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明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文化軟實力對于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至關重要,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民族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畫的傳承發展,更是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重要一環。如果與傳統脫離,中國畫將失去基礎保障成為無根之樹,難以相繼。只有傳承傳統中國畫藝術,才能實現對中國畫藝術的持續發展。傳承并不是機械性地反復循環,而是要在傳統本質的基礎上不斷革新、改善、創新,只有去陳推新,才能有發展、有改善。
傳統中國畫講究“以形寫意”,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在其單純的畫面背后,作者更看重畫的意境以及通過畫來表現出來的個人情感。大多數傳統中國畫善于托物寓情,詩畫并舉,故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很多中國畫家逐漸放棄傳統繪畫理念,盲目追求形式方面的中西融合,不斷辯論色彩與形式。西方繪畫以寫實為核心,注重色彩的虛實,善于“以形寫形”。對于中西方文化系的看法,首先必須給予理解和尊重,結合各自的要求相互借鑒學習,而不是盲目地中西融合,以好或者不好去評論不同的繪畫藝術。很多中國畫畫家,在中西繪畫文化的借鑒中,盲目地追求所謂“發達”的西方文化,逐漸缺失了傳統的國畫理念,從對古人的推崇轉變為對西方文化的向往,不理智地展現出過分的狂熱和浮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繪畫藝術作品的經濟價值也水漲船高。傳統的中國畫創作中,畫家主要通過作品,來展現自己的個人意志,表達內心深處的個人情感。同時,通過筆墨丹青陶冶情操或者修身養性,是高雅情趣的體現。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人把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在利益和金錢面前,把藝術內涵轉換為博取名利的資本,使得中國畫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這種情況對傳統中國畫的繼承,是極為不利的[1]。
由于傳統中國畫歷史悠久,特別是在特定的幾個時期,中國畫的藝術巔峰給后人留下了很強的思想束縛,因此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很多畫家對作品的布局以及創作有很強的框架依賴感,無法將現代元素融入作品,無法做到標新立異,與時俱進。中國畫傳統藝術講究意境的深邃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很多畫家的創新局限性變大,中國畫的發展創新受到很大的阻力,這也是傳統繪畫藝術繼承急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畫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要具體落實到學識和修養上來。繪畫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在不斷的重復和練習中得到提高,然而畫的意蘊本質,則要求畫家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全面的文化知識積淀。所謂畫中有乾坤,畫中有詩意,傳統的中國畫作品內涵不是單純的畫面感能體現出來的。而現代美術教育,更多的是側重美術技巧的傳授和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傳統中國畫的文史素質教育。因此,中國畫的傳承,首先要在美術教育方面深刻認識到傳承的本質,把側重點放在文化知識和人格涵養的培養上來。只有不斷提高自我文化修養,把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品格、厚重的歷史文化知識融入中國畫作品,才能塑造更高的藝術內涵。這要求畫家在培養自己高尚品格的同時,勤奮學習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廣泛涉獵與美術藝術有關的其他學科知識,讓傳統文化知識和傳統美術藝術完美融合。
回顧傳統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在歷史的巨輪下隨著不同時代的政治文化發展孕育出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因此,在學習和傳承優良傳統的同時要結合新時代背景,把時代特點融入作品。真正的藝術必然是時代、社會、人類精神的映射,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足夠的生活體驗才能推動中國畫的創新動力。藝術的珍貴性來源于藝術的獨立性,即吸收后的再表現。在傳統的中國畫本質內涵基礎上通過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體驗去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這就是基于本質內涵的創新。每一個時代的藝術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和時代特征,要在創作的海洋里尋找獨特的美[2]。
總之,傳統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是每一位藝術家畢生的追求。不忘初心,堅守中國畫的本質內涵,勇于創新,把中國畫的傳承事業當作一生的文化修養,創作出代表新時代的優秀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