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珍
(平頂山市第二十八中學,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項,其無法像物品一樣留存,需要經過人類的傳播及傳承。眼下我國會唱民族歌曲的人逐漸變少,人們漸漸失去了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喜愛,流行音樂漸漸占據了我國的音樂市場,使得傳統民族音樂的市場愈來愈小。像我國瑤族傳統的“趕鳥節”原本是一個極為熱鬧的節日,這一天瑤族會舉報大型的對歌活動,可伴隨社會的發展,前來參與節日的人逐漸減少,難以再見到以往盛大場面。再加上掌握民族音樂文化的老年人漸漸離去,想見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人很難,使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面臨巨大的威脅。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民族間的交往也更加緊密,教育的發展讓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受到現代化的教育,使得普通話普及,會說民族語言的人漸漸衰落,傳承的載體漸漸消失,不利于文化的流傳。對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我國少數民族區域經濟發展遲緩,導致在音樂保護方面缺少資金扶持,因缺少資金的扶持使不少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從我們的視線消失。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憾事。
我國人民接受教育的重要陣地就是學校,而少數民族音樂流傳及發展的有效方式就是要加強學校的課堂教育。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教育體系逐漸健全,因此對學生開展教育時,應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引入課堂,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豐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流傳及發展途徑。例如將瑤族山歌的發展流程編入教材中,讓學生多與民族音樂文化接觸,強化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與傳播;展開聲樂教學時引入民族音樂原有唱法,形成教學特色,強化民族音樂在學生群體的傳播。
我國民族的音樂文化是從長時間的發展流程中累積產生的,充分展現了各民族的風俗習性、生活形態及民族文化等,這些優秀文化被保存到現在,對當代人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我們要站在欣賞民族音樂的角度對民族文化展開傳承,應堅守民族音樂文化特征,,充足展現民族音樂文化特有的魅力,才可以充足展現民族的音樂文化獨有的價值,讓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責任就是強化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政府的扶持作為民族音樂文化良好流傳的首要保障,應組織專家對民族文化展開收集整理,創建完善的民族音樂文化系統,推進民族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在經濟發展流程中市場占據著主導地位,可以充足展現商品價值的最大化。在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傳承時,具體解析民族音樂市場,依照消費者消費心理,推動民族音樂產業化發展。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健全的音樂市場發展形勢,對民族音樂展開產業化開發,讓群眾更加了解和接受民族音樂文化,讓其與民族經濟發展產生良性循環,推動民族音樂與經濟共同發展。
學校為提升對民族音樂的接受成果,需要創建良好的民族音樂素材,與現代音樂歡快的音樂進行結合,著重編寫民族音樂素材的實質與框架,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并且在選取教材時把內容積極向上、音樂優美動聽作為原則,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例如東北地區可以結合滿、朝鮮等族的音樂文化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沖破傳統音樂的局限,提升民族音樂教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良好策略。
強化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提高民族音樂的創造性,應端正教學態度,主動借鑒其他優秀音樂的實質,將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重組,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好的素養與文明根基,甩掉傳統音樂中的不利要素。
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要著重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流傳及革新,保證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多元化的特點,進而推動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