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018-01-23 11:13:50黃國勤周泉陳阜張洪程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水稻生產

黃國勤,周泉,陳阜,張洪程

(1. 江西農業大學生態科學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2.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北京 100193;3. 揚州大學農學院/農業部長江流域稻作技術創新中心, 江蘇 揚州 22500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3省,2015年3省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2.51%,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9.25%,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2.64%,其中稻谷產量占全國稻谷總產量的35.87%。可見,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湖廣熟,天下足”的稱譽也說明該地區糧食(主要是水稻)及農業地位之重要。

目前,我國水稻生產面臨很多問題,從水稻生產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主要包括農田閑置、重金屬污染、地力下降、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研究發現,農田周年復種輪作(冬種綠肥、油菜、馬鈴薯等)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的可持續能力[1-2],雙季稻田冬季作物的種植有利于提高稻田的光合生產力和光能利用率。為進一步修復稻田土壤質量,發現輪耕、秸稈還田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屬污染的影響[3-4],而且稻田土壤性質與稻米重金屬含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定量關系[5]。對稻田地力下降而言,通過對我國稻田土壤基礎地力的解讀[6],發現了施肥對稻田土壤養分等的影響特征[7]。同時,隨著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在節能減排大背景下,稻田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重點,諸如耕作制度[8]、綠肥[9]、秸稈還田[10]、施肥[11]、生物炭[12]、灌溉模式[13]等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我國正在實施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但總的來看,從區域角度對水稻生產發展的研究還較少,尤其缺乏長江中游地區水稻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本研究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為切入點,通過對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地位與特征的分析,提出該地區水稻生產面臨的問題,從區域尺度上明確水稻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為該地區農田生態環境改善與農業高產穩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為國家建立區域農業糧食安全奠定決策基礎。

1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的地位與特征

1.1 起源早,歷史久

對稻作農業的起源上,學術界曾有過不同階段性的意見,如云南—印度阿薩姆起源說、東南亞說、云貴說、華南說、黃河中下游說、長江中下游說,起源的時間也由四五千年前逐漸推至了一萬年前,近年來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深入,慢慢地也就接近了歷史的真相。長江中游,不論從地理環境還是現有稻作文化遺存來看,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認為中國稻作文化的起源于此。

在舊石器末期,長江中游地帶的山洞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巖、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已出現食用水稻的痕跡,這些山洞遺址附近有豐富的水源,同時亦為野生水稻的自然生長區[14]。在距今12 000年前的新舊石器過度階段,栽培稻起源于長江中游偏南的南嶺、武夷山一帶,但新石器時代后,稻作農業則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崗地平原區發展起來。距今10 000~7 000年,稻作農業在澧陽平原初步發展,主要表現是:水稻的進一步栽培、稻作工具的細化、定居農業聚落的形成、稻作農業區的向外擴展;距今7 000~5 500年,史前稻作農業區格局形成,稻田灌溉體系出現,稻作農業成為主要生計方式;距今5 500~4 000年,稻谷品種得到優化,稻谷產量大大提高[15]。

1.2 產量高,貢獻大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產量高、貢獻大,以其3省的貢獻量就達到了全國的1/3左右,而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表1)。以2015年為例,長江中游地區的水稻播種面積為964.5萬hm2,占全國水稻播種面積的31.9%,其中以湖南省最多,占全國水稻播種面積的13.6%;同時,長江中游地區的水稻產量達6 482.7萬t,占全國水稻產量的31.9%,其中湖南省占到了12.7%。另外,江西省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輸出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1.3 力量強,成果多

長江中游地區農業科研機構眾多,科研力量強大,科研成果豐碩,農業專家眾多。農業高校主要包括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部分綜合性高校如長江大學還單獨設立有農學院。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湖北)、作物種質創新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湖南)等,省部級實驗室或中心主要有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農業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湖北)、長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湖北)、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湖北)等,還有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湖北)等。同時,長江中游地區還有很多知名的農業(水稻)專家,比如袁隆平院士、朱英國院士、張啟發院士、顏龍安院士等。

