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丹
在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中,處于基礎性地位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個要求既與百姓生活緊密聯系,又承接了整個社會價值目標的實現。作為我國公民結構中最先進的群體,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程度決定著國家未來的興衰走向。綜觀當前青年學生的踐行實際,主要存在“不知不行”、“知而錯行”、“知而不行”和“知而難行”四大問題,需要盡快幫助其調整方向,破除困境。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家的光明前途和民族的美好希望依賴于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青年學生是可愛的,可塑的,有希望的群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學生中生根發芽,不斷增強主流思想的影響力,最終使全社會充滿正能量。經過近五年的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可操作性強的公民層面的價值追求已被青年學生廣泛熟知,如何應對踐行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提升青年學生的行為質量,是我們亟待解決的議題。
目前現存的踐行困境
不知不行。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信息的第一來源是現代媒體,系統學習則是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成果多由一紙試卷檢驗,青年學生只需機械記憶即可,并不考究這些觀念的內涵深意及實用價值,所以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基本為零。加之諸多青年學生沒有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激勵與引導,自然難于產生實踐的沖動和意向。在這樣一種思想空白及迷茫的狀態下,我們可以將青年學生的“不知不行”視為被動喪失了把握和創造踐行機會的能力。
知而錯行。與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價值理念不同,熱愛祖國和誠實守信在幼兒教育時期就已開始灌輸,友善也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之一,只是形式和程度不一。面對這些并不陌生的道德標語,青年學生的具體行為反映了個體認知的差異。砸毀進口商品以表愛國、包庇朋友罪行展現友愛、以非道德手段謀取學術成果等等,這些不勝枚舉的錯誤行為,皆因青年學生對理論價值的理解偏差和認知不足,扭曲了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所建構的道德框架和限定的行為準則,才最終導致了負面的行為結果。
知而不行。目前高校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易于陷入泛政治化和泛程式化的泥潭,教育者站在理論和道義的制高點上進行高談闊論,鮮有關注青年學生的基礎需要和真實想法,使得理論和實際始終處于割裂狀態,學生內心的疑慮也缺乏疏解渠道。即便青年學生透徹理解了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的內涵,具有明辨是非和正確選擇的能力,也會因缺乏情感支撐和看不到切實收益而逃避作為,沒有行為意向,即主動放棄了外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會。
知而難行。“知而難行”,意為有行動意向卻難有行為實際。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學生可以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德性水平也能夠支撐其主動把握和創造踐行的機會,但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誤導,以及制度不佑的威脅,青年學生在做出行為選擇時總是徘徊張望,不敢邁步向前。進言之,在多種因素的重疊影響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桎梏在高尚的理論層面,脫離了生產生活,因而亟需一股強大力量幫助人們打破束縛,大膽遵從內心選擇,大膽對抗社會中的莠言莠行。
踐行困境的原因
個人原因
認知少而智不足。智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目前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多限于字面理解,沒有思量其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和哲學邏輯,以及三個層面之間如何相互關照,相互承接,相互轉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不足,研習膚淺,不少青年學生在踐行中才欠缺將其靈活運用的能力,才沒有利用其謀發展的智慧,更難有大膽突破現有桎梏的膽識。鑒于此,青年學生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成為有深度、能擔當的時代新人,就必須準確無誤地扣好人生鈕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充實思想,培育智慧。
興趣低而情難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上是一項貫徹統治階級意志,塑造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性活動。在沒有政治偏好和政治追求的青年學生看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無關生活宏旨,又不契合興趣,在這樣的首因效應作用下,青年學生的心中不免會樹起一道無形的屏障來排斥國家的倡導,根本無法催化出對踐行的熱愛情感。然而情感是支撐行為持續存在的基礎,良好的情感能夠抵消行為過程的痛苦,給人不畏艱險的勇氣。因此,解決青年學生“知而不行”的最大障礙在于其自身缺乏豐沛的情感激勵因子。
