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2018-01-23 11:13:52鐘麗娜李松柏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現代化農業水平

鐘麗娜,李松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農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經濟基礎,更是人類生存之根本,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僅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長期以來,陜西省致力于現代農業的建設和發展,并將其加入地區的發展規劃之中。2011年1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6年3月陜西省農業廳印發了《陜西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政府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優先建設現代農業,深化農業改革,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十三五”既是陜西省社會經濟“追趕超越”的攻堅時期,更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應該及時把握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動態,以便于陜西省農業現代化在“十三五”期間能夠得到更高水平和更準確方向的發展。然而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動態發展過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很有必要建立一套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對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科學的定量綜合評價。通過全面客觀的評價,不僅可以分析陜西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和結構特征,更能準確的把握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優勢和短板。

國內已有許多學者對農業現代化評價進行了理論體系構建和實踐運用。辛嶺和王濟民[1]采用多指標綜合分析法,從農業發展水平、農村城鎮化水平、政府支持保護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4個角度出發,對全國縣域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張萌等[2]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5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測算了珠海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張熠和王先甲[3]、龍冬平等[4]、林正雨等[5]、呂杰和趙紅巍[6]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社會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來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張榮天[7]利用熵值法,從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和農業生態水平4個維度構建了農業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張航和李標[8]將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劃分為4個維度(產出、人口、效益、技術)和15個基礎指標。楊宏力[9]、高蕓和蔣和平[10]從評價方法、指標構建、權重確定和目標值確定等維度綜合探索了農業現代化定量研究的規律。牛敏杰等[11]、王波[12]、黃宇[13]分別從生態、休閑、可持續的視角入手,建立了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綜合已有研究,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在研究方法上,最經常使用的是多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專家咨詢法)。同時,它們也是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中比較權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在農民收入、農村社會環境、農業投入產出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因此,本研究從當前研究的薄弱之處入手,以陜西省為研究對象,圍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4項準則指標和13項具體指標構建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德爾菲法和多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指標權重,構建測評模型。分析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動態及其結構特征,并進一步探討陜西省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優勢和短板。以促進陜西全省現代農業的建設,為陜西省“十三五”實現“追趕超越”提供理論和數據的支撐。

1 研究方法

1.1 評價指標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全面、綜合的發展過程。陜西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即選取的指標要盡可能全面概括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的各個方面,且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保持一定的聯系。2)精確性。即指標選取既要考慮全面性,又要把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做到少而精。3)代表性。即選取指標應盡可能的反映農業現代化本質特征,并緊密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發展特色[14]。4)可得性。即要選取可能(易于)得到的指標,盡管有些指標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十分重要和關鍵,但由于數據無法獲得,指標不具有可操作性應該放棄,而采用可操作的指標。

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同時也參照、綜合了國內同類研究成果[15-17]。其中,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是根據國內學者對農業現代化的定義分析,將農業現代化分為4個方面的發展,作為評價指標體系的準則層。通過對現有指標體系的對比和分析,并結合陜西省的地區特色,綜合選出13項具體指標,包括勞均農業耕地面積、單位面積農機總動力、有效灌溉率、農業科技人員比重、農業科技貢獻率、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農村人均純收入、農業勞動力就業率、恩格爾系數、森林覆蓋率和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

1.2 數據獲取及標準化

本研究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陜西統計年鑒》(2007-2016)、《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各官方網站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有部分數據是通過綜合相關指標進行計算得出,如農業科技人員比重是農業技術人員數占第一產業從業人數的比重;勞動生產率是農業總產值與第一產業從業人數的比;農業勞動力就業率是農業就業人口與總勞動年齡人口的比。

由于農業現代化各項具體指標的原始數據具有不同質性,因此采用設定指標標準值法對各項指標數據作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參照全國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為具體指標設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值。如果具體指標能夠達到標準值,即可視為該指標已經達到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實際上,標準值只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而非終極目標。

其次,將各項具體指標的實際值通過與標準值的比較,得出統一化、可比較的指數(達標率)。

設Xij為指標層指標實際值,Yij為指標層指標標準值,dij為指標層指標達標率。由于指標層指標中恩格爾系數、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為負向指標,其他指標為正向指標。當具體指標為正向指標時,計算方法為:

當具體指標為負向指標時,計算方法為:

1.3 指標權重計算

在目前研究領域中,指標權重計算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德爾菲法(專家咨詢法)、主觀經驗法、多元回歸分析法和多層次分析法(AHP)等,每種方法的使用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為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指標權重,本研究將德爾菲法與多層次分析法相結合,并利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確定指標權重。具體方法為:

1)繪制層次模型。將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總指標、準則指標和具體指標制作成有序遞階的層次結構。