表1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狀況Table 1 Rice production statu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雜交水稻事業上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榮獲國家發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獎勵。其超級稻第一、二、三、四期攻關連續實現10.5 t/hm2、12.0 t/hm2、13.5 t/hm2、15.4 t/hm2,在2017年10月15日又創造了17.2 t/hm2的世界水稻單產最新、最高紀錄。

1.4 條件優,潛力大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種植優勢明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處亞熱帶地區,光熱充足;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工業發達,交通便利;擁有種植水稻的傳統。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生產成本逐漸減小。研究發現,與人工種植方式相比,直播稻采用機械化種植節省成本約450元/hm2,移栽稻機械化種植節省成本約900元/hm2[16]。提高機械化程度、加速生產技術更新、以機械替代人工勞動、降低人力資本將成為推動水稻生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另外,節肥潛力巨大。以2013年湖北省為例,全省水稻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平均用量分別為177.4 kg/hm2、73.8 kg/hm2、96.3 kg/hm2,肥料投入比例為1∶0.42∶0.54,與當前水稻生產中氮、磷、鉀肥推薦用量 153.7 kg/hm2、61.5 kg/hm2、120.8 kg/hm2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7]。

2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面臨的問題

當前,雖然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優勢明顯、特征突出,但該地區水稻生產仍然面臨諸多突出問題,已經或正在對該地區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并構成潛在威脅。

2.1 水稻種植面積縮減,產量下降,品質降低

1998—2003年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種植面積縮減較為明顯,2003年的種植面積最低,僅有795.53萬hm2;另外,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種植面積的縮減則主要體現在種植制度上,即稻田三熟制變成二熟制,二熟制改成一熟制。以湖南省為例,自2005年以來,雙季稻種植面積逐漸減少,而中稻及一季晚稻的面積則增加趨勢明顯(圖1)。同時,雖然水稻單產總體在不斷提高,但是在部分地區由于水稻種植面積減少,則造成了水稻產量的局部下降。從全國近年來各省市排名來看,長江中游地區不僅糧食產量排名有下降的趨勢,而且水稻產量也有下降趨勢,尤其是江西、湖北的水稻總產量已經被黑龍江超越(表2)。另外,由于目前湖南全省受重金屬污染嚴重,污染面積達28 000 hm2,占全省總面積的13%,導致水稻品質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突出表現在由于土壤重金屬污染造成的“毒大米”、“汞米”、“鎘米”等事件時有發生,對稻米安全性產生嚴重威脅。

圖1 湖南省水稻種植面積(2005—2015年)Fig. 1 Rice planting area in Hunan Province (2005-2015)

表2 長江中游地區糧食和水稻總產量在全國排名(2005—2015年)Table 2 Rank on total yield of grain and ric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2005-2015)

2.2 勞力缺乏,耕地撂荒越來越嚴重

“38619900部隊”(婦女、小孩、老人、殘疾人)是當前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村“身體好、素質高”的青壯年農民越來越少,勞力缺乏成為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的一大障礙。同時,長江中游地區冬閑田問題也由來已久,以江西省為例,1949—1956年冬閑田面積在133.33~173.33萬hm2,占耕地面積的50%~70%;1957—1966年冬閑田面積在66.67~133.33萬hm2,占耕地面積的30%~40%;1967—1979年冬閑田面積降至66.67萬hm2以下,占耕地面積的20%~25%;1980—1990年冬閑田面積在66.67~100萬hm2,占耕地面積的30%~40%;1991年后冬閑田面積有所下降,但依然有60萬hm2;2007年根據江西省農科院的調查,江西省尚有79.11萬hm2冬閑田。目前,長江中游地區冬季仍有80%的稻田閑置,2012年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冬閑田面積分別為133.87萬hm2、20萬hm2和71.20萬hm2[18],“冬季茫茫,休閑一片”,冬閑田成了該地區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面臨的一大問題,昔日“冬季成片紫云英肥田養地,促雙季稻穩產增產”的美麗景象,恐怕永遠成為美好回憶。