誘惑多而意志弱。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受到的思想挑戰和利益誘惑越來越多。雖然絕大多數青年學生還未走上社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但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方式已是其判斷社會存在的價值尺度的首選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成本高,運行周期長,收效速度慢,對于具有功利主義傾向的青年學生而言,并不是一種“明智”的投資。且青年學生的思想仍處于理智向理性過渡的階段,對利益的追逐使其容易過度高估金錢的功用和踐行的代價,即使有一定的情感激勵,也難以形成堅強的意志來抵制誘惑,克服多元價值追求的沖擊。
社會原因
俗世的扭曲。俗世,即人以自然存在物為表現方式,一切行為活動旨在滿足生命需求和生命發展,應然狀態下是一個求真和求善的世界。俗世是人得以成為真實的、具體的人的必然條件,禮法制度是俗世得以良性運轉的基礎。綜觀我國國內目前的真實情況,俗世在利益驅動下呈現扭曲的態勢,人際之間原有的溫情脈脈逐漸降至冰點。社會暴力層出不求,金融詐騙防不勝防,食品與化學工廠同義,道德與利益受損掛鉤。由于社會制度公正的缺乏,德性成本與利益補償處于不對稱的狀態,這使得人們在面對道德風險時,寧可放棄對真和善的追求,也要保護自身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害。
雅世的迷茫。雅世,即人以精神存在物為表現方式,依靠文化滋養心靈,樹立超然的價值理想錘煉意志,最終使自己在俗世中灑脫自然,游刃有余,本質上是一個求美的世界。雅世以俗世為載體,先進的文化和理念需要在俗世的土壤中生存延續,但扭曲的俗世顯然無法滿足這一條件,雅世與俗世的背離之態,使得接受先進教育的青年學生陷入道德兩難的困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雅世的重要精神指導,本就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實然描述,而是對全體公民提出的應然要求,這種理想與現實,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巨大差別降低了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情。
破除困境的策略
完善社會制度公正,健全利益補償機制,保證德福一致。價值觀問題是意識形態塑造的重要問題,它活躍于人自身的私域,而非社會生活的公域,具有極強的隱秘性和靈活性。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論人們的價值觀有何不同,都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經過加工形成的,所以要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社會思想,就必須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每一個理念都有開花結果的土壤。事實證明,一個社會系統的良性運轉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制度來保障,即公正的社會制度和健全的利益補償機制來保證德福一致,形成樂于向善,敢于行善,勇于斗爭的好風尚。
顯性教育和隱性滲透相結合,創造形式多樣的體驗機會。學校教育、各種媒體的直接宣傳均屬顯性教育,這是我國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最主要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顯性教育要受到時空限制,影響范圍相對有限,所以在大力改進顯性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強隱性滲透的力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無孔不入,潛移默化地影響公民大眾。我們可以借鑒朝鮮在培育其核心價值觀上的有益經驗,通過豐富多彩和章法明確的組織生活讓百姓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和意義,尤其是對生活在象牙塔的青年學生而言,補足情感體驗上的短板,才更能主動將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轉變認知態度,摒棄錯誤觀念。當下青年學生多以背誦標準和應付考試的心態對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無利即無用”的錯誤思想也深刻影響著其行為選擇,因此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怪象:青年就業群體專業技能趨高,文化素養趨低,德才兼備者較缺乏。所以對于個人而言,邁出踐行的第一步就是轉變認知態度,開闊原本狹隘的視閾,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以培育智慧的方式對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克服理性局限,發揮感性優勢。人是理性與感性的集合體,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學生則更具價值思辨的能力。理性與感性各有優缺,理性人可能會陷入機械的唯物主義之中,感性人也可能超越自己獲取成功。所以我們既要充分利用理性頭腦考量事物,努力克服理性局限帶來的束縛,還要發揮情感、意志等感性要素的積極作用,抵御外界帶來的負面情緒,讓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持有科學的認知方式,并樂于挖掘其背后潛藏的深層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