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晗東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時代不同了,人們的需求發生可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家庭處于對孩子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都會給孩子選擇一門樂器去學習。小提琴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這樣不僅給孩子培養了一門愛好,同時可以通過小提琴的學習使孩子的自身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小提琴練習時,要求左手握住琴頭時,左手手背和手腕保持一條直線,感覺手心里握著一個乒乓球。在摁弦時保持手指直立狀態,不能趴下去摁琴弦。在我所帶的這幾個孩子中,常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1)持琴時,會將琴頭壓的非常的低,如果琴頭過于低,長時間頸椎受不了,而且不夠美觀,演奏的時候總讓人感覺是蜷縮在那里在演奏。(2)在夾琴時,用下巴去控制琴,導致琴的不穩。(3)因為肩和下顎不夠有力時,可能就會出現用左手拖著琴頭,左手的虎頭緊緊地貼在琴頭上,這樣的錯誤會導致左手無法自由的控制小提琴,更甚者導致手型的變形。在握弓的時候會出現,(1)右手與手腕過于僵硬,導致弓干朝內側。(2)右手全部包住弓子,導致無法靈活運弓。
1.音準方面,小提琴與鋼琴不同,小提琴沒有固定的音高。所以,在小提琴學習中音不準就談不上樂曲的演奏,情感的表達。小提琴學習者需要從接觸小提琴開始就要特別注重練習與糾正自己的音準問題。小孩子在練習小提琴時常常因為自己手型的不到位,導致彈奏出來的每個音都有偏差,因為小提琴的演奏是取決于左手,左手手型的不正確也會直接導致每一個音的偏差。左手建立起一個正確的位置關系有利于發展音準。也有些孩子有好的左手手型,但是,因為對音高概念的模糊。會導致自己在拉奏的過程中,自己音不準卻渾然不知,憑著自己對老師上課時手指關系的模仿去完成一個曲子,有的時候對于自己拉奏出來的音,自己也并不知道怎么讀,這樣的錯誤是最致命的。
2.節奏方面,節奏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素養之一。音樂是時間藝術,時間由節奏來劃分時節奏主導著音樂的情緒,或激昂或纏綿,或歡快或悠揚。孩子在練琴過程中,節奏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對于時值的概念模糊,和不打著節拍器進行唱譜。
當孩子的一些基本功問題解決后,就要解決當學琴一段時間之后可能出現的學習瓶頸期,而這樣的瓶頸期,可能就會使孩子對于學習這門樂器的熱情慢慢消退,孩子出現學習小提琴的抵觸情緒。這時候,就要開始靠老師和家長從心理上對孩子慢慢的引導了,并且這個時候特別關鍵,就是因為這樣的抵觸期,一旦家長有一點放棄的念頭,可能就無法堅持下去了。
首先,在持琴、握弓中,因為兒童的年齡原因,孩子的手部骨骼還沒有完全生長完成,手型比較小和沒有太大的力氣,所以,導致在握弓的時候就會不穩,就會使出全力去握住弓子,導致握弓過于僵硬,手不能完全去自由運弓。持琴也是一樣因為力量的不足,無法夾琴很穩定,導致用手托著琴頭保持持琴的樣子。但是后期多練是可以更正的。
其次,在音準、節奏中,因為開始學習這門樂器時,沒有接觸過音高概念和節奏的認知。才會出現音準節奏方面的問題,后期的正確引導均可改善。
最后,在練琴過程中,孩子出現的抵觸心理。出現對這門樂器的厭倦,有以下原因:(1)家長逼迫學琴,過分的壓力使孩子在心里感到學習這門樂器非常痛苦,失去了樂趣。(2)因為長時間在老師回課不樂觀,停滯不前,讓孩子覺得好像無論怎么學都學不好。出現這樣那樣的練琴問題,都是需要家長進行正確引導。
小提琴左手持琴的正確狀態為:雙肩平穩放松,自然下垂;手輕握住琴頸,琴面向外,手肘向內旋轉,手心向外旋轉,將小提琴放在鎖骨上,琴身的末端靠攏頸部,尋找琴身與鎖骨契合的最佳位置,頭部放松,將左腮和下頦靠在腮托上,利用頭部的重量和下頦防止小提琴從鎖骨架上滑開,左手拇指保持微微彎曲的狀態,松弛的置于琴頸的左邊,與食指的根部一起托住琴頸,琴頭的方向與肩和身體的正面構成大約15度角。握弓的正確狀態為:右手抬起,自然放松,垂放在弓上,小指尖立在弓桿上方的平面上,然后將弓桿的外側放在右手食指的第二關節末端。拇指和其他指保持原狀,自然放松。最后把拇指指尖斜放在弓毛箱的頭部和弓桿的交接出,中指與拇指反響對齊,中指和食指與弓的接觸點一般在中間關節部,無名指在第一關節部分,拇指握弓自然彎曲,小指在弓桿的上面也要自然彎曲。整個手指、手掌、手腕始終保持者自然放松狀態。
解決音準問題的前提是要清楚每一個手指摁下去的音高,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老師手指位置。而要怎么解決音準問題呢?多聽,多唱,多思考。也就是說對照著固定音高的樂器去唱音階,先在大腦里形成一個固定的音高概念,在會唱的基礎上去多加練習,之后也可以在認音的基礎上去唱一些旋律,可以去更好的記憶一些音高。在前面的基礎上,最終還是要多練,多加練習才能對音高概念有一定的改善。(1)練習音階是固定音準的基礎,堅持練習音階,是建立和鞏固內心的音高抽象位置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偉大的小提琴家海菲茨說過:“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基礎就是音階,它是小提琴演奏技術最重要的方面。”(2)重視視唱練耳的練習。小提琴者的耳朵就如同飛行員的眼睛,一個飛行員要是眼睛出了問題,他就不可能駕駛飛機;同理,一個小提琴演奏者要是耳朵出了問題,他就不可能拉好提琴。在兒童時期,可以借助鍵盤校對自己的音準。
