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峰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高職院校的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對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職業化教學創新,對培養綜合性人才意義重大。由于現行的高職課程設置在教學中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缺失,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造成影響。學生在就業時,由于實踐能力的缺失嚴重影響學生自身價值的體現。因此高職院校只有加強對音樂學生的職業化培養,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
職業教育的改革,促使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模式在不斷改變,職業化音樂人的培養,使學生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對音樂表演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不斷變化,以培養職業化的人才為目標,創新音樂培養模式,側重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的實踐能力,舞臺表演能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去適應崗位要求。職業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與表演能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質量日益增長;在新時代下對音樂表演人才的專業水平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改革創新高職院校音樂表演人才的職業化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全面型人才的能力需要高職院校對教學目標不斷創新。但當前職業院校對音樂表演人才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致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無法適應社會需求。
首先高職院校對新時代音樂表演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準確,對職業化音樂表演人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方式上無法進行創新,一直參考本科藝術類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表演能力與音樂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規化好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其次是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傳統保守,音樂表演專業在進行教學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突出以實踐教學為主,依然采用課堂單一教學形式,使學生得不到舞臺實踐的鍛煉,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提高自身職業能力。課程教學內容缺少職業崗位設計,使學生學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必然會影響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更多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但由于高職院校對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教學更重視音樂知識的培養,忽視了表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舞臺實踐能力嚴重缺失,造成音樂表演專業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高職院校在開展演出活動時,只選擇專業水平較高的學生,參與演出,對于專業水平一般的學生,實踐機會越來越少,造成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能力分布不均;導致畢業生就業率不高,大部分學生改行。
為實現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職業化培養目標,需要不斷創新高職院校對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增加崗位職業化課程設置,保證教學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對音樂表演專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真正使學生學會使用更多的學習方式提升自身的音樂技能水平。因此在設置音樂表演課程時,必須創新課程,提升職業化教學,把課堂變為舞臺。
首先開設具有音樂內涵的課程,積極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表演能力。其次為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高職院校在設置相關的音樂課程時,需要按照相關的職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培養,使音樂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使音樂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不斷的增強。最后高職院校還應該設置相關的選修課,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音樂知識,最終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音樂人才職業化培養,需要音樂學生具有更多的實踐能力。因此對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視,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比如開展音樂社團,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到音樂表演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課外實踐,例如社會表演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音樂,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學生對音樂理解程度不斷加深,能夠使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不斷提高。音樂比賽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舞臺實踐能力,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職業化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在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競爭中,能夠在工作崗位上將自身的職業能力全面地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化的培養需要制定全新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培養綜合性的音樂人才。高職院校應該改革創新對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使教學內容更加合理,能夠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只有不斷改革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的培養模式,才能切實提高音樂表演專業人才職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