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亮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是四川音樂學院的傳統核心研究課題,在此領域內,四川音樂學院的研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而現在對于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建立在文化層面對比較音樂學、“西學東漸”時期乃至世界同時期音樂發展背景認識的基礎上,這生動地體現了王光祈所提出的“音樂救國”思想與中華民族層面的文化自覺有著必然聯系。
費孝通高瞻遠矚地提出“文化自覺”這一重要思想與王光祈音樂思想有著高度的共通之處,在當下“文化自信”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尤顯可貴。如果要探討文化自覺與王光祈音樂思想的共通性,那么我們有必要理清費孝通“文化自覺”理論的內涵。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費孝通“文化自覺”這個理論的基本內涵。
在解釋“文化自覺”之前,我們要弄清楚費孝通理解的“文化”為何意。“文化在哪里?就在人們生活的行為和意識中。文化是代代相傳的,是有子有孫的。它靠一個個人在他們生活中表現,改變和發展著,日新不已。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應當深入到中國的社會文化、中國人的生活中去認識自己文化的歷史和現狀。人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而沒有用科學的態度去體會、去認識、去解釋,那就是不自覺的文化?!辟M孝通所理解的文化不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形而上的精神,而是與人們生活命運息息相關的存在。文化是依存于整個人類生活中的,而且文化還是代代相傳的。在文化中有“模因”一說,“模因”是指:“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將系統內的行為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币簿褪钦f生物的特征或者特性都是依靠基因來代代相傳的,而“文化并不是一種生理遺傳的綜合體”,文化的模因是通過非遺傳的形式模仿而傳遞的。
“文化自覺”是什么?費孝通認為:“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義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響及發展的方向,不帶有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但同時也不主張‘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發展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痹谶@里費孝通先生表明,文化自覺就是要對自己的文化產生必要的認識,對自己文化中的歷史、特點、發展都要有一個清晰透徹的認識。
如何實現“文化自覺”?費孝通指出,“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據其對新環境的適應力決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接觸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種文化都自覺之后,這個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現一個具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形成一套各種文化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同守則?!髅榔涿?,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句話,其實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p>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文化自覺”是費孝通作為一個人的自覺,“音樂救國”也是王光祈作為中國人的自覺,而現在“文化自信”更是現代社會中華民族的自覺。
通過以上對于“文化自覺”概念的清楚認識,我們便可以從“文化自覺”理論中發掘出可資利用的寶藏來為王光祈的音樂思想尤其是“音樂救國”思想提供某種借鑒和啟發。由上述可知,“文化自覺”主要是指對自我文化的認知,而這里的文化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文化,即“凡是超越本能的、人類有意識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動及其產品”,也正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的人化”。所以,王光祈思想的研究從廣義上也可以說是中國“西學東漸”時期“文化自覺”的生動體現?!耙魳肪葒钡奶岢霾皇峭豕馄硪粫r興起做的決定,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沖動所為。王光祈“音樂救國”的提出,是建立在王光祈對國內外文化發展狀況的清晰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
首先,王光祈“音樂救國”思想的提出是以當時中國國內發展狀況尤其是文化發展狀況為基礎的。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新思潮的興起,都與“西學東漸”有著必然的聯系。民族危機日重的近代中國,民族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又進一步加速了“西學東漸”在中國的進程,“西學東漸”成為近現代中國社會政治、思想、文化、藝術變革一條邁不開的軸線。其對以禮、樂相結合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理念的沖擊尤為深遠。我國近現代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音樂理論家、比較音樂學的開拓者王光祈先生,正是在“西學東漸”的前提下提出了“音樂救國”思想。用比較音樂學重構世界音樂體系,以樂救族、育族,倡導“音樂救國”,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與凝聚力。凡此種種,無不包含“音樂救國”的核心精神與現代意義——以西方之術振新中國、重鑄現代中國文化自覺之型、探索現代中國文化自強之本、進階現代中國文化自立之勢。他運用西方音樂研究的學術精華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國民族音樂的脈絡,對中國音樂理論、音樂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其畢其一生的理想是以音樂來喚醒民眾,通過“復興禮樂”來實現民族文化的重塑和社會改造。所以對于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對我們今天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有著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其次,當下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也是以當今國內文化發展等時代潮流為背景的。當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成為新時代的潮流;一大批新思想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為基本點被提出,傳統文化、傳統藝術正在從“文化自覺”加速走向“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逐漸形成,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文化自信與發展的方向發展;傳統文化的挖掘與保護的程度空前加深,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相互交融的時空里。而最終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逐漸形成了新的“文化命運共同體”。然而,傳統文化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傳統文化挖掘深度不夠;傳統文化保護不當;外來文化侵略等一系列問題,更使得“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一個立足點,現在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的文化,而現在世界文化也是一個與中華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化。正因為當今中華文化正在加速走向“文化自信”,多個文化發展重心在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形成,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也將成為中華文化加速走向“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步驟;正因為中華文化還面臨著諸如傳統文化挖掘深度不夠、傳統文化保護不當、外來文化侵略等難題和挑戰,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必將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從而為解決各種難題和挑戰提供機遇和動力。
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離不開“文化自覺”。一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下中國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強”的大背景,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覺”的體現;另一方面,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難題,包括如何收集王光祈在德留學期間的文獻資料收集,王光祈音樂思想如何適應當代新興文化、外來文化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從上述費孝通的“文化自覺”理論中獲得啟發。
第一,王光祈音樂思想的挖掘首先需要對“西學東漸”時期的文化、經濟、環境等有一個摸清家底式的清晰認識。因為只有對時代認識清楚了,才能根據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特點進行挖掘、開發與繼承,正所謂“因時而動”。比如從文化方面來說,王光祈德國故居的文物、王光祈資料的分布、數量、年代等都需要我們進行調查研究,從王光祈音樂思想的成立伊始,就應該具有“調查與挖掘”的自覺意識。
第二,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必然要接觸到新興文化和包括中國音樂其他地方以及外國音樂的外來文化,如何對待這些新興文化和外來文化也將是王光祈音樂思想研究未來發展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就像費孝通認為,“抓住了比較研究,才談得到自覺”,那么由王光祈先生提出的“比較音樂學”也就是在與外國音樂的比較中更清楚地認識中國自己的音樂文化。同理,只有在與新興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比較中,才能更清楚地認識王光祈的音樂思想。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和民族是悲哀的,因為一個沒有靈魂和根的生命是迷茫的、無所歸屬的,而新興文化與外來文化也是重要的,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對于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王光祈音樂思想要想得到更好的研究就不可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而是要積極比較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如果說“音樂救國”是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精髓,體現了費孝通文化自覺理論中的“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那么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也只有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建設提出的要求和期許。王光祈音樂思想研究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國內環境中,是建立在文化層面對“文化自覺”發展狀況的調查和“文化自信”協同發展的基礎上。所以,從廣義上來說,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覺的生動體現。而從狹義上來看,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對“西學東漸”時期國內大環境考察、中西方比較音樂學、傳統音樂挖掘與繼承等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離不開文化自覺,只有實現了“各美其美”,王光祈音樂思想的研究才能是有靈魂和獨特價值的,只有實現了“美人之美”,王光祈音樂思想研究才能是開放包容和充滿生命力的。我們相信,從“文化自覺”的理論下來對王光祈音樂思想進行研究可以為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帶來巨大啟發和重要推動作用,而王光祈音樂思想也必將為“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帶來蓬勃的生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