獲得良性循環。
(三)因材施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其興趣愛好、身體素質、運動技術水平千差萬別,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不同,根據其個性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只有因材施教,學生的能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學生的心理才會更加健康。
(四)做好學生的情緒引導師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體育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石,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愛護學生,學生也應尊敬、信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教師的影響。教師以平和、積極的情緒進行教學,學生遇事也會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所以體育教師應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情緒引導師,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參考文獻:
吳繼南.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