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堂 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美術教育的益處已經被更多的人所深刻認識。家長們清楚地認識到,美術教育已然不是教兒童畫什么東西,而是上升為提升兒童素質的一個途徑,是對兒童智力的開發過程,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進而不斷地探索。一個剛要學習走路的兒童,他不會因為摔跤了就放棄學習走路,他們喜歡自己去探索。反之,如果我們一味地阻止兒童的探索,或許會導致他們做事情沒有耐心,很容易生氣,將會扼殺兒童的天性。
兒童的繪畫作品來源于什么值得我們去分析。通過認真觀察兒童繪畫作品,有學者將兒童的繪畫形式分為想象畫、抽象畫、寫實畫、幻想畫和故事畫。也有學者根據兒童階段分為不同的時期,將其作品按不同年齡段進行了分類。兒童畫的畫面有趣,顏色豐富,兒童們也講述了自己創作作品的精彩過程。通過統計,可以明顯看出,在幼兒園的兒童中,想象畫、故事畫會比其他類型的繪畫多。而在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差別很微妙,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越高年級的學生的想象畫作品沒有低年級的想象畫作品多。幼兒園的兒童缺少對世界的認識,他們生活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4~6歲的兒童可以體驗到。而小學階段的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通過對知識的積累,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真實,他們的作品也體現出了想超越自己并且發現新鮮事物的能力。
兒童繪畫的獨特性在于自我表達和年齡差異。兒童畫不是專業畫家所創作的專業畫,兒童繪畫是與兒童的游戲,不用接受外界的任何附加條件,不應違背生理的正常發展。
繪畫是兒童表達自己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通過繪畫,兒童能夠將自己的情緒與性格表達出來。兒童畫能夠真實地反應兒童心理的世界,能夠敘述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情感表達。
羅賓認為,兒童們繪畫有多種目的,有的可能是為了掌握某種畫法或者表現自我,有的可能是為了表達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的困惑。根據羅賓的思想,通過兒童繪畫去理解兒童包括兩個重要過程:意識到兒童在繪畫和自我表達過程中自身能力的發展過程,在兒童繪畫過程中促進其能力發展的過程。
藝術教育家維克特·羅恩菲爾德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家之一。他認為,兒童的智慧發展與創造力發展有著緊密聯系。他說:“繪畫、涂色以及建構的過程,是兒童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元素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的復雜過程。在選擇、解釋和改造這些元素的過程中,兒童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幅畫,而且還是兒童自己的一個部分?!?/p>
隨著兒童藝術的發展,通過對兒童繪畫的不斷探索,看一幅畫不應將其隨意分割或者就畫論畫,而應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理解。事實上,大多數兒童繪畫并不是對兒童進行評價,而是兒童表達情感和想法的途徑,兒童畫可以幫助兒童從對于環境、記憶或情感問題造成的困擾中走來。兒童繪畫本身不是一種推斷或評價方法,而是一種活動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可以發現當今對于兒童繪畫的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遏制了學生想象力與身心發展相結合的規律,有些揠苗助長的感覺,從而影響了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具體問題如下:
在教學實踐中,大時候是老師來教授所謂的“兒童畫”,學生認真模仿老師的同時,失去了想象的空間。例如,老師教如何畫一朵花,用五個小圓做花瓣,用更小的圓做花蕊。經過老師的教授,兒童是很會模仿的,他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認為花朵是五瓣,反而認為四瓣的花瓣或者更多的花瓣是不正確的,從而缺少了對真實事物的正確認識。作為一名兒童教師或者家長,應該引導學生去用綜合材料來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
很多時候家長認為兒童的畫不著邊際,對兒童的畫指手畫腳的,這種行為家長應該禁止。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包括一切,推動者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虄和L畫的過程中,要鼓勵兒童敢想敢動筆,可以適當地將米羅的抽象畫作為欣賞,發展兒童的想象力。
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不能只是完成教學大綱所交給的任務,更多的時候是去聆聽學生作品背后的故事。只要多傾聽學生的故事,學生才能有更大的興趣去畫更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