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林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
審美心理因素直接影響到陶瓷制品的設計,設計者在進行陶瓷制品創作時,會按照陶瓷制品的結構特點,通過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從陶瓷制品的外觀來看,是對陶瓷制品的物質材料進行造型與色彩方面的處理,從內在的表現來著,可以看到陶瓷制品的力度感、空間感、藝術感等,從而表現出設計者的審美心理。由此可見,通過陶瓷制品能夠看出設計者的審美心理活動,激發人們的審美情緒,從中能夠體現出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表象是陶瓷制品的外在形象,其中包括陶瓷制品的造型、色彩等,是設計者憑借自己所掌握的陶瓷制作的理論知識而設計出來的作品,通過大腦反映出來的客觀存在的陶瓷形態,并且讓人們通過對陶瓷制品的外在形態而產生的最初印象并形成大腦記憶。這是由于設計者結合當前市場需求,以及人們的審美心理,再根據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與積累而設計出別具一格的陶瓷作品,從而讓人們看到陶瓷作品的形態之美。
從理論上分析,人們對事物表象在腦海中所儲存的記憶,一般都是通過所接觸的知識與經驗而形成的印象,是給人以最直觀的第一印象,也可以說表象與人們的心理意識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們都知道,陶瓷制品的制作過程是從設計開始,選擇坯體、制作成型,再粘釉、燒成、裝飾、烘爐,最后到成品,在人們觀賞陶瓷作品時,通過對表象的觀察可以看到整個制作過程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者的審美心理活動,讓人們感受到陶瓷制品的藝術之美,欣賞陶瓷制品特有的優雅質地與制作工藝。陶瓷藝術發展到今天,是通過表象的存在,把過去與現在、造型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屬于最基礎的審美心理因素。
人類的感覺世界十分豐富,它包括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每一種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形式都會產生相應的感覺。在陶瓷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先對作品產生的感覺開始而形成對作品的美感認知,最終制作成具有藝術審美的陶瓷作品。感覺是最直觀的屬性,通過對作品的外觀、色彩、質地、造型等,進行的藝術創作的美感活動,與設計者的各個感官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生動、具體的感覺活動,從而體現出陶瓷作品的審美內涵。可以看出,成功的陶瓷作品設計都是圍繞設計者的感覺開始,在制作過程中,利用陶瓷坯體特有的組織結構,進行美感的藝術設計,表現出作品的線條、色彩、造型、材質與工藝等,形成完整的陶瓷作品形象,最后展現在人們眼前。猶如品評音樂的整體效果一樣,先對音樂的整體形成一定的感覺,再去細細品味其中優美的旋律與節奏,而陶瓷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先對作品整體產生一定的感覺,然后根據作品的美感與整體性來進行藝術創作。
聯想是陶瓷設計師在各種意義上的推理、思索,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它既可以是由感知某一事物而想到有關的另一事物。也可以是在回憶某一事物時又想到了與此有關的事物,形成聯想的客觀基礎,是事物間的普遍聯系。因此又有具有各種聯想的事物反映在頭腦中形成了暫時神經聯系。一旦有相應的刺激促使這種暫時神經聯系恢復時就形成聯想。如我們在欣賞畫有梅花的陶瓷作品時,就會聯想到冬天和她那迎風傲雪、頑強不屈的性格,這是因為三者具有廣泛的聯系,梅花作為刺激物喚醒了欣賞者頭腦中的這種暫時神經聯系。同樣,陶瓷造型和藝術品會聯想到是泥土的結晶,是經過泥土與火的燒煉而成的藝術品。
聯想是陶瓷設計師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和刺激影響下,經過在頭腦里對舊形象加工改造,創作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其過程中所產生的形象,雖然不是我們感知過后形象,但聯想能夠反映出客觀現實,聯想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產生的,聯想不論多么離奇古怪,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其根源。設計師是把自己的獨特個性融進聯想活動中,對審美對象有一點的改造加工和豐富補充,用聯想的藝術眼光,設計出新穎的陶瓷藝術佳品。
綜上所述,陶瓷設計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產物,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文明需求而進行的藝術創作,從而體現出陶瓷藝術的真諦所在。因此,作為設計者在對陶瓷作品進行造型與材料設計時,要在配置相應色彩的基礎上,還要體現出我國濃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同時增添陶瓷制品的現代感,從表象、感覺、聯想三方面的審美心理因素出發,凝煉出陶瓷制品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