表3 江西省水稻機械化種植狀況(2010—2015年)Table 3 Status of rice mech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2010-2015)

2.3 規模偏小,機械化程度低

在大田作物中,小麥種植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而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仍較低是制約水稻機械化生產的瓶頸[19-20]。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仍然是以傳統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為主,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如水稻生產大戶、家庭農場、生產合作社)發展緩慢;農藝與農機不配套,盡管近年來機械化發展較快,但仍還有相當地區、相當面積水稻生產采用人工、手工作業,生產效率低。與全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相比,長江中游地區也有很大差距。2015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11 728.1萬kW,其中湖南為5 894.1萬kW,湖北為4 468.1萬kW,江西為2 260.8萬kW,僅占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的11.3%。以江西省為例,其機械化程度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偏低(表3)。進入2010年以來,雖然水稻機插面積在不斷提高,由2010年的30.6萬hm2提高到2015年的72.78萬hm2,提高了137.8%,但總量仍然偏低,2015年的水稻機插面積也僅為水稻總播種面積的21.8%;另外,對于機直播的機械保有量不僅總量很低,而且還沒有逐年增長。二是水稻機械化烘干比例較低。江西省每年都要面對早稻收割、晚稻插秧同步展開的“雙搶”節奏,對水稻機械化烘干的要求很迫切,但目前江西省水稻烘干產能有限,烘干裝備保有量很低,2014年江西省水稻總產4 003.5萬t,而烘干產能僅有215.7萬t,烘干裝備保有量僅有1 148臺。

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高低受農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機械的擁有程度、盈利導向性、政府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等影響[21]。我國水稻生產中直播機、插秧機和施肥機等機械已經得到長足的發展,但由于機械燃料價格的不斷攀升,農民考慮到生產成本,對水稻機械化種植接受程度仍然較低。

2.4 土壤污染嚴重,養地重視不足

長江中游地區稻田土壤存在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尤以湖南突出,這也是該地區稻米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所在。根據湖南省環保廳的數字,僅在2007年,湘江流域汞、鎘、鉛、砷的排放量,就分別占到了全國排放量的54.5%、37.0%、6.0 %和14.1%。肖小平等[22]對湖南省湘潭市城郊水稻田重金屬污染的調查研究發現,其污染面積占到了水田總面積的68.8%,其中土壤Cd污染較為嚴重,Cd污染還導致水稻產量和品質下降。除此之外,該地區冬季綠肥養地消弱、有機肥被忽視,特別是畜禽糞便和作物秸稈(主要是稻草)等農業“廢棄物”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5 經濟效益偏低

在該地區,也包括全國其他類似地區,種植水稻的經濟效益遠不如種植經濟作物,遠不如種植蔬菜、瓜果、花卉和苗木,更不如發展養殖業,這也是導致該地區水稻生產“萎縮”的又一重要原因。以江西省吉水縣為例,2011年晚稻常規稻毛收入2.13萬元/hm2,雜交稻毛收入1.82萬元/hm2,折算種植單季晚稻純收入0.47~1.08萬元/hm2,折算雙季純收入0.84~1.45萬元/hm2元。從投入產出比來看,種植單季稻投入產出比1:1.52~1.77,種植雙季稻投入產出比1∶1.48~1.63,說明種植雙季稻效益比單季稻還要低,成本也較大。由于存在上述一系列問題,該地區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亟待采取有效對策和措施。

