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文
(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合龍初中,江西 贛州 342500)
1.發聲方法與氣息控制。不同學生的氣息控制與發聲方法等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其演唱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音樂教師應不斷加大這兩個方面的訓練力度,并逐步深入探索,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視聽訓練、聲部訓練等合唱基本功練習。
2.音準和節奏。在課堂合唱過程中,如果不能統一節奏,一定會造成合唱的失敗,如果音高不準,合唱將無法積極進行。所以,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音準與節奏等基本功方面的訓練,以充分保證合唱的動力來源。
1.充分結合學生群體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不同年級的學生群體特征均存在較大差異,他們的聲域特點也都不一樣。例如九年級學生群體的聲域與成人混聲較為接近,若音樂教師所選曲目不符合學生們的聲域特點,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合唱教學難度加大,最終的合唱效果將不甚理想。
2.以教學主題和目標為基礎。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曲目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教學目標及主體出發,并充分結合合唱時間、位置等不同因素,進行合理評估與選擇。比如在抗戰勝利紀念日期間,可選擇《保衛黃河》等具有顯著特色的歌曲。還比如對于表現集體精神的合唱曲目,可選擇《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等。
1.合唱歌曲分析。合唱的聲部類型有主調性和復調性兩種,主調性需要將主旋律凸顯出來,注重低聲部的支撐。而復調性的各個聲部都要橫向發展,重要程度一樣,需要教師提示聲部進出的位置。因此在組織合唱練習時,音樂教師應先對合唱聲部進行認真研究,然后根據合唱重點來進行合唱教學內容及方法的設計。若聲部中存在復調性歌曲,音樂教師可選擇一首卡農練聲曲,使學生適應和掌握聲部間的交錯。只有通過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有效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
2.合唱呼吸控制。良好的合唱效果不但要求全體學生通過各自的聲部來豐富聲音效果,還對學生們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合唱過程中,所有學生歸屬成一個整體,聲部之間的有效配合必須可少。音樂教師一定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領會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與任務,并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合唱。在具體的合唱練習過程中,音樂教師應以引導學生合理控制呼吸、發聲。以保證音準與節奏,并貫穿合唱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在組織學生合唱《我和你》這首歌曲的過程中,當一聲部演唱時,音樂教師就贏給二聲部氣口,讓學生合理調整自己的呼吸,以全面保證合唱隊伍的順暢呼吸。如果教師直接指導學生進入,就會導致合唱不主動、不和諧。所以,在合唱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氣口位置。
3.簡化合唱樂譜。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是面向全國多個省份編寫的,對于很少接觸音樂知識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初中生來說,音樂教材中部分內容要求相對較高。所以,音樂教師無需全面照搬音樂教材,應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試著降低部分音樂教學內容的難度,在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良好的合唱效果。
1.氣息方面。穩定的合唱狀態必須有合理的氣息支持,而初中生的嗓音尚處在發育階段,在歌唱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氣力不足的情況,這時大部分學生會通過胸部呼吸來保證持續歌唱,進而有喉緊或氣僵等不良現象產生。所以,音樂教師應對學生采取適當的呼吸訓練,以防止學生在合唱時使用不正確的呼吸方法。
2.音準方面。在合唱過程中,要想保證各個聲部的演唱能夠實現和諧統一,表現出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音樂教師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對各聲部音準的把握與控制。具體來講,音樂教師應組織學生多次跟唱,以充分保證各個聲部旋律的準確性。和弦一定要準確,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單獨練習和弦,以保證和弦的統一和協調。
音樂教師必須立足于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合唱教學內容,合理選擇適合初中生特點的合唱曲目,有效開展合唱教學,高度重視合唱教學中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