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紅
基于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網絡技術逐步地發展。當然,網絡也對廣大的青少年產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我們需要科學地面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問題,從而實時地啟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立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倡導社會、家庭、學校一起重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讓青少年擔負相應的社會職責。為此,本文闡述了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預防與干預對策。
之前的主導心理學分析模式往往注重心理上的問題,注重糾正心理問題,而忽視了人自身具備的正能量。基于不斷發展的積極心理學,心理學分析的重點演變為分析預防,且在分析心理問題方面有著積極的功能。為此,怎樣立足于心理學,啟發廣大的青少年科學地應用網絡,避免形成網癮,這是影響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關鍵和迫切問題。
在主觀視野下提升個體的良好情緒感受
“積極情緒擴散理論”明確了結合個體實時的行為或思想資源而引導個體創建穩定和恒久的個人發展資源,這一系列的資源以間接、長遠的形式使個體形成一些利益。
管理好情緒。認知體現了個人怎樣闡述對他人與自身的看法。合理情緒理論明確,人們因為不科學的認知而導致情緒的困惑,而不科學認知的轉變是避免個體困惑情緒的一個關鍵調節手段。青少年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當管理好自身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接受滿足、愉悅等良好情緒的影響。
保障歸因的正確性。歸因是闡述了自身對失敗和成功原因的觀點,各種歸因會導致異樣的情緒感受。韋納提出,個體歸因成功為內部要素(努力、能力等)的情況下,其良好的情緒感受(自信等)會形成。為此,在面對挫折和考試失敗的情況下,青少年應當合理地引導自我,把失敗劃歸為暫時的和外在的因素。
在個體視野下對潛在的良好人格品質進行挖掘
積極心理提出,個體發展人格有著能動性的特點。需要在個體建構的人格中融入潛力與能力,在個體有著積極主動的能力和行為后,其能夠受到良好環境、方式、心理感受的影響,進而對自身建構人格形成影響作用。
實現自我控制力的提升。分析表明,網絡成癮者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自我控制力比較差的個體在適宜社會環境、管理實踐、規劃目標上都面臨較大的缺陷,而即使青少年懂得限制自身的上網時間,可是難以有效地貫徹實施。基于認知而形成了人的意志活動與情感。自我控制力的提升先是應當對自身進行客觀和全面地認知。而認知自我的基礎是評價自我,青少年能夠結合自身實踐活動的表現、以往與現在的自我比較、別人地自身的評價等對自我進行有效地認知。再者,青少年能夠制定時期性、能夠實施的目標,努力參與實踐活動和學習。這樣一來,可以對自身的不自覺行為進行控制,從而避免網絡成癮。
實現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是結合自身之前的經驗,在歷經某個事務的很多次失敗之后,對自我從事的這種事務高度效能予以確認。自我效能制約個體的情緒狀況、堅持性、選擇的行為等。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較強的毅力與自信心。倘若網絡成癮者有著這種效能感,那么可以克服困難,有效地避免網絡影響和誘惑到自身。一是提高成功的感悟。自我效能的提升需要在某個任務的完成中重復地進行感受。青少年應當積極地參與社會現實活動,在社會現實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自我效能與實現自我價值。二是增多取代經驗。取代經驗是想象或觀察自身跟自身能力差不多的個體獲取成功情況下形成的一種間接感受。青少年無論在人際,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樹立一個跟自身差不多能力的同學榜樣,在模仿與觀察同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實現自身效能感的提升。
在集體視野下體現社會支持系統的功能
積極心理學提出,體現社會支持系統的功能能夠推動個體發展良好的人格品質。社會支持系統指的是源自學校、家庭等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支持行為活動。網絡成癮者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被別人所尊重和肯定,因而難以獲得自尊和歸屬的需求,最終想要借助網絡獲得支持、理解、關愛。
實現優良家庭支持系統的建設。家庭所影響到的大學生網絡成癮重點體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上。分析證實,青少年的網絡成癮跟親情依戀之間的關系是負相關。親情越濃,網絡成癮越輕微,反之,親情越淡,網絡成癮越嚴重。并且網絡成癮非常嚴重的青少年學生都不想獲得家庭人員的支持。在這一部分青少年碰到困難的情況下,他們非常希望借助網絡釋放自己和獲取幫助。為此,作為家庭而言,一是應當建設和諧的親情關系,多多地肯定與鼓勵孩子,優化管教的方式,觀察孩子上網的目的,實現和尊重其被關愛、尊重的實際需求。二是父母應當以各種形式跟孩子交流和溝通,引導其處理人際溝通、發展自我中碰到的難題。
創設良好的學校氣氛。“補償動機理論”提出了網絡成癮屬于太過應用網絡而導致的依賴網絡的一種病理性補償,從而造成個體發展的中斷或偏頗。學校是青少年生活和學習的關鍵場所,學校首先應當建設和諧的文化氛圍,激勵青少年學生參與多姿多彩的課外以及課堂活動。結合這一系列取代活動,實現青少年學生發展自己與提升歸屬感的需要。再者,注重青少年學生的網絡管理與教育,安排專門的心理指導教師對他們開展有目的性的心理輔導,重視他們的心理需要,實時地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
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倡導調動人潛在的正能量,在挖掘個體積極能量的基礎上來解決心理問題。盡管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預防與干預屬于一個全面、系統的教育問題,可是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提升個體的良好情緒感受,對潛在的良好人格品質進行挖掘,以及體現社會支持系統的功能,可以避免青少年學生的網絡成癮問題,從而體現網絡的積極功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