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
寒冷冬季,溫度變低,不少人受涼后會出現膝蓋疼痛的問題,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骨關節炎發作,嚴重的還會影響上下樓梯、甚至走路。給大家推薦一套“暖膝操”,每天做一次,有助溫暖膝關節。
第一招:高位馬步。兩膝稍彎曲,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宜。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堅持1分鐘,并逐漸增加時間。
第二招: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漸將左(右)膝伸直,并保持伸腿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第三招:仰臥抬腿。仰臥床上,抬起一側腿向上15~30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雙腿交替進行。練習一段時間后,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隨后也可用腳挑起一個枕頭,增加腿肌力量。
第四招:俯臥屈膝。俯臥位,雙臂伸直,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將一側膝關節逐漸彎曲,足跟盡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第五招:仰臥屈膝。仰臥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鐘,然后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相關鏈接
護腿9招
1.注意保暖。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白天可以加厚衣褲,局部可以帶松緊適宜的護膝,晚上可以用棉花和棉布做一截厚長褲筒,穿在膝關節處。
2.膝冷時撥揉伏兔穴。伏兔穴屬足陽明胃經,功擅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主治腰疼膝冷,下肢麻痹。膝蓋冷痛時可以用大拇指撥揉伏兔穴,使局部酸脹感明顯,有發熱下行最佳。還可施以艾灸加強療效。
3.不接觸冷。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或者天氣變化的時候加強防寒保暖,并盡可能不接觸冷水。
4.合理飲食。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適當吃辛辣食物可促進血液循環。
5.熱敷膝蓋。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也可緩解肌肉痙攣、松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
6.熱水泡腳。外出回家后,最好能用熱水泡泡腳,不但可提高免疫力,還能預防因環境氣候潮濕而誘發的風濕性疾病。泡腳時,熱水應浸至踝關節以上,時間在20分鐘為宜。
7.多曬太陽。多曬太陽,讓膝蓋保暖,不受涼。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維持骨骼鈣質的吸收和利用。
8.膝蓋上擦些橄欖油。在膝蓋上擦些橄欖油,然后用手搓,持續時間一定要足夠。等搓到腿發熱,感覺都有點發燙了,再用毛巾包起來保溫。
9.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時,可以戴護膝防寒,但護膝是有彈力的,長時間戴會影響血液循環,因此運動后要及時摘下。
(責編:辛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