2)構建判斷矩陣。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將指標的重要性劃分為9個層級(表1),專家們根據指標重要性比例尺度對指標進行兩兩比較,作出指標重要性判斷,并綜合專家意見構建判斷矩陣。

表1 指標重要性比例尺度Table 1 Weight scale of indicators

3)一致性檢驗及排序權重計算。由于指標的復雜性及專家認識的主觀性,難以一次性構造出符合要求的指標。因此,需要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并對不一致的判斷矩陣進行調整修正。最后得出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表2)。

1.4 模型選擇

根據陜西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將測評模型分為總目標模型與子系統模型。通過運用建立的測評模型,可以對總指標、準則指標與具體指標進行量化處理,從而較為直觀、準確地評價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其具體數學表達式為:

表2 陜西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式中:A為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標得分,Bi為準則層指標得分,Mi為準則層指標權重,n為準則層指標個數。dij為指標層指標達標率,Nij為指標層指標權重,m為指標層指標個數。a為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標達標率,bi為準則層指標達標率,W為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取值為90。

1.5 農業現代化階段劃分

本研究參照國內大多數研究者對農業現代化的劃分標準[18-20],將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劃分為5個階段:準備階段、起步階段、初步實現階段、基本實現階段和完全實現階段(表3)。相應的達標情況劃分為 4 類,分為優、良、中和差(表4)。

表3 農業現代化劃分標準Table 3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表4 達標水平劃分標準Table 4 Standardization of standards

2 結果與分析

2.1 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發展水平

2007年以來,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穩步增長,從2007年的起步階段穩步跨入2015年的基本實現階段,從良好達標水平發展到優等達標水平。2007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得分為47.04分,達標率為52.26%。到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得分為75.40分,達標率為83.78%(表5)。全省農業現代化綜合得分提高了28.36分,達標率提高了31.52個百分點,并以平均每年6.1%的速度平穩增長。

表5 2007-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發展水平Table 5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5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識。近10年來,陜西省現代農業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為社會經濟穩步、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陜西省現代農業建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與政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陜西省“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不僅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是提高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加快了農業的結構化調整、完善了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陜西農業經濟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與“十一五”規劃綱要不同,“十二五”規劃綱要使用了“農業現代化”一詞,提出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更加強調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21]。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的農村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為“十三五”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得到初步構建,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農民收入趕超全國平均水平[22]。因此,“十三五”不僅是陜西省社會經濟“追趕超越”的攻堅時期,更是全省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的決勝時期。

2.2 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結構特征

2007—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的4項準則指標中3項指標均呈現出增長態勢(圖1)。其中,農業產出水平增長最快,其次是農村社會發展水平,農業投入水平增長最為緩慢。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其他3項指標相比,較為穩定,但其總體水平較高。2007—2011年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他3項指標;到2012年,只有農業產出水平超過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圖1 2007-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結構Fig. 1 Horizont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5

表6 2007-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準則指標發展水平Table 6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tandards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5

1)農業投入水平。2007年陜西省農業投入水平綜合得分為47.46分,到2015年綜合得分為61.05分(表6)。從2007—2015全省農業投入水平提高了13.59分,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2%。“十一五”期間,陜西各地政府為了解決“三農”問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大了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間,陜西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和科技人才培養的投入。農業投入水平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經濟基礎。近年來,陜西省農業投入水平穩步增長,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這不僅為陜西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更是提供了人才力量支持,為提高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水平注入新鮮血液。

2)農業產出水平。2007年陜西省農業產出水平綜合得分為37.28分,到2015年綜合得分為90.18分(表6)。從2007—2015年全省農業產出水平提高了52.9分,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7%,說明2006年以來,政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陜西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產出水平直接反映了農業的發展效益和競爭水平,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要素。2006年陜西各地政府將提高農業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并實施耕地保護制度和“沃土工程”,確保農田面積“量”不減少,農業生產“質”不減少。在此基礎上,農業機械化操作得到了廣泛運用,為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3)農村社會發展水平。2007年陜西省農村社會發展水平綜合得分為52.54分,到2015年綜合得分為74.77分(表6)。從2007—2015年全省農村社會發展水平提高了22.23分,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5%。其增速最接近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二者呈正相關關系。“十一五”以來,陜西省各政府立足科學發展觀,致力于“和諧陜西”建設,在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陜西社會全面發展,農村社會發展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4)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07年陜西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綜合得分為71.59分,到2015年綜合得分為78.03分(表6)。總體來說,全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變動不大。究其原因,一是2006年陜西開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要重點抓好六大工程,包括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防護林建設、淤地壩建設、江河治理、秦嶺生態功能區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六大生態工程建設極大地提高了陜西省森林覆蓋率。二是陜西省為了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加大了對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得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增加,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下降。三是陜西省森林覆蓋率的增長水平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的增長水平相當,二者呈負相關關系。因此,陜西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并未取得較大發展。

