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基礎英語+行業英語的雙層教學模式已經探討很多,文章將重點放在如何在基礎英語階段為行業英語做好鋪墊,做到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教學的無縫銜接,將職業英語教學貫徹高職英語教學的始終,使高職英語的教學全過程體現有別于學術類英語的類型特征。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例,把生存、交際和特定職業活動能力培養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探討在高職英語課程實施全過程項目嵌入的具體途徑,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突出職業特色。
【關鍵詞】高教性;職業性;能力目標;項目嵌入
【作者簡介】楊崢(1973-),女,四川成都人,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和高職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四川省應用外語研究會2018年規劃項目:《構建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結合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 SW2018G016)。
一、背景
教育部2016年8月提出今后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六大重點舉措,要推進高水平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全國著名職教專家,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丁金昌教授2018年4月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所做的題為《新時代背景下創建特高高職院校和推進高水平專業建設》學術報告中,提出要開展優質(特高)高職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把握高職教育的類型特征,堅持能力為本的同時,追求高層次。
為什么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仍然不高?丁教授認為,我國高職院校在實際辦學過程中,“職業性”傾向明顯,過于強調崗位技能的培養和企業的需要,忽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那么如何解決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根本性問題?丁教授指出,樹立現代高職新發展辦學理念,能力為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注重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加強實踐性教學的職教特色。
簡單說,要體現高教性,就是要重視文化課程。作為高職基礎英語教師,理應認真思考如何在高職英語課程中既堅持高教性的“高”,又體現能力本位和“職業性”,如何實現能力目標,建立高職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融合的教學模式。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和現狀差距甚遠,怎么辦?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到作為各專業的文化基礎課程,高職英語不僅是為專業教學服務,還必須重視它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然而大多數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英語的強大內在動機和興趣,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拿到英語應用能力A、B級證書。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沒有體現職業特色,行業英語教材陳舊,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彼此孤立,互不聯系,許多學生產生“英語無用論”思想。
要把準高職英語的定位,一方面要與學術型高等教育知識本位相區分,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專業本位,專業課擠占英語課時,英語教學被邊緣化的傾向。高職英語應當重視基礎的聽說能力,圍繞日常生活和職業情景展開教學,閱讀材料和寫作技能訓練也應當以應用文為主,培養用英語生活和完成特定職業活動能力的課程,體現高職英語不可替代的職業特征。
三、構建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融合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行業英語即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相對于基礎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的一種教學理念,較EGP教學有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行業英語通過模擬職場,選取有特色的英語教學材料,在英語教學設計上,將英語能力培養和職業技能習得相互滲透,實現學習和就業的順利銜接?;A英語要與行業英語深度融合,在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堂模擬工作場所的比例。
1.融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與途徑。高職英語宜少用講授灌輸式教學,多采用“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務教學法”,“實景模擬體驗法”。在實施中,把教學目的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讓他們明白,學什么,怎么學,學到用來做什么,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設計真實目的和場景使用英語,讓學生體會到英語是有用的,可以服務于自己未來的工作。
(1)任務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前看優質慕課;(2)頭腦風暴法,討論,話題演講;(3)情景創設法,戲劇表演,角色扮演;(4)翻轉課堂,課堂答疑解惑。
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領域,推薦和監督使用好各種英語應用軟件,如趣配音,薄荷閱讀、北外的新概念全二冊教學視頻等,在網絡資源中學習,拓寬自己學習英語的平臺。
