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蓉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重慶 400700)
在科學技術文明的時代,人們往往不再知道實踐(practice)是什么,因為在談論實踐的時候,人們想到的會是科學的應用、技術化、專家統治。在音樂教育中,實踐逐漸淪為對知識、技能的傳授,筆者不禁產生了疑問:實踐難道就只剩技術技巧?它的人文性何在?實踐的本真含義應該包括些什么?重新認識實踐的內涵,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工具理性支配下的人文精神,重新思考單一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重新思考音樂教育中人的教育的缺失。
“實踐”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文學中,直到亞里士多德出現,“實踐”才成為反映人類行為的一個更重要的且抽象的概念。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實踐哲學的奠基人。在《形而上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首次把人類的學術知識分為三大類:理論(theoria)、實踐(praxis)、制造(poiesis)?!袄碚撌侵胳o觀和沉思,它產生的知識被稱為理論知識。它是對永恒和普遍事物的知識,是在世界上抽象、概括、分析和證明的一般知識,如數學、物理、神學等。制造是產品的創造,包括藝術、技能和操作,這被稱為知識,技術。它的目的是生產產品,生產過程是獲取產品的手段;實踐是指人類利用人的理性來處理事物,這被稱為實踐知識或實踐智慧。這種知識是指人們對生存的認識?!盵1]亞里士多德的實踐(praxis)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不是科學技術的實際運用,不是技術知識的生產,不是純理論的思辨,而是人的道德實踐活動,是人在社會生活中自由選擇的一系列行為。實踐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實踐是以自身為目的的活動;第二,實踐的對象是‘人事’而非‘物事’?!盵2]也就是說,實踐活動的開展是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的,作用的對象是主體人。綜上,亞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實踐(praxis)是關乎人的倫理、關乎人的自由、關注人的發展以及實踐的價值判斷。亞里士多德的實踐(praxis)讓我們感受到一絲人文的、倫理道德的溫度。
什么是音樂?什么是教育?什么是音樂教育?這是教師從事音樂事業不斷思索的問題,也是要致力去尋找的目標。樂理、和聲、器樂、聲樂等形式都是從不同面認識什么是音樂,什么是音樂教育??梢园岩魳纷鳛闅v史文本、把音樂作為現象學文本以及把音樂作為美學文本等都是從不同的維度去認識音樂,不能說某一維度就是絕對正確路徑,其余的維度都是次要的。人們看到的音樂是一個面向,而音樂是由多個面向或維度組成,它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完整地認識這一整體就先明確它的部分。現今大部分人是從理論與實踐二分的維度去從認識音樂教育,利弊共存。今天主要談論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實踐。在音樂教育中,實踐(practice)有三種常見的解釋:
第一,實踐是一種結果。對于國家來說,實踐就是制定出適合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課程標準,完成國家規定的音樂教學計劃;對于音樂教育者來說,實踐就是制定出課程目標、課程計劃、實施課程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實踐就是唱出、奏出、創作出、表演出規定的曲目。音樂教育成功的標準在于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學生學會演唱、演奏的技巧等。這種實踐是一種有形的社會產物、文化產物。
第二,實踐是一種行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目標不是理清某一概念是什么或者關于什么,而是于它做什么,還包括如何、為何及何時使用的問題。在音樂教育中實踐的行為表現為對技能的提升,專注于技巧的訓練,例如如何完成一個技巧動作的訓練,如何在舞臺上完美演繹某一曲目等。評估學生的能力依據技能來評判,而技能的訓練來自實踐。實踐的具體表現為在課堂上教師教,學生學唱等實踐活動。
第三,實踐是一種知識。如剛學琴的孩子會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包括節奏、表情符號、節拍、速度、力度等,在專業院校中,始終不能擺脫“三大件”(和聲、復調、曲式分析)的學習,這些都是學習音樂的必修科目。除此之外還包括中西方音樂史的學習、中西方曲目演奏、學生如何在舞臺上完美表演的相關知識等。
音樂教育的對象是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人的教育呢?究其音樂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學技術的理性、工業化社會的蓬勃發展、落后的灌輸式教育模式以及歷史文化的變遷等??偟膩碚f,音樂教育中的實踐囊括了結果、行最原始的音樂表現形式,它能夠直接表達情感。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實現真正的情感表達,就得讓音樂活起來,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有意識地感受音樂、創造音樂[3]。如此才能在真實感受中激發創作的靈感,利于創造性思維模式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選擇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是教師們進行教學的必然選擇,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也不例外。舊的教學模式不存在對與錯的糾葛,而是不適應時代賦予教育的使命。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同其他教學科目一致,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永遠充當著被動接受的角色。高中音樂教學不是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會唱歌,而是要通過最簡單的方法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及思維模式。因此,我們又會回到一個老問題,就是讓學生對學習科目感興趣。很顯然,傳統的音樂教學法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以至于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奧爾夫教學法將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每一種因素的結合都會營造出一種火花,會引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唱歌的學生他們會積極參與即興表演;關注節奏的學生他們可以培養打擊樂的愛好;嗓音條件不好的學生可以進行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練習。
與學生自身特點和客觀條件相適應的培養方式才是符合時代的音樂教學。
任何一種教學法的應用都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我國實行新課改的背景下,奧爾夫教學法與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奧爾夫教學法為學生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多彩的音樂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