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江 甘肅省歌舞劇院
古典舞是從民間傳統舞蹈發展而來,因不同的民族具有自身的特色,呈現出不同的古典意義與民族風格的舞蹈。經過專業工作者的加工創造而得以流傳下來,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漢唐舞是古典舞的代表,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漢代與唐代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漢唐盛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為后世的發展奠定基礎。漢唐時期的舞蹈,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呈現的藝術文化。因特定的時代特色,漢唐舞達到較高的藝術水平,賦予其獨有的靈魂。
舞蹈是一門藝術,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是人們基于現實生活,根據藝術追求、審美情趣等對社會生活進行總結、升華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反映[1]。舞蹈真實反映了人們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每個時期所處的生活環境、習慣不同,對于舞蹈的審美與評定而有所區別。在漢唐時期,舞蹈呈現的是輕盈快樂、優美俏麗,風格輕快,體現了這個時代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呈現了漢唐樂舞的風格和面貌。
漢唐古典舞在不同的階段也呈現不同的審美風格。在漢代,舞蹈追求君子之風,與幻術、雜耍、武術等融合較多,謙和與大氣是這個時期舞蹈的原則。隨著宗教文化的滲入,到了唐朝,舞蹈風格有多轉變,以包容萬象與兼容為原則。漢唐舞的審美風格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連接精神橋梁的意象之美。漢唐舞超越了時間與自我之美,從舞蹈柔美的身段、綿長的情誼中可以看出,該舞蹈藝術在文化上的融合。我國傳統文化以自身精神來感知未來,創造精神意象。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韻味,通過繪畫、文字、樂曲等多種形式進行表達,又可通過舞蹈動作來展現優美、歡快、悲傷等神韻。漢唐舞是造型觀念、時空觀念和審美意識的藝術的代表,也代表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第二,傳統文化融合之美。音樂、詩詞、繪畫等是意象藝術的代表。如《高山流水》,不懂音樂的樵夫也能聽懂曲中意,這與中國文化的意象分不開。通過體會作品的感受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漢唐舞與書法也有關聯和同樣的韻律感。漢唐舞通過舞者身體的韻律來表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書法運用筆墨運動來展現蓬勃向上的生命之感,這兩者之間都表達出生命力。
以古典舞《踏歌》為例,漢唐舞的風格表現出輕盈歡快與優美俏麗。漢唐舞用“袖”展現出輕盈歡快的柔美。袖是舞蹈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與手絹花、扇子不同,它用獨特的方式、形狀豐富舞蹈,所表現的舞臺效果特別明顯。在《踏歌》舞蹈中,以舞袖為主要表現形式,運用多種舞袖動作,如搭袖、拂袖、打袖等。這些動作構成舞蹈的形態,并讓舞姿充滿多變元素。袖作為舞蹈形式中的一種,是身體呼吸的延伸。通過動態的結合,讓整個舞蹈動靜結合、非常柔美[2]。舞者通過一套的運用,將其特征融入作品,將舞蹈的流動性完美呈現出來,時而飄逸,時而流暢,時而輕盈,讓觀看者在舞者身體的柔美動作中,行云流水般地舞動衣袖,通過“袖”展現輕盈柔美的舞蹈。
在《踏歌》中,將漢唐女子的行為作為重點進行展示,延伸少女內心的情感。又通過舞蹈將少女的矜持表達出來,整個舞蹈讓觀眾感受到動作的流暢,在俏麗中感受婉約。它以婉約柔美為主,包含少女的羞澀,表達出的感情單純又質樸,讓觀者流露出美麗、熱情。漢唐舞所呈現的風格是繽紛多彩的,這與這個時期的環境有關,所展現的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悠然自在的景象,讓觀者能夠親身感受一般。踏歌所表現的是漢唐舞的唯美與審美的開放性,作為這個時期的舞蹈,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它表現出當時舞蹈的淳樸。整個作品呈現并沒有過多的技巧,只是對當時生活的真實狀態的反映。
總體來說,漢唐舞表現的審美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舞姿輕盈歡快,唯美與俏麗并存。漢唐舞反映的是漢唐盛世時期的藝術文化,不僅反映了我國古典文化的內涵,也反映出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熱愛。漢唐舞基于當時的歷史背景,真實反映了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的現實,整個舞蹈表現出輕盈歡快、淳樸與俏麗婉約,沒有過多的技巧,更容易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它作為古典舞的代表,為后世舞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民間音樂、舞蹈、武術等豐富的藝術融合在一起,進行舞蹈創作,展現出了那個時期人民平和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特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