2.6 基礎脆弱,災害加重

水稻生產關鍵要有“水”,完備的水利設施對該地區水稻生產至關重要。但當前該地區水利設施存在著老化、失修等問題,只有約1/3能正常運轉,另外約2/3的水利設施或已損壞而失去功能成“廢品”,或能勉強“帶病作業”。同時,該地區水稻生產中還存在多種災害,如病、蟲、草害。據統計,2014年江西省全年水稻病蟲發生面積733.33萬hm2,比2013年增加14.6 %。2014年以來,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其中紋枯病發病比例較高,稻瘟病在早稻比較嚴重,稻曲病在中晚稻比較嚴重;常見的蟲害主要有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發生比例較高,嚴重影響水稻生產(表4)。另外,水、旱災害,低溫冷害、高溫熱害,還有冰雹等氣象災害也經常發生,對水稻生產的穩產高效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在早稻生產中,春寒天氣出現的概率達56.4 %,不到兩年就出現一次。

表4 江西省水稻病蟲害發生狀況(2014—2016年)Table 4 Status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in Jiangxi Province (2014-2016)

3 戰略對策和措施

針對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存在的上述問題,為實現該地區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宜采取的戰略對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恢復面積,提高單產;二是政策扶持,提高種稻效益,調動農民積極性;三是擴大規模,提高機械化程度;四是重視養地,修復農田污染;五是防災減災,“六良”配套。

3.1 恢復面積,提高單產

要千方百計恢復本地區水稻種植面積,以徹底扭轉水稻生產“下滑”的局面,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在種植制度上重視雙季稻的生產,二是針對面積下降的局部地區提高水稻種植面積。季節緊、勞動強度大和經濟效益低是制約雙季稻生產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適當提高稻谷收購價,提高種稻的經濟效益,發展水稻生產機械化。同時,為應對季節緊的問題,農業科技發展要注意選育優質、高產、廣適新品種和先進的輕簡化栽培技術的研制。早稻要重視品種搭配,錯開勞力,晚稻適當發展粳稻,提高保險系數,提高雙季稻的產量水平[23]。另外,針對局部地區的水稻種植面積下降,還要根據各地的情況,因地制宜,引導和鼓勵農民種植水稻,充分發揮耕地的生產力。

在面積確保的前提下,單產提高是增加水稻總產量的關鍵,要通過大力推廣合理施肥、節水灌溉、輪作換茬、精準栽培等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一是要改變播種量多、用種量少的現象,培育壯秧,合理密植;二是要提高鉀肥對水稻增產作用的認識,真正實現測土配方施肥;三是采用分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節本增效,促使水稻成穗率高、病蟲害輕;四是適時曬田,提高水稻有效分蘗;五是改變水稻生產中存在的用藥量多用水量少的現象,按照藥劑防治的使用說明進行病蟲害防治;六是改變水稻通用的“前期灌水多,后期灌水少”現象,大面積推廣好氣灌溉[24]。

3.2 政策扶持,提高種稻效益,調動農民積極性

要從維護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該地區水稻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和前提下,制定適合該地區的“優惠”政策,尤其是增大水稻生產的投入,以政策和投入促進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政府要提高和落實糧補政策,職能部門發揮市場引導作用,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職能部門可將水稻品種分門別類,充分挖掘其使用價值,提高品種的生產和商業價值,同時對水稻產業的發展進行立項支持,重點對機械化作業、技術研究、土地資源的整理、農產品投入品補貼進行立項支持,擴大水田面積,引進優質良種,實行病蟲害綠色防控,普及使用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引進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降低勞動強度和勞動力成本。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積極為水稻生產服務,在促進水稻增產、農民增收的同時,大大提高農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意識。

3.3 擴大規模,提高機械化程度

大力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推進該地區水稻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和現代化。適度規模經營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是中國農業改革發展的第二次飛躍。目前的小規模農戶生產經營,不適合現代農業的發展[25]。傳統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自然經濟特性、規模效益低,勞動生產率低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等特點,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廣受關注,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已達成共識。同時,積極借鑒其他可行的規模經營模式,比如外包。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進城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選擇,在農作物播種和收獲季節,需要在很短時間內集中完成播種和收割作業,又會出現勞動力周期性不足的現象[26-27]。生產環節外包能在保障土地承包權穩定的前提下,有利于實現各環節的規模經濟,從而有利于節約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28-31]。