2.3 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達標分析

雖然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已經進入基本實現階段,但指標層中仍然有些指標發展程度較低,制約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對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13項具體指標進行分析,更加清晰地了解目前陜西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優勢和短板。

第一,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10項具體指標達標率增加,3項具體指標達標率減少,但變動幅度各不相同。其中有10項具體指標達標程度進入優良水平,3項具體指標達標程度停留在到中等水平。

除了有效灌溉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和農業勞動力就業率3項指標外,其他指標達標率都有所增加,且各指標達標率變化差異較大(表7)。其中,農村人均純收入、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指標達標率增幅都在40%以上;單位面積農機總動力、恩格爾系數、農業科技人員比重指標達標率增幅在20%~40%之間;農業科技貢獻率、勞均農業耕地面積、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森林覆蓋率指標達標率增幅在1%~20%之間。而有效灌溉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和農業勞動力就業率的指標達標率分別降低了3.04%、19.37%和23.54%。

第二,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指標和發展指標中,優等水平的指標數量逐漸增多,差等水平的指標數量逐漸減少。

2007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達標程度在優等水平的是只有2項,良好水平的有6項,中等水平的有3項,差等水平的有2項(表7)。土地生產率、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勞均農業耕地面積、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力就業率、農村人均純收入等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指標,其中只有2項指標處于優等水平,2項指標處于良好水平,其余3項指標均處于中差等水平;農業科技貢獻率、農業科技人員比重、單位面積農機總動力、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率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指標,其中4項處于良好水平,2項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現代化基礎指標和發展指標中只有2項指標達到優等水平,說明2007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指標和發展指標總體水平較低。

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達標程度在優等水平的有5項,良好水平的有5項,中等水平的有3項。其中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指標中有4項達到優等水平,2項達到良好水平,只有1項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指標中有1項達到優等水平,3項達到良好水平,2項處于中等水平。說明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指標和發展指標已經脫離了差等水平,逐漸開始進入優等水平。但仍然有3項指標的達標水平處于中等階段,有待提升。

表7 2007年和2015年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達標水平Table 7 Standard achieving level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5

與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相比,陜西省農業現代化指標層中農村人均純收入、勞均農業耕地面積、有效灌溉率、農業科技貢獻率、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勞動生產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7項指標達標率均低于全國水平,而且有效灌溉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2項指標的達標率不升反降,從2007年的良好水平降低到2015年的中等水平。

3 結論和建議

3.1 結論

研究表明,從2007—2015年陜西省現代農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業現代化4項準則指標中,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和農村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尤其是農業產出水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從2007年以來并未取得任何進展,甚至出現下降的趨勢。此外,農業現代化的達標水平雖然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發展結構不平衡等問題。說明陜西省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短板,陜西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及未來的發展中,應該將其存在的短板作為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3.2 建議

1)加強農業生態保護,提高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水平。2007年以來,陜西省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并未取得較大進展,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陜西全省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可持續發展重在生態的可持續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陜西省在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2)主攻現代農業薄弱環節,優化農業現代化整體達標結構。在農業現代化指標層中,勞均農業耕地面積、有效灌溉率、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仍然處于中等階段。因此,陜西省各地政府應該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3項中等水平指標的發展水平。首先,要不斷創造出大量非農業勞動力就業的機會,將農業勞動力吸納到非農就業崗位,進而增加勞均農業耕地面積[23];其次,要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尤其是農田灌溉,積極推廣高效節水技術的使用,提高全省節水農田灌溉面積[24]。另外,要嚴格規范生產行為,按照標準化、綠色化原則進行農業生產,減少農業種植中農藥、化肥的施用量。

3)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追趕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陜西省與全國相比,指標層中一半以上指標達標率均低于全國水平。因此,陜西省應注重內在力量的驅動,通過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使農業成為依靠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發展的產業。具體來說,可以與各大高校合作,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重點培育創新型人才,壯大科技人才隊伍。

[1] 辛嶺, 王濟民. 我國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基于全國1980個縣的實證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4, 35(6):673-678.Xin L, Wang J M. Evaluation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counties: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nationwide 1980 countie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4,35(6): 673-678.

[2] 張萌, 閆玉科, 張葦錕. 珠海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算及政策建議[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7, 33(3): 295-300.Zhang M, Yan Y K, Zhang W K. Policy sugges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Zhuhai City[J].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2017, 33(3): 295-300.

[3] 張熠, 王先甲. 湖北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6, 46(3): 154-159.Zhang Y, Wang X J.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J].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2016, 46(3): 154-159.

[4] 龍冬平, 李同昇, 苗園園, 等. 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空間分異及類型[J]. 地理學報, 2014, 69(2): 213-226.Long D P, Li T S, Miao Y Y, et 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ype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2): 213-226.

