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黎明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人們從生存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的轉變中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愈來愈激增,所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頒發,標志著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新一輪的改革啟動,教育綜合改革邁開了新的步伐。下面我從五方面淺析考試招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考試招生是教育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在教育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有力的保障作用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對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都是一次決定命運的機會。不論是高中、大學還是研究生院校都是依靠招生來選拔人才,不僅給年輕一代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營造了渴求知識、勤奮好學的社會風氣;而且選拔好人才,使學校生源不斷更有活力,使學校教育教學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學校的招生工作決定著學校的生存興衰,同時,也體現著學校辦學方向和培養模式。招生考試制度是國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招生工作是教育工作和教育發展中一個必不可少且極其重要的環節,招生工作是決定學校辦學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考試招生是教育評價選拔人才的標杠,對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
學校招生按什么標準選才?怎樣選才?這不僅直接影響教育質量,更為教育評價、選拔人才樹起了標桿。但目前考試招生制度在實際運作時,考試分數的權重比例很大,幾乎成為選拔錄取的唯一標準依據,升學競爭也逐漸演變成分數的競爭,這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總要求的實現,所以新時期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僅為新一代創設了多種多次選擇的成長成才通道和終身學習的“立交橋”,迎來人人成才、人才輩出的新局面,而且成為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為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鋪平了道路。招生工作不僅是簡單地完成各類招生計劃,更是學校提高有利于發展的高質量生源贏得良好口碑的重要手段。招生工作對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
三、考試招生是體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要充分體現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招生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由于在招生過程中存在著競爭,就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則,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招生環境顯得十分重要。招生錄取過程的公平公正對體現教育公平更具有現實意義,這也是維護廣大考生基本權益,實現教育公平,實現人民滿意的根本目標的最直接的一種手段。一方面要建立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的公正公平的考試招生制度;二要建立維護招生公正公平、教育公平的法律監督體現制度;三要建立考試招生公正公平的人才評價新模式;四要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公平公正的招生政策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考試招生是學校選拔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對衡量學校教育質量水平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招生考試是學校選拔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同時招生考試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考試既衡量了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因此,不論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階段都以中考、高考或研究生考試的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校辦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這也是形成教育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這種招生考試形式使學校教育工作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新的育人機制,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形成了互相競爭,改革創新的教育競爭機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制度在不斷地進行創新改革,招生考試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完善,這也是推動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招生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生產力,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在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五、公平公正是招生工作者的基本職責,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鮮明地地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就的要求我們新時期招考工作者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利,辦人民滿意的招生考試。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精細管理,敢于開拓,勇于擔當,時刻將群眾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招考單位、學校、學生等民意表達渠道。這就要求我們一要加大隊伍建設力度。加強招考隊伍思想領域建設,培養他們正確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業務素質。二要更加規范招考行為。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監考教師、考務人員的職、權、責范圍,建立參加監考工作與教師晉級晉職、評優選優掛鉤的獎懲制度,確保招生考試工作順利開展。三要搭建學校招生宣傳平臺。通過招考網站、教育媒體宣傳及組織學校有組織地通過發放資料、開辦講座等方式,全面做好招生宣傳工作。不僅要為學校搭建招生宣傳平臺,讓考生通過正規渠道正確、及時地了解招生信息及要求,實現招生考試工作有序招生。而且讓更多考生結合實際更好地選擇就讀學校。四要不斷創新信息技術水平。本著更好地服務考生、服務基層的原則,解決基層學校、考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基層招考單位、學校、學生更快捷、靈活地獲取所需信息。這都是我們做好招生考試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本職責,我們招生工作者都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構建文明和諧進步的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損害群眾利益典型案例剖析[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