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寧 任音蓓
(石河子大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完善。學前教育作為教育中的基礎教育,對學生日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前教育中視唱訓練,對于幼兒而言,是接觸聲樂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幼兒日后聲樂學習及審美能力的發展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視唱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音樂感知與記憶能力,提高學生演唱能力。下文將主要對高等師范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視唱訓練進行探討,使學生能夠具備專業的能力,從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高等師范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能力,可以對音樂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理解音樂關系,具備一定的表現力、感知力、創編能力,可以有效運用理論知識。一些人天生便具備良好的視唱能力,有一定的節奏感、聽覺能力以及調性感。學前專業學生音樂方面通常沒有基礎,只有在小學或是中學接觸音樂課,很少接受專業的培訓。但是,由于我國各階段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并不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開展,導致學生對視唱訓練理解較少。
視唱練耳課程的開展,主要使學生的掌握視唱練耳的基本知識,可以運用理論知識在鋼琴、聲樂等課程學習中,有利于學生在日后教學幼兒中更好地指導幼兒學習樂曲。
各高等師范院校在實際教學中,開展視唱訓練過程中,其最大的問題便是課程設置落后,教學無法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更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當前,很多院校在開展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進行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教學,忽略對學生專項技能的培養。新課改指導下,對各階段教學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階段教學都不能僅僅使學生具備基本知識,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改指導下,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明確要求。各階段在開展教學活動中,都要保證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這一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視唱訓練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音樂的發展要不斷進行創新,加入新的元素。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進行創新,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發散學生是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課堂教學要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
當下,很多高等師范院校在開展視唱訓練教學中,課堂教學重點內容主要為相關的西方音樂。其音樂作品多在特征、構成等有關方面具備一定的相同點,這一情況下,便造成教學活動出現很大滯后。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教學中適當融入中國古典音樂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也能有利于發展、傳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
另外,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每個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
想要有效實現教學的全面性,就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在開展視唱訓練過程中,可以有計劃的對學生實時教學。從基礎開始,對學生進行基本音級訓練。在初學階段,學生主要將C大調基本音級唱準,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日常較為熟悉的旋律,然后自主配合簡單的節奏以及節拍,用自己的聲音來試唱,使學生自己感覺。對于感知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為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使用耳朵去辨別、模仿,從而去感受音準與音高。
綜上所述,高等師范院校在開展學前教育專業視唱訓練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各高校在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視唱訓練教學質量,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