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少華
摘 要: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而在語文課程中,作文所占的分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可謂是高考的一大利器。學生拿下了作文這半壁江山,可能會穩操勝券。但是如今學生都對作文熱情不高,應付的情況居多。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模式陳舊。在此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語文作文;實用性;創新性
高考對學生的壓力不言而喻,長期的學習生涯可能會讓部分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也可能一味地養成了得過且過的習慣。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們也應該對此作出努力。因此,我們要增加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作文的熱情和積極性,也為教師的教學模式增加亮點。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缺少素材,萬能的模板
學生不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素材運用到作文當中,沒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學生的素材大多來自于書本,長此以往,素材匱乏。都是用那些名人名言、名人事跡,然后對這些進行生搬硬套、東拼西湊。并沒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后歸納總結,寫出屬于自己的好文章。
2.文章華而不實,格式單一
許多學生會用很多華麗的語言、豐富的表現方式來呈現作文。但是這樣表達的文章,有很多都華而不實,沒有靈魂,忽視了情感的表達,找不出中心思想,沒有明確他主要想表達的是什么。還有萬能的模板,造成作文格式的單一化,對學生思維的擴散也起了一定的壓制性作用。
3.教學模式陳舊,枯燥乏味
大多教師對作文的教學都是給學生留出時間進行寫作,然后進行點評。然而這種方法對學生來講,自制力不高,可能會給他們鉆空子的機會,學生壓力大。枯燥的模式會讓他們形成逆反心理。總是這樣教學的話,還容易形成慣性,形成固有的懶散模式,教學效果得不到更好的詮釋。
二、加強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寫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有好的豐富的內容,那豐富的內容從哪里來呢?俗話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這時候就要勤加讀書,書讀得多了,才可以在眾多作文中了解它的含義,融會貫通,才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寫出更有內涵的作文。還要從中積累好詞好句,這都可能成為你作文中的亮點,讓你在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
2.融入感情,真情流露
在寫作中,學生寫的要有真實性,不要太浮夸。往往只有真情流露才能更好地打動人的心。比如,寫父親的愛,不需要太華麗的辭藻,只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描寫父親的一言一行中,就刻畫出了來自于父親的真實的愛。這樣真摯的描寫最動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可是往往讀者在你真摯的描寫中可以感受到共鳴。所以,一篇作文有真情,它才是有靈魂的。
3.卷面整潔,有亮點
每篇作文的第一印象必定是卷面是否整潔、工整。所以教師應該加大重點,強調作文卷面的整潔度。這是作文的“臉面”。作文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亮點,比如,一個不一樣的開頭,一個夢幻般的結尾,這都可能是你作文中的亮點、加分項。但是一定要注意,勤加思考,不亂用,爭取用到點上。
4.鼓勵學生,調動積極性
教師要肯定學生,鼓勵學生。對于一個學生來講,教師對自己的肯定是有很大意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心,繼而更加努力。讓學生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享修改完成作文后帶來的快樂,而學生作文的提升也都在修改中。讓學生知道,他完成的不是任務,而是自己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勝利的作品。
三、加強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性
1.創新性教學,營造氛圍
教師在實踐中要創新教學方式,不墨守成規。可以讓課堂靈動起來,不再死氣沉沉,可以用視頻、幻燈片、卡片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學多樣化,也將帶入流行文化進入課堂,讓課堂也與時俱進,不單單是一節節課程,而是一步步心與心的交流。營造和諧的氛圍來共同學習。
2.開闊眼界,發揮想象力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帶領學生開闊眼界,看到世界。帶他們在網絡的基礎上看世界,尋找靈感,發揮想象力。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解放天性。去大自然中尋找、觀察。開啟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善于在生活中找到素材,找到自己想表達的主題。
3.鼓勵創新,隨時收集素材
鼓勵學生創新創作,善于創新,不千篇一律,獨一無二。學生也要學會隨時收集素材,可能你突然冒起的某個靈感,你現在不馬上記下,它可能會隨風而逝,所以我們還要學會及時收集自己的靈感。
高中語文作文的確很重要,但學生寫作并不僅僅是為了通過高考,還是為了以后能夠發現生活的美,還是為了可以有很好的寫作能力,這都可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寫作的實用性和創新性,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還有教學的創新和系統化,讓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梁麗華.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如何尋求突破[J].才智,2017(4).
[2]李海斌.探索如何將創新性與實用性融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