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樹華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新的教學方法也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不斷拓展。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動手的能力。在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的教育重點應該著重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以此來達到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尤其對于化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其主要是以實驗為主。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自主能力
在課堂實驗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人,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參與到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把課本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驗課程中的實踐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對高中化學的學習興趣。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觀念應該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創新意識為主。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實驗教學資源,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一個活動,教師在樹立師生平等的關系外,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主導性,提高教學效率。
一、教程資源多元化利用
1.利用實驗教材,采用提問教學方式
教師應熟悉實驗教材的內容。在備課時將知識點轉變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再經過實驗驗證,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并培養學生對于化學科目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學習的樂趣。通過這種方法能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后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式教學讓枯燥的課程變得豐富多彩,提升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能更好地控制實驗課程的進度。教師對實驗教材熟悉,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手能力。
2.利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化學不僅存在于教學中,人們平時生活中所有的事物也時刻在發生著化學變化。教師通過學校中的知識點與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化學變化相關的事物相結合,讓學生明白化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化學實驗更是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事物的變化原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一些變化現象,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化學實驗教學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化學有了興趣,學習起來便不會感覺枯燥無味,有利于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問,順著學生的思路對學生提問,以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利用化學實驗的教學資源。如在學習《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這一課時,學生會對此次實驗有各種猜想,比如有毒物質亞硝酸鈉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通過和哪種物質發生了反應才有了有毒物質的產生,學生會做出初步的探討。然后在具體驗證中驗證了亞硝酸鈉和食鹽的區別,這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類似反應加以導入,例如,亞硝酸鈉可以是哪幾種物質反應得出的?這也是實際教學資源被有效利用的很好案例。
二、開發和利用化學實驗室中的條件性資源
化學實驗室是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場所,同時也是條件性資源內有效利用的場所。為了保證化學實驗的順利進行以及將實驗的操作性完成好,教師一定要協助學校將化學實驗室的構建做到最好,來為常規的化學實驗的開展準備有利的條件。同時,教師會還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廢物變廢為寶,制作成實驗中可以被運用的操作工具,比如,利用膠囊殼做點滴板,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能解決實驗中實驗儀器短缺的問題。例如,在做一些相對簡易的實驗時,教師往往希望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飲料瓶或者易拉罐來彌補實驗中反應容器和產物收集的短缺,確保實驗室物質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這樣不但嘗到了現階段呼吁的綠色化學教學理念,還為學生創建了開放性的教學環境。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化學實驗中的輔助性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是現階段教學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也是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對于化學這類學科,會涉及很多的實驗,但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是適合在實驗室操作的,比如,一些反應較慢的化學實驗,在化學課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完成此類實驗的操作,同時,一些危險性較高的化學實驗,也是不能在學生集體的情況下操作的,以免發生意外情況,再就是一些反應較快的實驗,學生不能仔細觀察反應的過程等,類似的實驗操作,如果有多媒體技術的支持,對于教學活動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實驗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問題的探究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現階段教育部門更加看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驗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胡梅玲.對初、高中化學知識點銜接教學的嘗試[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995(4):120-122.
[2]張愛玲.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創造教育[J].運城學院學報,2002,20(3):9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