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明陽 魯迅美術學院
現象學的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因此人們也將現象學稱為胡塞爾現象學。他開創了一種新的哲學思維方式,同時對現代社會也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在純粹現象學當中,還催生了世界現象學等重要的分支。我們非常關注現象學對于攝影圖像有怎樣的意義,也可以說是嘗試探索和發現現象學對于攝影理論以及攝影實踐的積極價值。
攝影指的是采用專業的設備記錄影像的整個過程,通常也將攝影稱為照相。從本質上說,其是借助物體反射的光線曝光感光介質的過程[1]。每一個攝影作品都有一個核心,其為主導對比,一張照片中構圖、亮度、色彩和景深是非常重要的要素,這也是欣賞者最為關注的因素。當前,清晰度在攝影中已經不再是人們最為關注的要素。這主要是由于攝影會受到機械設備的影響,人對事物觀察的角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機器與人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加深,攝影形式也因此變得更加復雜。
當前,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技術與藝術的現代性存在著較為突出的矛盾,這也使攝影的標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們在面對確定性影像時,思想也會產生較大的變化,人的意識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搖擺不定的情況。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人類在世界上能夠得以存活并與之相適應,是因為人類的意識與現實的客觀存在較高的相似度。但是人在意識控制下所看到的事物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物,它并不是真理,同時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和自我認識也會受到語言的約束與限制,因此客觀現實與我們感受到的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攝影是一種直觀的,來源于生活和客觀世界本身的影像形式,其在現象學特征實踐活動及表達方式上具有顯著的多樣性。當我們閱讀經典原著時,能夠明顯感受到攝影方式與現象學基本概念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由于這種認知,我們才能更好地分析現象學對攝影理論的影響。
胡塞爾認為,人的意識是一條體驗的河流,時間是這條河流的基本結構,記憶影像是這條河流的基本內容,意識的意向性實體是其運行的機制。其能夠將客觀事物展現在人的主觀意識當中,以人的意識為基礎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還要將這種形象呈現在我們的自我意識當中。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形象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真實狀態。單純從現象的角度來說現象,在本質甚至本質之后的絕對存在的基礎上理解現象,這就是客觀世界給我們呈現的感官經驗的基本結構。
胡塞爾在現象學研究過程中首次提出了“懸擱”這一重要概念,打開了從主觀世界邁向直面事物本身面貌的大門,現象學中的“懸擱”概念也能夠為無前提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在直面事物本身的過程中拋開諸如既定印象和教條注意等多種因素。這也能很好地促進攝影實踐興趣轉向的發展。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在意識中先入為主或形成了既定印象后,我們可以從現象學的角度來分析和思考。
胡塞爾現象學中還提出了一個本質直觀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出現標志著西方哲學意識概念的根本性變革,與西方哲學當中非常重視抽象概念的思維存在較大差異。胡塞爾要求所有的抽象概念都要回歸到其最為直觀的原始狀態當中,認為事物的真理性主要體現在其最初的直觀印象中。這也是一種直觀觀察事物,從而把握事物本質的方式。現象學的直觀是一種對表象最為原始的展現,其不需要任何概念和邏輯的限制,同時也十分排斥盲目的相信和獨斷,打破了權威和傳統,在觀看者與被看者之間不需要任何媒介。
現象學的直觀自身具有顯著的明證性。攝影具有顯著的直觀性,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的直接記錄來傳達最為客觀、沒有經過意識加工的信息。概念化的攝影畫面沒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會給人一種虛無感。現象學最講究的是本質直觀,這也為攝影藝術賦予了哲學意義。
胡塞爾所提出的方法論非常重視直觀的意義。對于攝影而言,其能夠使人們相信借助攝影機器取景能夠更好地展現事物最為客觀的模樣,從而顯示出事物的本質。攝影是一種重要的圖像獲取方式,并區別于文字表達方式,它是真理發生時最初的樣子,圖像世界也是最為直觀的意識世界。
攝影圖像是一種記錄客觀影像的重要形式,其與現象學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現象學當中非常推崇本質直觀,而攝影就能夠將事物最為原始的狀態高度還原,進而更好地展現出其本來的面貌,這也能夠為攝影建立重要的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