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稻機械化程度,切實搞好主體機械化種植方式高產栽培全程機械化模式的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32]。對政府來說,要進一步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機開到田間地頭,做到農機“上得了坡、下得了田”,農機補貼要做到準確、及時、到位,為農民提供方便和實惠;對農機本身來說,農機的研發也要因地制宜,充分結合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的實際情況,既要有方便小巧的農業機械,也要有大馬力高效率的大型機械,以適應本地區多低山丘陵的農田地貌特征。

3.4 重視養地,修復農田污染

目前,土壤地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垃圾污染、工業廢物污染、重金屬污染、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等,總的來看,農民普遍不重視養地。對于長江中游地區稻田而言,一是要恢復冬季綠肥種植。綠肥即為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或部分綠色體,直接或異地翻壓或者經堆漚后施用到土地中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33],我國有著豐富的綠肥資源[34-35]。綠肥的種植和利用具有提供養分、合理用地養地、部分替代化肥、提供飼草來源、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固氮、吸碳和節能減耗等作用[36-37],對我國農業養地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二是要大力發展有機肥養地。有機肥含有農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和豐富的有機質,是一種完全肥料,分解慢,肥效長,養分不易流失,還可以改良土壤,確保地力提升。

同時,在現代農田高強度作業的背景下,適當的進行輪作休耕也是重視養地的必要措施。另外,面對長江中游地區嚴重的稻田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不僅要切斷污染源,還要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調整種植制度,結合農藝技術,推行物理修復方法,綜合利用稻田種養、生物有機肥、生物炭[38]、新型的改良劑[39-40]、耕作、秸稈還田[41]、微生物等多方面的修復措施。

3.5 防災減災,“六良”配套

通過生態減災、綠色防控等途徑與措施,減少病蟲草鼠害、水旱災害、冷害熱害和其他各種災害。要管好水防好蟲,防范高溫熱害,合理選擇品種與播栽方式,及時防范洪澇災害,統籌安排茬口銜接,在“四良配套”的基礎上發展“六良配套”。

一般來講,“四良配套”是指“良田、良種、良制、良法”配套,其中良田是基礎,良種是核心,良制是保障,良法是關鍵。但在新形勢下,“四良配套”可能還不足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必須將良田、良種、良制、良法、良物、良境結合起來,實行“六良”配套、共促發展。良田即優良的農田,這是水稻可持續生產的保障;良種即優良的品種,優良的品種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作物增產的關鍵;良制即優良的耕作制度,要研究發展適合長江中游地區的優良水稻種植制度;良法即優良的栽培方法,要不斷發展水稻的優良栽培方法,尤其是輕簡化栽培等適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栽培技術;良物即優良的物質基礎,要大力發展水稻生產基礎設施,如水利設施、機械化配套設備等;良境即優良的生境,要從大環境著手,改善水稻種植和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優美的環境下種出優良的水稻。

4 結語

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生產歷史久、貢獻大、潛力大,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該地區水稻生產面臨諸多突出問題,導致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為實現該地區水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恢復種植面積,提高單產,還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和農民積極性。另外,還要重視養地,加快修復農田污染,做到防災減災、“六良”配套。

[1] 孫衛民, 黃國勤, 程建峰, 等. 江西省雙季稻田多作復合種植系統的能值分析[J]. 中國農業科學, 2014, 47(3): 514-527.Sun W M, Huang G Q, Cheng J F, et al. Analyses on the emergies of multiple compound cropping systems from double-cropping paddy fields in Jiangxi Province[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4, 47(3): 514-527.

[2] 楊濱娟, 黃國勤, 徐寧, 等. 長期水旱輪作條件下不同復種方式對稻田雜草群落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3, 24(9):2533-2538.Yang B J, Huang G Q, Xu N,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s on paddy field weed community under long term paddy-upland ro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13, 24(9): 2533-2538.