[5] 林正雨, 李曉, 何鵬. 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4, 35(1): 15-19.Lin Z Y, Li X, He P.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4, 35(1): 15-19.

[6] 呂杰, 趙紅巍. 遼寧省農業現代化水平測度及對策研究[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42(1): 74-82.Lü J, Zhao H W.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42(1): 74-82.

[7] 張榮天. 長江三角洲農業現代化評價及空間分異[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5, 36(2): 111-117.Zhang R T. Evalu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5, 36(2): 111-117.

[8] 張航, 李標. 中國省域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綜合評價研究[J]. 農村經濟, 2016(12): 53-57.Zhang H, Li B.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provinces[J]. Rural Economy,2016(12): 53-57.

[9] 楊宏力. 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測研究綜述[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6): 66-72.Yang H L. Summary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4(6): 66-72.

[10] 高蕓, 蔣和平. 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研究綜述[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6, 37(3): 409-415.Gao Y, Jiang H P. Review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3): 409-415.

[11] 牛敏杰, 趙俊偉, 尹昌斌, 等. 我國農業生態文明水平評價及空間分異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 2016(3): 17-25.Niu M J, Zhao J W, Yin C B, et al. Evalu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research of the agricultural eco-civilization in China[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6(3): 17-25.

[12 王波. 休閑農業效益評價體系構建與發展路徑選擇[J]. 世界農業, 2017(4): 61-68.Wang B. Construction of benefit evaluation system and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path for leisure agriculture[J]. World Agriculture,2017(4): 61-68.

[13] 黃宇. 西安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與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5, 36(6): 158-163.Huang 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Xi’an leisure agricul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5, 36(6): 158-163.

[14] 楊萬江, 徐星明. 農業現代化測評[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Yang W J, Xu X M.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M].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1.

[15] 于正松, 李同昇, 龍冬平, 等. 陜、甘、寧三省(區)農業現代化水平格局演變及其動因分析[J]. 地理科學, 2014, 34(4): 411-419.Yu Z S, Li T S, Long D P, et al. The pattern evolution and it’s reasons about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4): 411-419.

[16] 張香玲, 李小建, 朱紀廣, 等. 河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空間分異研究[J].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7, 36(3): 142-147.Zhang X L, Li X J, Zhu J G,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Henan Province[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7, 36(3): 142-147.

[17] 李麗純. 基于灰色優勢分析的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測度與波動趨勢分析[J]. 經濟地理, 2013, 33(8): 116-120.Li L C.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measurement and volatility trend analysis based on grey superior analysis[J].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8): 116-120.

[18] 施晟, 衛龍寶, 伍駿騫.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階段定位及區域聚類分析[J]. 經濟學家, 2012(4): 63-69.Shi S, Wei L B, Wu J Q. The stage orientation and regional clustering analysi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Economist, 2012(4): 63-69.

[19] 靳淑平.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演進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4, 35(5): 95-100.Jin S P.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4, 35(5): 95-100.

[20] 柯炳生. 對推進我國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幾點認識[J]. 中國農村經濟, 2000(9): 4-8.Ke B S. Some ideas on promoting China’s basic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0(9):4-8.

[21]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 陜政辦發〔2011〕1號[A/OL]. (2011-2-10)[2017/7/25]. http://www.shaanxi.gov.cn/gk/zfwj/47206.htm.General Office of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Circular of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OL]. (2011-2-10)[2017/7/25]. http://www.shaanxi.gov.cn/gk/zfwj/47206.htm.

[22] 陜西省農業廳. 關于印發陜西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陜農業發〔2016〕27號[A/OL].(2016-12-09)[2017/7/25]. http://www.pcagri.gov.cn/templet/sxny_gov_cn/showarticle.jsp?id=574152.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Notice on the issuance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 in Shaanxi Province (2016-2020)[A/OL].(2016-12-09)[2017/7/25]. http://www.pcagri.gov.cn/templet/sxny_gov_cn/showarticle.jsp?id=574152.

[23] 林毅夫. “三農”問題與我國農村的未來發展[J]. 農業經濟問題,2003(1): 19-24.Lin Y F. The “rural, agricultural and farmer’s problems” and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3(1): 19-24.

[24] 劉亞克, 王金霞, 李玉敏, 等. 農業節水技術的采用及影響因素[J]. 自然資源學報, 2011, 26(6): 932-942.Liu Y K, Wang J X, Li Y M, et al. Study on the adop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6): 932-942.

猜你喜歡
現代化農業水平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張水平作品
邊疆治理現代化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中国毛片网|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福利视频一区|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毛片网站观看|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天|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91美女视频在线|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成|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中文字幕 91|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久草性视频| 成人在线第一页| 日韩精品资源|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日韩| 四虎成人精品|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亚洲福利网址| 国产精品va|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精品主播|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