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靜 四川傳媒學院
在戲劇表演中,約定俗成的、以假作真的表現方式被稱為假定性,這是所有藝術門類的一個共同特征。對于影視藝術來說,它強調的是視覺方面的逼真性,以及對于客觀世界的真實再現,但是也需要假定性來達到具體的審美目的。在影視藝術史上,每一次比較重大的飛躍,實際上都是在科技的作用下獲得進步和實現的。例如,影視藝術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都是科技作用的共同結果。特別是在計算機被發明之后,使得數字藝術能夠在影像藝術的各個領域中獲得應用。近些年來,VR技術的興起,更使得影視藝術開拓了新的領域,并且越來越多的人在不斷地思考技術和影視藝術之間的關系[1]。
在電影剛剛出現時,電影還不能稱為一種藝術,它只是在技術手段的幫助之下,把現實生活復制到電影的熒幕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影片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生活的一個本身。電影在誕生之初,一些真實的生活場景和活動的熒幕畫面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因此會給人們帶來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新鮮感。
在數字技術還沒有用到影像領域之前,影視的拍攝和戲劇的表演,都需要在一個特定的假定性場景中展現。在拍攝場景方面,大多數都會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普通場景,如火車站、公園等,當然也會有人選擇比較封閉的室內,如果條件不允許,還可以在攝影棚內搭建一些臨時的場景,以期在最大限度上接近真實的場景。影像本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為它具有一定的逼真性,但這種逼真性也限制了傳統影視的發展,因此在人工操作之下,只能夠復原那些比較普通的場景,對于災難和戰爭等具有突發性的場景,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打印只能通過蒙太奇手法的輔助,對現實的連續時空進行剪切,最終創造出現實中并不存在的一些時空方面的關系,這種技術手段的出現,也體現了傳統影視藝術沒有辦法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
虛擬技術是數字特效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接受不斷完整的背景之下,經過不斷努力,開發出了卡通動畫形象的虛擬操作,同時還根據演員的數據,可以虛擬知名演員甚至已故演員的一些表演。數字成像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演員在影視表演中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例如,在電影《阿甘正傳》中會出現總統接見阿甘的鏡頭,實際上這種鏡頭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特效,是后期制作合成的。這樣的一種假定性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遠遠超越了傳統拍攝中有真實對手的表演,并且演員的聲音和形體等,也是在一系列表演被數字技術分割之后依次處理所合成的結果,最終形成很多孤立表演的一個組合。
電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把靜的藝術和動的藝術,以及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因素進行統籌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電影也會被人們定義為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們通過電影來認識并感受世界,同時會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關注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人類本身。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電影出現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而數字技術在影視制作過程中也能夠從深層次和全方位的角度,對傳統電影理論及經驗進行應用。今天的電影不斷地對數字影像的無限可能進行拓展,同時也會利用電腦技術強化視覺效果在影像中的重要地位。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使得現場拍攝的鏡頭成了人們可以進一步合作的可能,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這種全新的審美體驗,實際上就是VR。在科學技術不斷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有的影視工作者也開始反思,反思的最主要對象是攝影本體和影像本體。而當前人們審美能力的提升,也致使其對電影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影視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地進步,有效利用VR藝術,以虛擬現實的手段,塑造出更具有沉浸感的藝術作品,讓人們可以觀看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結合的影視作品[2]。
綜上所述,假定性是影視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審美特征,而VR技術作為一種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使影視作品中的假定性美學更為突出,增強影視藝術給觀眾帶來的真實感。同時,人們也會對假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之,二者之間只有獲得平衡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使得影視藝術朝著健康平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