[3] 湯文光, 肖小平, 張海林, 等. 輪耕對雙季稻田耕層土壤養分庫容及Cd含量的影響[J/OL]. 作物學報,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70928.1458.010.html.Tang W G, Xiao X P, Zhang H L, et al. Effects of rotational tillage on nutrient storage capacity and Cd content in tilth soil of doublecropping rice region[J/OL]. Acta Agronomica Sinica,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70928.1458.010.html.

[4] 谷成, 鐘寰, 張慧玲, 等. 秸稈還田影響汞污染地區“稻田汞”環境行為的研究進展[J]. 科學通報, 2017, 62: 2717-2723.Gu C, Zhong H, Zhang H L, et al.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Hg dynamics in mercury contaminated paddy soils under straw amendment[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7, 62: 2717-2723.

[5] 王夢夢, 何夢媛, 蘇德純. 稻田土壤性質與稻米鎘含量的定量關系[J/OL]. 環境科學, doi: 10.13227/j.hjkx.201709039.Wang M M, He M Y, Su D C.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ddy soil properties and cadmium content in rice grains[J/OL].Environmental Science, doi: 10.13227/j.hjkx.201709039.

[6] 李建軍, 徐明崗, 辛景樹, 等. 中國稻田土壤基礎地力的時空演變特征[J]. 中國農業科學 2016, 49(8): 1510-1519.Li J J, Xu M G, Xin J S,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soil productivity in China[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6, 49(8): 1510-1519.

[7] 李忠芳, 張水清, 李慧, 等. 長期施肥下我國水稻土基礎地力變化趨勢[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5, 21(6): 1394-1402.Li Z F, Zhang S Q, Li H, et al. Trends of basic soil productivity in paddy soil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5, 21(6): 1394-1402.

[8] 秦曉波, 李玉娥, 萬運帆, 等. 耕作方式和稻草還田對雙季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 2014, 30(11):216-224.Qin X B, Li Y E, Wan Y F, et al. Effect of tillage and rice residue return on CH4and N2O emission from double rice field[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4, 30(11): 216-224.

[9] 高小葉, 袁世力, 呂愛敏, 等. DNDC模型評估苜蓿綠肥對水稻產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 草業學報, 2016, 25(12): 12-26.Gao X Y, Yuan S L, Lü A M, et al. Effects of alfalfa green manure on rice produc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ased on a DNDC model simulation[J].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6,25(12): 12-26.

[10] 王國強, 常玉妍, 宋星星, 等. 稻草還田下添加DCD對稻田CH4、N2O和CO2排放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6,35(12): 2431-2439.Wang G Q, Chang Y Y, Song X X, et al. Effects of DCD addition on CH4, N2O and CO2emissions from paddy field under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6,35(12): 2431-2439.

[11] 唐海明, 肖小平, 湯文光, 等. 長期施肥對雙季稻田甲烷排放和關鍵功能微生物的影響[J]. 生態學報, doi: 10.5846/stxb201609041803.Tang H M, Xiao X P, Tang W G,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CH4fluxes and key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in a double-cropping paddy field[J]. Acta Ecologica Sinica, doi: 10.5846/stxb201609041803.

[12] 魏甲彬, 成小琳, 周玲紅, 等. 冬季施用雞糞和生物炭對南方稻田土壤CO2與CH4排放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doi:10.13930/j.cnki.cjea.170493.Wei J B, Cheng X L, Zhou L H, et al.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cken manure and biochar in winter on CO2and CH4emission from south China paddy field[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doi: 10.13930/j.cnki.cjea.170493.

[13] 王孟雪, 張忠學, 呂純波, 等.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及溫室效應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2):95-100.Wang M X, Zhang Z X, Lü C B, et al. CH4and N2O emissions from rice paddy field and their GWPs research in different irrigation modes in cold region[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6, 23(2): 95-100.