在節奏問題中,(1)用節拍器的固定拍點,這樣讓幼兒在基礎概念里就對節拍有一定的概念。來訓練和鞏定內心的節拍感,慢慢地養成強化數拍子的好習慣,這樣很快就可以穩定內心的節拍感。(2)要掌握節拍的強弱規律是關鍵,比如4/4,2/2,2/4,3/4,3/8,6/8這些常見的拍子,掌握他們的強弱規律之后,才能更好的運用曲子。(3)在掌握基本節奏型后,用不同的速度去唱。對于不同速度去適應不同的節奏型。
1.因為一直不進步,導致的抵觸。這類問題其實比較好解決,主要是練琴方法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練琴計劃的制定,也就是因材施教。我有一個學生總是拉琴飛快,拉不清楚,節奏不穩,正確率特別低,之后問她,你有沒有試著慢下來,跟著節拍器把每一個音拉清楚?她說沒有,并且說,拉的太慢自己覺得有點太慢了。我說,下來你把所有的音階練習曲樂曲都用節拍器打著進行練習,每一個音拉清楚之后在加速。給她擬定了一份練琴計劃,她照著做了一周之后,果然效果顯著,她自己也覺得神奇。所以。讓孩子自己去體會正確練琴帶來的好處時,她就會覺得老師的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后,自己乖乖照做。
2.因為家長逼迫學習小提琴的抵觸。這類孩子還是占大多數的,因為家長覺得學習一門樂器很有用,讓孩子就必須學。我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小女孩就很典型。她媽媽逼著她而且相當嚴厲。本來還對小提琴有一定的喜愛,因為家長錯誤的引導使孩子離小提琴漸行漸遠。所以,家長就注意了,當孩子可能有一點抵觸的時候,可以讓她去參加小提琴齊奏的演出,不僅能讓孩子對于學習這門樂器感到還是有榮譽感的,同時又能增強學習這門樂器的自信,一定切忌不能急于求成。
大學期間我的專業是小提琴,我從幼兒園時就對小提琴有濃厚的興趣,小提琴是我的生命。對于小提琴的學習中給琴童帶來的積極作用,我結合自己和我帶過的學生加以總結。希望對學習小提琴感興趣的孩子有所啟發。
(一)智力開發。加里福利亞大學勞爾教授的實驗表明,古典音樂對學生智商的提高有明顯的影響。我國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組研究發現:特定的古典音樂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顯著效果。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力。因為在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左右手的配合,協調去完成樂曲,在完成樂曲的同時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觀察力也隨之提高。
(二)提高情商。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說過一句話,“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在小提琴學習中,有很多種風格作品,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去詮釋理解這些不同的作品。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使人格健全。演奏小提琴時,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感性的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提高審美觀、陶冶情操、培養高貴的氣質。
(三)提高個人素質。我國著名科學家、地質部長李四光先生,就是一位在小提琴領域很有造詣的行家。在中國的音樂史料記載他創作的《行路難》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由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部小提琴樂曲;我國著名科學家、水稻專家袁隆平會拉小提琴;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他說:“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字的公式組成,音符和數字公式,才是真正完整的世界”。
(四)增強毅力。學習小提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日復一日的練琴,那種寂寞和枯燥是很鍛煉毅力的。而當孩子克服困難取得了成績,既增強了自信,又提高了克服、戰勝下一個困難的勇氣。
對于幼兒學琴來說,好處自然有各個方面。在學習過程中自然遇到的許多困難,學習去克服遇到的困難是更重要的。也許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在這過程中可以學習到的精神更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