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先生
華夏文化,和其他文化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我們文化體系的根基都錨定在天文和歷法之上。不僅春節,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是和天文歷法有關的。最直觀的來說,年、歲、季、時、節、氣、候,這些字都是歷法術語。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節氣、季節、氣候等等人們生活中的常用詞,就是這么來的。
中國人認為,人只是天地的一部分。天人同構,天人合一,天人相應,這些思想都是基于“人是天地的一部分”這個事實而建立起來的。一個人應該怎么生活,中國人認為,應該法天則地才行。
過年又是怎么回事呢?因為天地這個大系統,地球繞著太陽運行了一周,接下來,就要開始運行下一周了。為什么要說萬象更新,一元復始,辭舊迎新呢?因為舊的一周運行結束了,新的一周運行即將開始。人要法天則地,那么就要跟著天地運動的節律一起,結束舊的周期,開始新的周期。天要換新天,人也要順應天道換新顏。
四時,就是天地的陰陽。春是少陽,夏是老陽,秋是少陰,冬是老陰。少陽,主生。所以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棵樹,一年能長多粗,取決于春天的生發;一個人,一年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決于春天所生之志。在天地這個大系統里面,人作為它的一部分,跟一棵樹本質上差不多。
人如果逆了四時的陰陽,就會諸事不順。如果順應了四時的陰陽,則會大吉大利。人合天地之陰陽,便能蓄養一身正氣,正氣足,那么在春天的時候,志向就會勃發,一年下來,才能有大成就。所謂的運氣,并不是指概率,而是天地這個大系統宏觀的陰陽變化。它不是一種隨機或然性的東西,它是一種確然的規律。一個人只要法天則地,合于陰陽術數,好運氣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倒霉的事,也都會離自己很遠。
好運氣、吉利、亨通、趨福避禍,都不是靠乞求,也不是靠蒙來的。一個正氣足的人,福利多,是可能性比較大的。一個正氣不足的人,禍端多,則是可能性比較大的。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點,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天文和歷法的事實亙古不變,那么從這個確定性的基礎出發,后面很多事,也是可以推知出確定性結果的。其他文化則不然,他們是從生活出發,去尋找確定性。那么必然的,他們就要從無錨無緒的生活中,推導出來一個假設的神,來作為他們文化的根基,所以他們的節日,都是和神有關,而不是和天地運動的節律相關聯。
為什么大多數中國人對怪力亂神的東西毫無興趣?因為我們的第一步,就是站在確定性之上出發的,我們不需要再自己給自己發明一堆擬人的神。只有天厭之人,喪失了天地這個確定性的人,才需要一個想象中的神把自己從無錨的紛亂中打撈出來。
舊的一個周期結束了,如果過去的這個周期,生活不順利,那么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會變得更美好一些。如果上一個周期,生活很順利,那么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可以更上一層樓。這才是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意義。
人們常說,天人合一境界多么高,好像常人難以企及。其實,在中國的文化里面,處處都是天人合一的場景。比如過年就是,那一刻,地球圍繞太陽轉,掀起了新的一章,人們守歲,就是為了在天地相交,新的一個天地大周期剛開始的時候,以自己一身的陰陽與天地之陰陽,相合相交。這就是守歲的意義:天人相接。
從過年這個事出發,幾乎可以把我們這個民族文化里面,最根基的東西,都刨根問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