[14] 郭靜云, 郭立新. 論稻作萌生與成熟的時空問題[J]. 中國農史,2014, 33(5): 3-13.Guo J Y, Guo L X.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rice cultivation:Spatio-temporal parameters[J].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2014, 33(5): 3-13.

[15] 笪浩波. 長江中游史前稻作農業的發展[J]. 農業考古, 2014(1):1-10.Da H B. The development of prehistoric rice agricultur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2014(1): 1-10.

[16] Xu L J, Yang M L, Brian L S. System of field operations for double-cropped paddy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south China[C]. 2011 ASAB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2011: 1-16.

[17] 王偉妮, 王亞藝, 姚忠清, 等. 中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薦用量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08, 47(12): 1416-1419.Wang W N, Wang Y Y, Yao Z Q, et al. Effect of “3414”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on midseason rice[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47(12): 1416-1419.

[18] 王積軍, 熊延坤, 周廣生. 南方冬閑田發展油菜生產的建議[J].中國農技推廣, 2014, 30(5): 6-8.Wang J J, Xiong Y K, Zhou G S.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pe production in the idle cultivated land in south China in winter season[J].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4,30(5): 6-8.

[19] 楊敏麗, 白人樸, 劉敏, 等. 建設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 2005, 36(7): 68-72.Yang M L, Bai R P, Liu M, et 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05, 36(7): 68-72.

[20] 臧英, 羅錫文, 周志艷. 南方水稻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的發展策略[J]. 農業機械學報, 2008, 39(1): 60-63.Zang Y, Luo X W, Zhou Z Y.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rice planting and harvesting mechanization in South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08, 39(1): 60-63.

[21] Marc J M, Renato V, Euan F.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adoption of modern rice technologies and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Philippines[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2, 110:41-53.

[22] 肖小平, 彭科林, 周孟輝. 城市郊區水稻土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與評價——以湘潭市郊響水鄉為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 16(3): 680-685.Xiao X P, Peng K L, Zhou M H.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burban paddy soils——A case study of Xiangshui Township, Xiangtan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8, 16(3): 680-685.

[23] 游艾青, 陳億毅, 陳志軍. 湖北省雙季稻生產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 湖北農業科學, 2009, 48(12): 3190-3193.You A Q, Chen Y Y, Chen Z J.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production in Hubei Province[J].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48(12): 3190-3193.

[24] 潘曉華, 石慶華. 江西省雙季水稻單產不高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稻米, 2008(4): 1-2.Pan X H, Shi Q H. The reaso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lowyield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J]. China Rice, 2008(4): 1-2.

[25] 孫中華. 關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J]. 理論學刊,2016(2): 40-45.Sun Z H. Several question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ation of the rural land ownership[J]. Theory Journal, 2016(2): 40-45.

[26] Zhang X B, Yang J, Reardon T. Mechanization outsourcing clusters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ese agriculture[R]. IFPRI Discussion Paper 01415, 2015.

[27] Wang X B, Yamauchi F, Huang J K. Rising wages, mechanization,and the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Evidence from small-scale farm system in Chin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 47(3): 309-317.

[28] 申紅芳, 陳超, 廖西元, 等. 稻農生產環節外包行為分析:基于7省21縣的調查[J]. 中國農村經濟, 2015(5): 44-57.Shen H F, Chen C, Liao X Y, et al. Analysis on the outsourcing behavior of rice farmer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21 counties in 7 province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5(5): 44-57.

[29] 王志剛, 申紅芳, 廖西元. 農業規模經營: 從生產環節外包開始——以水稻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 2011(9): 4-12.Wang Z G, Shen H F, Liao X Y, et al.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Start from outsourcing production—Take the rice as an exampl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1(9): 4-12.

[30] 陳思羽, 李尚蒲. 農戶生產環節外包的影響因素: 基于威廉姆森分析范式的實證研究[J]. 南方經濟, 2014(12): 105-110.Chen S Y, Li S P.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utsourcing of the production of farmers: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Williamson analysis paradigm[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2014(12): 105-110.

