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書熠 哈爾濱師范大學
隨著教育界的深化改革,社會對于教材內容及裝幀設計也逐漸重視,書籍的裝幀設計得到了很大的創新與升級,而教材內容也隨著課改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與改革,要想二者均發揮其最大效用,就應注意裝幀設計與書籍內容形式統一,只有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教育改革才能獲得最佳成效。本文首先詳細論述教材裝幀設計的重要性,再分析裝幀設計與書籍內容間的內在關聯,最后實現二者的高度配合完美統一,希望供業內借鑒參考。
在我國發展的書籍裝幀設計歷經了三個重要時期,分別為原始書籍的裝幀時期、古代書籍的裝幀時期及近現代的書籍裝幀時期。
在原始書籍裝幀階段,設計者主要采用繩線等工具完成書籍間的裝訂,并且這一時期的文字載體種類眾多,有利用甲骨完成書籍編寫的,也有利用陶瓷、青銅等器具完成知識記載的。到了古代書籍的裝幀時期,則經歷了造紙前與造紙后兩個發展過程。在造紙術尚未出現前,古代書籍的裝幀設計主要利用竹條作為文字記錄的載體,且采用繩線將這些竹條裝訂起來便于閱讀。造紙術出現后,書籍的裝幀設計有了很大的改觀,其整體呈現形式與現代書籍設計更為相似。到了近現代時期,此時的書籍裝幀設計已初具規模,并且形成一門獨立發展的專業性學科。從事書籍設計的相關工作者結合國外先進的裝幀設計手法,完善我國書籍裝幀的設計技術。這種向先進技術學習的方式也迅速推動了我國近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腳步,讓現代化裝幀設計邁進了一大步。現代化的書籍裝幀技術融合了當代數字化技術,書籍的外在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完成了設計水平的升級,讓大眾享受到最佳的閱讀體驗。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相應地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動與升級,該轉變主要體現在具體的書籍形式與內容中。書籍的裝幀設計是文化生活提升的產物,可以說裝幀設計就是人文藝術的變革載體,裝幀設計的變化離不開對藝術美感的表現,所以設計師在對書籍進行裝幀設計時,應該將設計形式與內容進行完美融合,保證利用多元化的文化元素突顯書籍整體的藝術價值[1]。以下重點探究書籍內容與形式間的具體關系。
因為書籍的裝幀設計服務于書籍內容,所以書籍設計風格必須與內容協調統一。設計者應按照書籍內容規劃裝幀設計形式,并且在實際設計環節,既要注意對書籍內容的參考,也要防止設計風格與實際內容形式的脫離,要明確書籍裝幀設計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創新性技術表現書籍內容,多元化的設計風格使書籍形式更具豐富特性,進而發揮其藝術價值。
設計師進行書籍裝幀期間,可以利用內容與形式的完美配合,更好地提高書籍的閱讀價值和藝術層次。一本具有傳閱價值的書籍,不但要在內容上吸引讀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還要在封皮設計方面有所創新。只有這樣,讀者才能被裝幀設計打動,進而被豐富有趣的內容吸引,做到裝幀風格鮮明具體,內容形式主次分明,二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以此來提高書籍裝幀設計的閱讀、欣賞和收藏價值。
設計師在對書籍進行形式設計與內容規劃時,不但要做到風格的統一與互補,還應做到裝幀設計對內容的強化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二者的完美結合。另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書籍,進行不同風格主題的設計,立意明確、強化內容差異是裝幀設計的基礎目標。因此,在設計書籍時,設計師需要找到形式與內容的平衡點,根據該平衡點明確主次,體現書籍藝術價值。
書籍裝幀設計是提升書籍整體美感的關鍵表現形式,完美的形式風格能夠深化書籍的藝術價值,吸引讀者閱讀。但是應該注意書籍裝幀設計需要以書籍內容為基礎,明確形式遵從內容,二者形成統一互補,互為強化的內在關聯,以此增強書籍整體藝術性與知識性,而美與新的完美結合將會創造出全新的書籍發展模式,成為行業前行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