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摘 要:作為房屋建筑的重要基礎,地基施工處理直接關系到建筑的質量和安全穩定,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建筑施工在不斷探索和改進的問題。本文從房屋建筑地基處理的特點方面入手,分析了當前房屋建筑地基處理方面的具體技術,并相應的提出了地基施工處理技術中的新方法,以期與大家共同交流。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地基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TU4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人們對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經過長期的實踐累積,對于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術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信息科技的不斷更新與人們對房屋建筑功能和安全要求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當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處理技術不得不隨之發生相應的改進。為減少房屋因地基施工處理技術不當產生下沉、抗震性差以及不穩定等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嚴格按照地基施工操作流程和施工技術規范要求來處理,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壽命。
一、阿房屋建筑地基處理的特點
(一)地基處理的復雜性
我國土地面積較大,幅員較廣,不同地區可能在經緯方面的跨度范圍也不相同,所以在地質地貌及氣候環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諸如凍土地、鹽堿地、軟土地等不同類型的土地,以及溫度和降水差異,使得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整體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處理技術和工藝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了有效應對這些現實情況,當前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處理方法和工藝也相應的變得復雜起來。
(二)地基處理的多發性
傳統形式的地基設計與施工不當,引發房屋出現倒裂等相關質量問題的案例不斷出現,給建筑行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形象影響。經實踐統計調查顯示,與其他誘發房屋建筑質量和安全隱患的部分相比,因地基施工處理技術不當造成的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更加多樣化,且極易爆發出更多的問題。具體來說,一旦房屋建筑在地基方面的施工技術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其上部結構質量也無法達標,如果投入交付使用,那么地基所要承載的負荷就會變得更大,相應的質量和穩定性問題也就更加容易顯現出來。
(三)地基處理中的潛在性
基于房屋建筑工程實際的施工工序來看,地基施工處理技術通常都是基礎性工程,這就造成了在后續相關工序的檢驗過程中,無法及時發現地基施工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即使在交付使用后也很難會發現此方面存在的問題,只有當安全事故發生之后,經過各方面的分析才能判定出是否是地基施工處理技術導致的問題,可見其施工具有相當嚴重的潛在性特征。
二、房屋建筑地基處理技術
(一)粉噴樁和CFG樁的綜合運用
粉噴樁又叫固土樁,屬于地基深層攪拌加固法的一種,而CFG樁則屬于一種低強度混凝土樁法。將兩種結合使用,可以充分把天然地基土與二者在固結方面的能力混合形成復合地基,利用CFG樁所具有的高承載力特性,增強粉噴樁在側限約束方面的作用。同時,基于粉噴樁技術具有改善工程上層地基土變形能力的特性,極大的提高了整體土質的抗剪強度,有效避免了嵌入CFG樁對原固結土體造成破壞的可能。
(二)強夯法和碎石樁法的綜合運用
聯合使用碎石樁法和強夯法進行房屋建筑施工地基處理,主要工作原理如下:①施工時,先處理好填土層中的碎石樁體,進而實現擠密及排水固結地基土的目的;②待強夯點確定之后,借助沖擊的強大能量打散碎石樁體,并把碎石汕頭樁徑同時擠入其周邊的護土層內,使土混與碎石在地基上層形成密實的混合硬殼層以及高置換率的擴徑復合碎石樁地基,進而滿足房屋建筑工程建設對地基強度和穩定性方面的需求。
強夯法的運用在施工處理技術中是非常關鍵的,主要技術方面的難點在于夯擊的量、深度以及次數的把控,如果掌握的不夠準確,就會極大的影響夯擊發揮應有的效果及作用。從理論層面來看,根據實際土層的濕陷程度和厚度,是可以確定夯擊回固的具體深度的;根據施工地基所挖土壤的結構類型、屬性以及理論載荷大小、預計夯擊深度等條件,可以確定單位夯擊量;同時,根據地基土本身的性質,來確定夯擊多少次。通常來說,都是先夯擊2——3遍,然后再采用低能量進行一遍夯擊。
(三)碎石樁和CFG樁的綜合運用
樁基法一般是利用從上向下傳導沖擊力來提高承載力的,而單一的碎石樁本身的承載力畢竟有限,所以可以聯合使用CFG樁來進行代替和彌補,進而使碎石樁的作用轉向對上層地基液化消除處理。結合兩種技術的優勢,有效減緩地基沉降速度和效率,均勻和降低沉降量。
三、地基處理技術中的新方法
(一)DDC灰土擠密法
所謂的DDC灰土擠密法,就是指基于深層的孔內強夯法,先把灰土用螺旋鉆機一層層的倒入到深層孔內,然后在進行夯實成樁的過程中,用錘子反復擊打樁體,進而拓寬樁徑,最后把樁體與周邊的土一起復合成地基。這種復合地基能夠很好的針對濕陷性黃土改善其打孔結構,去除地基土質嚴重的濕陷性,增大地基土在抗剪方面的強度和承載力。
(二)粉煤灰吹填法
相比其他物質來說,粉煤灰的透水性要相對強很多,若在處理地基沖填土加固的過程中使用粉煤灰,能夠極好的提高施工固結的效率,有效節約時間成本。同時,粉煤灰相對來說屬于性價比較高的材料,所以對于節約成本投入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三)IFCO強制團結法
這種地基施工處理技術需要依靠工程加壓系統和相關排水系統。當處理真空固結空間時,如果借助工程加壓系統,能夠很好的提升壓力,縮短堵截所需時間,進而提高地基混凝土在固結方面的效率。運用排水系統,進一步提高地基固結速度和效率的基礎上,還能夠促進排水通道的拓寬。所以,在地基粉煤灰固結過程中,應用IFCO強制固結法,可以有效縮減地基粉煤灰的固結的時間成本。
四、工程實例分析
本工程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部的山丘地區,建筑場地需要先進行一定的平整和填平處理,最終填土厚度大約在3.5cm~10cm。而填平主要采用的有黏土、風化碎石、夾雜小樹枝干、草根的有機物等等,方式為汽車和推土機一次推運堆填,沒有進行分層壓實,所以整體來說土質較為疏松,建筑地基容易出現沉降,因此,建設單位委托相關設計單位對地基進行必要的加固處理。
根據對現場的勘測,最終選定了強夯法與碎石樁法相結合的處理技術,具體措施如下:①機具設備選用的是兩臺15t波蘭進口的履帶吊,機器起重臂長可達17.5m,同時選用了兩臺鏟運機配合進行填料整平工作;②運用13.8t的尖錘和10t的平錘,落距10m~11m,夯點間距約為5m,加固范圍是以地基中心點向外的3m范圍;③根據現場及回填物成分,決定主次夯擊點數分別為20次和5次,能量為2000kN·m/m2~3000kN·m/m2;④為了縮短工期,選擇不間歇加固,有效加固深度為H≤12m;⑤根據現場情況,為實現控制造價,就地取材,選用強風化巖石碎塊作為填料。
在完成夯實處理后,經鞍鋼設計勘察處相關觸探檢測評價,本次對建筑地基所實施的綜合運用強夯法和碎石樁法的技術處理,其效果完全滿足建筑設計的全部要求,符合改善地基新填土均勻性及穩定性的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的質量及穩定性直接關系到人們切身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加強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處理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面對我國復雜的地質環境,地基施工處理技術必須根據具體施工地點和環境,擇選最優處理技術組合,綜合應用各種新型處理技術的優勢和特點,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穩定性,為我國建筑行業新時期的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先鋒.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 綠色環保建材,2017(3):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