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桂園 廣西藝術學院
《千里江山圖》為宋代畫家王希孟所作,于2017年國慶期間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時隔三十年未曾謀面于世 ……
我尋著古跡便來到了首都北京。凌晨四點,空氣肆意的涼,機艙門開了,初秋的風迎面撲來,我睡意瞬間散去,清醒起來了。天色暗沉,黑暗里凝視這個陌生而熟悉的城市,華燈幻影,如夢一般……機場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匆匆的腳步和等待的行人的眼。從南寧到北京,幾小時之內像是一下經歷了兩個季節,夏與秋的切換,愜意而驚喜,心中小雀躍,期待著這趟全新的旅程。
車子在狹窄的胡同道里挪動著,車窗外一排排小吃店已經開始忙碌,熱氣隨著我們的方向飄進來,平淡而真實,周圍的四合院被襯托得更安靜了。遠看著的故宮在喧鬧的人群中愈發顯得沉靜、莊嚴,她像是一位歷經世事的老人,冷眼地看著周遭,用無聲的語言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正午,陽光打在她的臉龐,金色的、銀色的光,明亮耀眼。趙孟頫的書畫特展正在展出,一幅幅古畫精美絕倫,站在這些古畫前,師古人之心,與古人對話,仿佛穿越時空一般……古時候的生活場景、花草生靈,穿越了世紀活靈活現在眼前。古人用筆來描寫生活,抒發情感,把繪畫當成是一種信仰。錢選的《八花圖》,顏色雅致細膩,造型精美;《快雪時晴帖》的爽快利落,把“快雪時晴”四個字呈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畫講求筆墨的表達,順勢、隨形、然后造形,追求用筆用墨的趣味性;強調筆墨塑造形象,一筆寫出,用筆的思維的多樣性產生不同的畫面趣味。所謂用筆的思維這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創作過程中,筆勢、虛實、趣味、呼應、轉換、造形、調整(氣息走向)等,都需要有把控全局的考慮。
布局要先布勢,要有意識地畫,用筆,轉換,即思考如何在順勢的過程中求形。中國畫在追求形象與質感的體現,既要講求筆墨的趣味,繪畫形象在一定階段要知其指向,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表述方式;形即物象,造型、寫形,中國畫材料的特性的優點是其他繪畫材料所不具備的,在此過程中充分運用材料創造最大的畫面表現性,充體現個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
《千里江山圖》氣勢宏偉,畫面中的飛鳥只有螞蟻般大小卻異常生動,樓亭屋舍點綴山間,精美而趣味;構成畫面主色調的青綠溫潤又明亮,經歲月的洗禮一點也不失本色,反而變得更加厚重,耐人尋味;畫卷表現了市井及自然的種種景象,觀賞整幅畫時,猶如身臨其境,翻山越嶺,令人目不暇接,所謂山令人高,水令人遠……在這些書畫里我們看到的不能僅限于繪畫題材和技巧,師古人之心,學習古人對大自然的那份情感、胸懷,和對生活的熱愛與淡泊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中央美院雙年展中閆平的一幅作品給我極深的印象,極盡瘋狂大膽的筆觸,鮮艷的顏色,扭曲的造型在無聲地宣示著、吶喊著。好的藝術作品總是能給予人極大的感染力,藝術是人類精神的產物,能給予人精神上的共鳴,絕不僅僅是技巧和形式上的探索。畫面構圖應該從線、形、面等畫面趣味來考慮,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位置布置,構圖在現如今是否還發揮重要作用?所謂的構圖不是指把畫面按照科學的標準來分配,而是在我們的畫面上要有符合自己表達需要的元素,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支配,從而達到創作效果。
在創作的過程中,如何從別人的繪畫語言中吸取有益于自身創作的養分?從畫中學畫,這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具備的對藝術作品的敏感性,從畫中學畫并不是生搬硬造,而是找到繪畫語言的共同點,來結合自身所需要創造出自己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當我看到閆平的大幅作品時,我感受到的是中國畫大寫意的筆法,想到的是八大山人、梁楷的用筆,這就是她本身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也是屬于中國人不同于其他畫種的繪畫語言,這些語言已近遠遠超越了繪畫材料的限制,說到底,繪畫材料只是一個媒介而已。
怎么畫?畫什么?這些問題都該去思考,在此過程中應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創造的畫面,營造一個什么樣的情感氛圍,是華美的?樸素的?抑或是抒情的?在創作過程中,應該創建獨有的繪畫語言,運用特有的表現方式、手段來呈現新的面貌,需要有清晰的定位,是常規思維?或是非常規思維?組織形態不同,造成畫面情調的差異表述的方式不一樣,表達出的也意味不一樣。而敏銳的觀察力,敏感的感受力,對畫面關系處理的嫻熟程度,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反復練習。
回到798藝術區,觀看完展覽悠閑地點上一杯咖啡,看著過往的行人,如閑云野鶴般,人生的意義如此而已。返程,北京的街頭來來往往的人依舊多,此時心中多了一份寧靜,收獲了古人之心與今人對繪畫的思考,同時也激勵自己努力,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