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成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豐富。在90年代左右出現了一種新型舞蹈,它不限制年齡,沒技術基本功的要求,它最終目的以提高全民的身心健康,這種舞蹈目前正在全國各地風靡,深受民眾喜歡廣場舞。廣場舞的興起,不僅反映出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也反映了人們良好的精神面貌,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廣場舞是群眾在戶外參與性很強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規模大,集體性較強,人數一般由幾十人到上百人組成,一般都選用在地勢比較開闊和平坦的地段!廣場舞的靈活性較強,時間完全是靠人們的意愿所決定,隨意性較強,并且這種大規模的活動所需的設備如音箱等,都是群眾們自費。
廣場舞主要是以集體舞為表現手段,一般都不會出現雙人舞和單人舞的形式,一段完整且漂亮的廣場舞需要一定的時間編排和人數的配合,同時簡潔的動作要滿足音樂節奏所帶來的情感。
現如今的退化,而廣場舞就是一種中老年人群最合適的運動。
第一,加強記憶。通過編排廣場舞、不同的音樂類型和記住每段旋律以及每句節奏相對應的舞步刺激了大腦的神經這對老人的記憶力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強身健體。都說“生命在于運動”,但是對于中老年群眾來說一昧的盲目的運動不僅不能對自己身體有益,甚至還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所以選擇健身運動不要過于盲目,要弄清自身的情況,切忌盲目效仿。而廣場舞這一運動動作幅度不大,但可以活動到身體的每個關節,同著優美的音樂適當的舞動,舒展身心、消除疲憊,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有安眠的功效,還可以預防疾病,合理地跳廣場舞可以舒展筋骨,預防骨質疏松癥,減少腰酸背痛,再加上運動過程中促進了血液循環,也就降低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
第三。減肥塑身。隨著現代化社會,不管什么年齡段的人群都對自身的形體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廣場舞不僅能強身健體、加強記憶,它還能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消化。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和不同的節奏來調整運動強度,一般情況下每天跳一個小時左右,能消耗身體過多的熱量,把身體上體內多余的脂肪消耗掉,達到減肥塑身的效果。
1.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廣場舞是以一種表演藝術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具有娛樂性、文化性、審美性為一體的文化實踐活動。目前,廣場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增添了時尚元素,讓人們耳目一新并與時俱進;它是當今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需求也是社會文明的體現。現在很多地區政府都對廣場舞比較重視,近年來廣場舞比賽也逐漸增加,人們的參與意識也不斷加強,這全部都是歸功于人們對精神文化的不斷需求。由此可以看來群眾廣場舞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促進群眾文化發展主要內容之一。
2.促進社會和諧。舞蹈是一種用肢體動作來傳遞情感和表達情感的綜合藝術,能夠增進友誼,改善人際關系。廣場舞也不例外,由于它的集體性比較強,在這種共同學習共同舞動的熱鬧氛圍中,大家互相交流思想,抒發情感,居民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日益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的增加。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壓力,大多數子女都不在家陪伴父母而是選擇在外工作,老年人的寂寞孤獨感加強,就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父母的身心健康;而廣場舞場卻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融入大家、集體活動的機會,讓老人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減少了抑郁癥和其它病癥的發生。在鍛煉身體和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集體生活中,不僅讓在外工作的子女放心,同時也協調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種個人融于集體,集體帶動個人的過程中促使整個社會都在和諧發展。
廣場舞內容豐富,并且它的獨特性已廣泛被群眾接受,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漸漸地不只是以城市為中心,還逐步走向了農村。最重要的正是因為廣場舞這根紐帶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聯系在一起,將城市與農村聯系在一起,加強了相互的溝通,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近年來,我國現行的全民健身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以至廣場舞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得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擾民,因這種大幅度的擾民從而引發很多民事糾紛。在這些事件中甚至出現了市民因忍受不了廣場舞的嘈雜,采取潑水潑糞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例如,在2013年就有一群武漢大媽正在廣場舞音樂中翩翩起舞時,突然被從天而降的糞便潑了個滿頭滿身。據當時的記者采訪到,正是因廣場舞的音樂太過大聲,長期影響到低樓戶居民的作息,所以靠此舉動來泄憤。還有發生在北京的一件事例,一名男子因為忍受不了廣場舞的噪音,多次和廣場舞大媽們發生口角,在多次吵架無果時,他采取了朝天開槍放出了自己養的三條藏獒,讓跳舞的人群在驚恐中散去,雖說這些事例后該處罰的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罰,但是這廣場舞的擾民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重視。這種建立在打擾到別人而創造的快樂不可取的。
隨著廣場舞群體的壯大,隨之而起的問題也日漸凸顯,當中“場地不足”的問題逐漸明顯起來。在很多小區中由于沒有規劃跳廣場舞的場地,結果小區里哪里有公用空地,那里就會變成阿姨們的“舞池”,弄得小區其它住戶特別不方便。前些日就發生一起廣場舞大媽搶占籃球場地和籃球小伙引發了一場大戰。還有近日電視新聞播報中國大媽在人行道上跳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場地不足成為罪魁禍首!老年人群需要有社會公共空間去尋找自己的休閑方式,而現階段公共資源投放不均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凸顯了現階段全民健身所存在的短板。并且跳廣場舞的最終目的不是鍛煉身體找尋健康和促進和諧社會進步么?打架和在人行道上跳舞這種不安全、影響和諧社會發展且擾亂交通秩序的方式,實在不可取。紀伯倫說過“不要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希望每個國家的市民都能深刻領悟。
廣場舞的興起和發展,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規模日趨擴大,廣場舞人員越來越多,不可否認,廣場舞的專業技術不高,不僅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群,而且還不限性別,但這當中男女比例嚴重不均衡,多數都是女性,男性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認為跳舞都是女人干的事,女人跳舞是為了減肥,為了擁有完美身段,而男人則相對對自身的形體要求并不那么高,并且認為動作太娘,不適合男生,這種誤區是導致在廣場舞團隊中很少見到男性的根源。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廣場舞活動在我國普及甚廣,面對所有人群,社會不斷在發展,廣場文化活動內容的也在不斷豐富,這種跟隨音樂潮流的形式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同時還促進了和諧的文明社會,對我們社會風尚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練習廣場舞的過程中,練習者需要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將動作與音樂節拍和旋律融為一體,通過欣賞、跟隨時代的潮流音樂,編排動作,能夠激發人們群眾的藝術修養,促進人們的審美教育!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老齡化加強,年輕的人們在工作中促進人際關系,在與朋友喝茶聊天和眾多娛樂設施的幫助下促進關系,而中老年人因接觸人的機會相比年輕人要低。人際關系得不到提升,會影響和諧社會的發展。而近年來風靡全球的廣場舞解決了這個問題,由于這是多人數參加的健身運動,不管是否認識,都會因為廣場舞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交流,這大大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高和諧社會的發展。所以這種大型健康運動,是一項值得發展和鼓舞的運動;是一項能在輕松氛圍下起到鍛煉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