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慶 廣西藝術學院
在當代畫壇上,我們常常聽到“大師”這個詞。“大師”一詞可謂十分時髦,甚至報紙、刊物等媒體上一些很沒有營養的文章都充斥著這個詞。我們常常看到某些小有成就的畫家或書法家,在一個破落的宅院門口掛著一條大橫幅:獲獎世界之最、中國當代書法泰斗(與齊白石齊名)、世界名人十杰、某某某先生作品真跡。更可笑的是下橫幅還留有電話號碼、地址等信息,似乎在向眾人求售。
一般書法騙子有幾個特征:臉皮厚、口氣大、背景深、頭銜多、證件齊全,張口談錢、裝束怪異、與眾不同、拉遠親、認死人、善于炒作等等。
而大師這頂“帽子”不是隨便戴的,不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師就是大師。大師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一個時期會出現一大批知名的畫家、大家和名家,但要出現大師級的畫家恐怕寥寥無幾。以明清為例,500多年的時長,有名有姓的畫家多得根本數不過來,但是為后世帶來影響、流芳百世的大師級畫家屈指可數,也只有明四家、陳淳、徐渭、董其昌、陳洪綬、董源、荊浩、龔賢、揚州八怪、八大山人、趙之謙、任伯年等。如果拿出新華字典來解釋,大師是在指學問、學識,或者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在某一方面頗有建樹,為大家所尊崇的人,而不是口氣大,沒有內涵而夸大的人。假如要將大師搬到畫壇上的話,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在藝術上要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可以影響畫壇,并影響幾代人。一個畫家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盡管他畫得再像、再逼真,沒有自己的內涵,缺少自己的筆墨語言,那也只能當作是畫匠而已。當畫家形成自己風格的時候才有可能變得成功。若是他的筆墨語言在當時的藝術創作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可以稱作為優秀的畫家和繪畫高手,而當他的筆墨創作可以影響一代或者幾代人的時候,或者成為開宗立派的畫家時,才具備大師級的條件。海派畫家吳昌碩可稱為大師級人物,在高手如云的圈子里,其詩、書、畫、印樣樣精通,論傳統筆墨,在現代可能很難找到與之抗衡的東西。如果有人學習吳昌碩,但卻無法跳出吳昌碩的調子和圈子,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則不可能成為大師。同樣,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黃賓虹、潘天壽等,個個對中國畫頗有建樹,而他們的作品藝術個性則十分強烈。
二是在前人的技法基礎上突破和創新,被后人廣泛應用。一個畫家在技法上面有創新并影響到整個畫壇,他同樣有具備大師的條件。在技法上面創新的畫家如張大千,他在總結傳統筆墨之后,創造了大潑墨、大潑彩的技法,使其在駕馭筆、墨、色、水、紙等方面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為中國畫的技法方面開辟了新的道路。張大千的大潑墨、大潑彩在現代廣泛的運用,使中國畫的技巧向上一步延伸。除了張大千以外,傅抱石在山水創造的“抱石皴”,還有高劍父的撞水和撞粉法等,都對中國畫傳統技法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三是要有經典的大作品問世。張大千曾經說過:“會做文章的人,一生要有幾篇大文章才能站得住,畫家也一樣,畫家有必要有幾幅偉大的畫,才能在畫壇站得住腳。”從美術史來看,各個朝代都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如南宋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明代沈周《廬山高圖》、清代任伯年《群仙祝壽圖》等。現代名家也有不少經典名作問世,如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潘天壽的《露氣》等,這些經典作品在畫家繪畫過程中注入了畫家的精力,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才得以成功。因此,有經典的大作品問世是畫家具備中國畫大師的條件之一。
四是畫家要在畫外也有很高的修養。縱觀歷史,真正的繪畫大師不單單只會畫畫,他們都是詩、書、畫、印無所不及。海派著名畫家陸儼少說過:“三分寫字、三分畫畫、四分讀書。”這一經典論述可以說是陸儼少總結前人和自己繪畫創作的體會。而大師徐渭則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同樣,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和吳昌碩都是詩、書、畫、印無所不及。
所以,要成為中國畫大師是有條件的,不是胡亂吹捧出來的,需要一個畫家的天賦、勤奮和對藝術的造詣。大師不是每個畫家可以企及的,也不是靠吹捧和少數人評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