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茜 浙江理工大學
社會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發展,剪紙藝術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被傳承。對于剪紙藝術的實踐性創新,是結合現代藝術和圖式語言結構進行新的組合和構思。下面對剪紙圖式語言的表現形式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應用創新思想給剪紙內容加入新活力,讓剪紙優秀文化藝術得以真正的傳承和發展。
剪紙圖式是平面視覺形式,包括圖形和色彩,同時也包含二者的聯系和組成結構。剪紙圖式語言是藝人對生活和社會意識感情的表達方式。剪紙用其特有的方式,進行藝人思想和精神的表現[1]。剪紙圖式語言在實際應用中有適形、置換圖形以及形與形的共生等幾種表現方式。
剪紙藝術在生活中形成,其設計和生活很貼近。其適形的表現形式是適應物體的形狀,利用變形把思想在獨特的形態結構中進行塑造,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圖式語言表現方式。例如,湖北雕花剪紙中常見的《虎形圍嘴》,在進行剪紙設計和剪裁過程中,為了和小孩的頸胸相貼合,對老虎的形態進行了變形。另外,常見的各種在邊角處應用的裝飾剪紙圖案,一般都應用三角形的變形。
置換圖形就是在不改變原圖形整體形態的基礎上,讓一些圖形素材代替剪紙圖形物體中的某些部分,形成新的圖形。例如,人面獸身的剪紙作品,也就是抓髻娃娃。又如陜北的蛇身人面、蛙身人面等,這都是當地的崇拜圖騰動物和剪紙抓髻娃娃相結合,形成半人半獸的保護神和繁衍之神的表現形式,是應用了人的頭面和蛇或者蛙的身子。這種圖式語言蘊含著設計人員的豐富想象和人文文化,具有很強的趣味性。
形與形的共生是兩種或多種物形連接組合在一起,具有公共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具有豐富的裝飾性。例如,剪紙《連生貴子》當中,是四個娃娃緊密相連,共用兩個頭,四方童子并排在一起,體現出吉祥和美好。這樣的圖形創意在剪紙設計中比較常見,匯聚了東方的智慧。
剪紙體現了有活力的傳統文化藝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以前的剪紙藝術已經不能吸引人的注意,所以要對剪紙藝術和剪紙圖式語言進行研究和創新,根據共用輪廓線和正負形的圖式語言進行剪紙圖式語言的創新[2]。
幾個物形利用共用輪廓線,各個圖形互相借用和襯托,用這樣特有的方式進行緊密聯系并組合成一個整體,這符合現代常見剪紙圖式語言的表現形式。例如,畢加索的《和平的面容》就是一種共用輪廓線的作品。它把橄欖枝和人的面部以及和平鴿有機結合,和平女神的面龐是用鴿子和橄欖枝組成的。橄欖枝和鴿子象征和平,圖畫和諧,形態統一,用這樣的三位一體來表達和平。剪紙的線線相連規則和共用輪廓線的應用具有相同性。所以,剪紙圖式語言的表達可以借助這樣的特點,利用共用輪廓線表達剪紙藝術含義,進行剪紙圖式語言的創新。
正負圖形是應用正形和負形兩個圖形,組成一個大圖形,結構中隱含著多個小圖形。通常情況下,正形是所謂的“圖”,是圖畫當中圖的部分,它在背景當中突出出來,具有實際意義。負形就是所謂的“底”,和正形相反,是圖形當中的背景,一般沒有實際意義。在空間情況下,正形在前面,負形在后面。因為正形和負形之間的界限已經通過特殊意義進行了處理,背景和圖形可以因人觀看發生不同的視覺變化。剪紙設計和其圖式語言是鏤空藝術,它由線條和塊面進行合理組合,這樣可以根據正負圖形的特征,應用剪影的剪紙方法對剪紙圖式語言進行創新。例如剪紙作品《八鼠偷油》,就是利用油缸口的位置把兩只老鼠進行負空間設計剪成鏤空的老鼠形象,利用視覺感受識別其整體形象,趣味性十足。剪紙圖式語言利用正負形的形式,可以讓觀賞者具有不同的視覺感受,同時在觀賞中產生新思維,給剪紙圖式語言開創新路。
剪紙藝術是民間生活中形成的高格調情感藝術,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現代化在不斷發展,傳統剪紙藝術也會隨之發生改變。現在,實際的剪紙圖式語言在不斷地融入新的元素,產生新的思想,在接受傳承的同時,加入了現代氣息。剪紙圖式語言的創新,會更加被人們接受和喜愛,同時也開創了剪紙藝術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