2.融合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考核評價。高職英語教學的考試目標應讓學生參加能力導向的考試。第一學期參加托業橋考試,第二學期參加全國職場英語考試,國才考試針對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試,評價被測試者在日常辦公、公務旅行、客戶服務等典型職業情景下應用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
這里重點談一下以職業為導向,培養生活和職業活動能力目標的(TOEIC Bridge)托業橋考試。該考試依據國際職業英語測試標準,適用于中級英語學習者和大專職業院校學生,試題內容圍繞日常生活,熟悉的話題。2007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將托業橋考試引入中國。筆者所在的全國示范高職院校2018年引進了這一考試,通過實踐發現該考試值得在高職推廣,因為托業橋考試聽力和閱讀都十分貼近日常生活,和大學英語三、四、六級學術路線完全不同,內容核心是培養使用英語生活的能力而非學術的能力,解決了中級英語學習者獲得國際國內權威職業證書,證明自身英語能力的問題。
四、以《新視野英語》第一學期為例,能力目標導向的教材項目整體和單元設計方案
如何在課堂上創造一種真實交際的氛圍,設計出圍繞特定職業和生活活動能力的項目,既科學、又系統且可觸摸看得見、夠得著、易考核、可量化的具體項目,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創新思維,成為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思考的重心。
1.教材整體設計和單元項目設計和能力訓練目標。其具體做法就是根據項目化的教學理念,對傳統的大學英語單元教學進行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化整合與重構,以《新視野英語》為例,針對教學目標一、六、八三個單元進行了不同于學術類教學的項目教學設計:
項目1是以《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一課《上大學》為藍本,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介紹同學參觀校園,為此,先畫好英文版校園地圖和路線圖,標記所有校園建筑物的英文名稱和方位,布置如何從寢室走到教學樓英語教室,或者下課后怎么到圖書館看書或食堂吃飯、體育館健身等具體任務,讓學生指路問路角色扮演,實現真實的交際目的。
項目2仍然以《新視野》一單元為藍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寢室新來的室友作個人自我介紹,并展示寢室物品陳設和使用說明。
項目3是以第六課《慶祝節日》為綱領,讓學生互用英文介紹中國的春節、西方的圣誕節習俗,并配以相關實物展示。為了豐富該項目內容,全班同學分別準備萬圣節、感恩節、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復活節等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習俗和相關主題詞匯,舉辦各種節日晚會,模擬各種節日場景。
項目4以第八課《身體語言》為依托,比較不同文化的肢體語言差異,從搜集不同的手勢語言和所代表的含義開始,比如豎大拇指表示點贊等,在課堂上表演啞劇,實現無聲勝有聲的交流。
項目5以《新視野》第十課為例,模擬職場的各種情景,進行角色扮演,表演求職應聘、辦公室互助等情景對話。
如下表所示:
根據購物、衣著等單元主題,還可以設計超市英文用品介紹,服飾名稱和搭配風格等項目,只要堅持秉承項目教學、能力目標的職業英語教學理念,還可以設計出很多可以實際操作的英語項目教學方案,體現職業英語項目化教學特色。
2.展開日常話題演講,激發學生真實的表達欲望,培養基本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高職學生在英語話題演講和寫作方面,時常思路不清晰,難以形成自己的觀點,即使換成母語也同樣無話可說,顯得淺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識面窄,另一方面是缺乏表達訓練。針對這一現狀,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圍繞用語言生活的能力目標,設計了一套讓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真實表達欲望的話題任務,目標和結果都立竿見影,看得見,聽得著,可視化、可量化。以下展示筆者第一學期設計的10個話題任務,從每個人離不開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點出發,向上延伸到禮貌待人、應對壓力,保持健康以及電器使用等培養生活能力的日常話題。
每周的話題演講,要求先寫書面稿,既鍛煉了寫作能力,又訓練口頭表達能力,還有一定的比較、篩選等思維能力訓練。第二學期則可以討論一些是否養寵物、素食主義等更為專業的話題以及對新聞事件發表評論等。
五、結語
現代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的理念不再僅有是一技之長的工匠,文化課程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文章對高職英語課程和教材重新進行整體和單元設計,以項目嵌入為手段,以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融合為教學平臺,使高職英語教學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單元的教學都是職業崗位為導向,能力為本位,體現了高職英語職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海彥.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基礎英語+行業英語”雙層教學模式[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2(11):120-122.
[2]雷文惠.工學結合下的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英語廣場,2015(12):71-73.
[3]戴士弘.模式的“超越” [J].教育與職業,2012(7):86 .
[4]丁金昌.關于高職教育體現“高教性”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1(6):68-72.
[5]王墩田.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項目嵌入[J].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4(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