[31] 戚迪明, 楊肖麗, 江金啟, 等. 生產環節外包對農戶土地規模經營的影響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6(3): 7-12.Qi D M, Yang X L, Jiang J Q, et al. Impact of production outsourcing on farmers’ land scale operation: Based on a survey of rice planting farmers in Liaoning Province[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5, 16(3): 7-12.

[32] 張洪程, 龔金龍. 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討[J]. 中國農業科學, 2014, 47(7): 1273-1289.Zhang H C, Gong J L.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scussion on high-yielding agronomy of mechanized planting rice in China[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4, 47(7): 1273-1289.

[33] 馬衛萍, 蘇寶新, 李志杰, 等. 黃淮海地區綠肥種質資源的篩選與評價[J]. 華北農學報, 2010, 25(8): 75-79.Ma W P, Su B X, Li Z J, et al.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green manure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Huang-Huai-Hai area in China[J]. Acta Agriculture Boreali-sinica, 2010, 25(8): 75-79.

[34] 陳志宏, 李曉芳, 贠旭疆, 等. 我國草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及其保護[J]. 草業科學, 2009, 26(5): 1-6.Chen Z H, Li X F, Yun X J, et al.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J]. Pratacultural Science,2009, 26(5): 1-6.

[35] 林新堅, 曹衛東, 吳一群, 等. 紫云英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11, 28(1): 135-140.Lin X J, Cao W D, Wu Y Q, et al. Advance in Astragalus sinicus research[J].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1, 28(1): 135-140.

[36] 曹衛東, 黃鴻翔. 關于我國恢復和發展綠肥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土壤與肥料, 2009(4): 1-3.Cao W D, Huang H X. Ideas on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manures in China[J].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2009(4): 1-3.

[37] 蘭延, 黃國勤, 楊濱娟, 等. 稻田綠肥輪作提高土壤養分增加有機碳庫[J]. 農業工程學報, 2014, 30(13): 146-152.Lan Y, Huang G Q, Yang B J, et al. Effect of green manure rotation on soil fertility and organic carbon pool[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4, 30(13):146-152.

[38] 馬鐵錚, 馬友華, 付歡歡, 等. 生物有機肥和生物炭對Cd和Pb污染稻田土壤修復的研究[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5,32(1): 14-19.Ma T Z, Ma Y H, Fu H H, et al. Remediation of bi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char in paddy soil contaminated by Cd and Pb[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32(1):14-19.

[39] 陳立偉, 楊文弢, 辜嬌峰, 等. 復合改良劑對Cd污染稻田早晚稻產地修復效果[J]. 環境科學, 2017, 38(6): 2546-2552.Chen L W, Yang W T, Gu J F, et al. Remedying effects of a combined amendment for paddy soil polluted with Cd for spring and autumn ri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38(6): 2546-2552.

[40] 范美蓉, 羅琳, 廖育林, 等. 赤泥施用量對鎘污染稻田水稻生長和鎘形態轉化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2, 18(2):390-396.Fan M R, Luo L, Liao Y L, et al. Effects of red mud application on rice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dmium forms in Cdcontaminated paddy soils[J]. Journo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2, 18(2): 390-396.

[41] 湯文光, 肖小平, 唐海明, 等. 長期不同耕作與秸稈還田對土壤養分庫容及重金屬Cd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5,26(1): 168-176.Tang W G, Xiao X P, Tang H M,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tillage and rice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nutrient pools and Cd concent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5,26(1): 168-176.

猜你喜歡
水稻生產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這種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鹽了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40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日本久久网站|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四虎成人精品|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欧美在线免费|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日韩AV无码一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a|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欧美v在线|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天| 色色中文字幕|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视频| 久久毛片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网| 亚洲性网站|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久久公开视频| 毛片久久久|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专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亚洲成a人片7777|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日本免费a视频|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91福利免费|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久久女人网| 午夜毛片免费看|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不卡在线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