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 目的 探究腕管綜合征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所存在的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100例在2015年12月—2017年4月來該院治療的腕管綜合征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均根據自愿原則劃分。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和單純電針治療分別為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采取的治療方法。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高于對照組的88%,(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100%高于對照組的80%(P<0.05);對照組生存質量各指標得分低于觀察組(P<0.05)。 結論 腕管綜合征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腕管綜合征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超聲波;電針;腕管綜合征;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0(c)-0183-03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ith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ZHAO P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tong, Zhaotong, Yunnan Province, 6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ed use of ultrasound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convenient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alone were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8%(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80%(P<0.05). The score of the index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treated by ultrasonic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Ultrasound; Electroacupunctur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inical effect
腕管綜合征是外科常見病,該病屬于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在女性及中老年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較高。腕管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存在燒灼樣痛感、麻木感,在患者肘部和肩部常有局部性疼痛放射性存在,手動作不靈活,肌肉萎縮及癱瘓等[1-2],上述區域感覺減退或消失,拇指外展、屈曲、對掌減弱,病程久者,可有肌肉大魚際肌萎縮或癱瘓。對患者危害性較大,需予以積極治療。該文對在2015年12月—2017年4月來該院治療的60例腕管綜合征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所存在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來該院治療的60例腕管綜合征患者,根據自愿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數之比為1:2,年齡分布在25~7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0±2.1)歲,病程分布在1~2年之間,平均病程在(1.7±0.3)年。對照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數之比為1:2,年齡分別在20~8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0±2.5)歲,病程分布在1~2年之間,平均病程在(1.5±0.1)年。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能夠實施相關研究。
1.2 臨床診斷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有雙手麻木、疼痛,拇指外展、屈曲、對掌減弱,無名指、中指和食指感覺減退,屈腕實驗及神經干叩擊實驗(Tinel征)均陽性等臨床癥狀及體征;②兩組患者均通過美國尼高力肌電圖(Nicolet Viking Quest)診斷發現腕部傳導阻滯或減慢;③兩組均同意參加該活動。endprint
1.2.2 排除標準 ①局部骨折、感染、結核、潰瘍、出血、腫瘤、血管病變、內固定物等病變;②類風濕性關節、糖尿病、冠心病支架術后全身病變。
1.3 方法
對照組運用單純電針治療,主要方法為:選擇合適的穴位對患者進行治療,一般為手三里、曲池、外關穴、內關、合谷、勞宮穴、大陵穴及中渚穴,并將大陵穴及中渚穴分為一組,將外關穴、勞宮穴分為1組。每次對2組穴位進行治療。得氣以后,運用電針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持續治療20 min,以患者感覺適當為度,對刺激量大小進行調整,1次/d,每治療6 d間隔1 d,1個療程為12次。在上述對照組患者電針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聯合超聲波治療,方法為:患者通過肌電圖檢查確定阻滯的部位,采用德國菲茲曼超聲(PHYSIOSON-Expert)配合腕部緩慢屈伸運動動態下,以探頭為中心,以2~3 s/圈速度緩慢移動局部畫同心圓,并導入雙氯芬酸鈉乳膏,劑量0.2周/cm2,5 min/次,4次/d,每治療6 d間隔1 d,一個療程為12次。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情況及生存質量狀況。其中評價臨床效果的標準[3-4]為:腕部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且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時為顯效;腕部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跡象,且關節活動基本恢復正常時為有效;腕部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跡象,且關節活動無任何變化時為無效。治療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3個等級,且0~100分治療滿意度評分標準,其中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得分分別為低于60分、在60~85分之間及大于85分。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與總例數的比值×100%。生存質量主要包括:生理癥狀、軀體癥狀、睡眠狀況及心理癥狀4個方面內容,每個項目為50~100分,若患者的生存質量較高,則所得分數會越高。
1.5 統計方法
該文統計分析資料選擇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0%)比觀察組(96%)低(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滿意度情況進行比較
對照組滿意度(80%)明顯比觀察組(100%)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生存質量兩組對比
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得分都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導致腕管綜合征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及姿勢因素,引起腕管發生的局部因素包括:引起腕管容積減小的因素和引起腕管內容物增加的因素;全身性因素包括引起神經變性的因素和改變體液平衡的因素;此外計算機操作人員及用腕過度勞動者多受姿勢因素的影響[5-6]。該病早期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將出現嚴重并發癥,使神經組織轉為纖維組織,神經內管消失后,由膠原組織所代替,最后發展為不可逆改變,對患者健康危害性較大,必須進行積極治療[7-8]。
超聲波治療腕管綜合征的主要目的包括:減輕患者疼痛癥狀,同時使得患者局部血流灌注及營養狀況不斷改善,同時有利于肌張力的降低,對肌張力具有保持和提高功能。電針對腕管綜合征患者具有活血止痛作用,對腕管內壓力具有降低作用,可使正中神經壓迫狀況有效解除,有利于神經水腫的減輕,使患者局部組織營養狀況得到改善。此外能夠使得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不斷加速,同時促進滲出物的快速吸收。
該文通過對在2015年12月—2017年4月來該院治療的30例腕管綜合征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所存在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顯示,針對治療總有效率情況,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0%)比觀察組(96%)低;100%和80%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情況,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滿意度較高;(86.5±10.6)分、(80.6±9.7)分、(87.6±9.9)分、(88.8±11.6)分,分別為觀察組患者生理癥狀、軀體癥狀、睡眠狀況及心理癥狀各生存質量得分情況,(63.4±9.5)分、(52.5±12.8)分、(70.2±10.5)分、(73.1±11.2)分,分別為對照組患者各指標得分情況,對照組得分與觀察組相比,得分較低。該研究結果與鄧紅平等[8]《微創小切口治療腕管綜合癥》結論一致,可信度較高。
綜上所述,腕管綜合癥患者運用超聲波與電針聯合治療后,除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治療總有效率以外,同時使得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增高。
[參考文獻]
[1] 王強,張耀南,徐宏兵,等.腕管鏡與小切口松解治療腕管綜合癥的對比研究[J].山東醫藥,2012,52(20):45-46.
[2] 王金武,黃敏,劉曉琳,等.微創光刀掌側小切口腕管切開微創松解術的體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1):70-72.
[3] 孔靖.小切口治療腕管綜合癥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7):1083-1084.
[4] 孟國成,陳立科,陳四華,等.3種手術方式治療腕管綜合癥的臨床優劣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1,9(8):1225-1226.
[5] 茅天,謝仁國,王古衡,等.腕管綜合征相關因素的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1):17-19.
[6] 袁士明,孫亞鳴.47例腕管綜合癥患者的神經傳導檢測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1,21(4):685-686.
[7] 劉恩昌.溫針灸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腕管綜合癥16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5):69.
[8] 鄧紅平,徐劭暉,林格生,等.微創小切口治療腕管綜合癥[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0):1745-1746.
(收稿日期:2017-07-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