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占瑛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傳播渠道是傳播過程的重要中介,微信點對點的傳播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點對面的運營體制。微信精準的傳播效率、技術的影響面及較強的互動性,讓公眾號成為當下積累新聞資本的新工具[1]。微信公眾號作為利用社交平臺宣傳推送機構形象的一種新生載體,正在信息時代呈現井噴式發展。作為特殊知識群體的研究生公眾號運營團隊,在運營各自的專業平臺時要更加突出“5W”理論中的渠道因素,借用公眾號的傳播效力來表達自己的學科思想,不斷擴大高校研究生媒體公眾號的知名度,并且在內容的優質性和原創性上獨具特色。但同時這類媒體的獨立性和非制度化也是目前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微信公眾號自從得到大面積推廣以來,就被眾多高校當做是宣傳校園文化、研學特色、科研成就的有效平臺。其形式主要包括校內的自媒體平臺和對外官方網站,研究生團體公眾號作為專業學術領域交流的良好橋梁,在內容設置和推廣對象上呈現出以高層次人才為主的傾向。《現代傳播》無疑是將期刊和微信平臺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典范。可觀的是,許多高校研究生媒體也在積極聯合有關期刊與微信公眾號平臺,建立合作機制,提升高校研究生自媒體的公信力,推動其發展。目前研究生微信公眾號的增長數量和推廣力度,整體呈上升趨勢。
(1)內容原創性強,具有獨特學科態度。研究生原創型媒體平臺上的文章多由高校優秀的在讀研究生或該領域著名學者為主要供稿人,因此內容的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學科態度和研究理性,對問題的解析深刻精辟,有時甚至可以起到引領輿論風向的作用,這種形式的內容創作及傳播方式,與主流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改變了傳統的一種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在內容的思想性方面會更加注重學科嚴謹性和科學性,引導受眾的認知、態度、情感,而相對淡化其黨性及制度性色彩。
(2)運營模式創新,注重用戶黏性。不同于一般的新媒體運營方式,研究生媒體,特別是以微信平臺為主要內容載體的校園媒介,它更注重一種用戶體驗的認同感和滿足感,打造優勢的用戶依賴性。高校研究生媒介在經營目的上主要以增強自身在專業學術領域的影響力為主,關注自身在學科發展領域內的認可度,形成公眾號平臺特色,將傳播內容的內在價值放置到首要考察點。相較于更具誘惑力的盈利目的來說,高校研究生媒體在盈利方向上因有校內負責機構的資金支持而不保持過度關注。“內容為王”成為研究生媒體的主要傳播理念,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一些德高望重的學者和對該專業學科知識有興趣和研究動力的研究生,培養他們對內容的定時閱讀習慣,形成學界人士的媒介黏性,才可以在以優質原創內容為資本的同時,提升研究生原創公眾號媒體的影響力。
(1)專業議程設置強勢,社會內容涉足欠缺[2]。研究生公眾號平臺可以做到對于某一學科的起源和發展的深度剖析,議程設置效果強勢。在引導受眾觀點中提升高校研究生科研工作影響力,進一步實現其商業價值。但同時類型化和小眾化是高校研究生媒體在內容設置和形式導向上無法擺脫的枷鎖,再加上由于校園媒體的標簽化作用,研究生公眾號媒體的受眾范圍會局限在一定的學科界限內,缺乏能與受眾直接產生切身利益關系的信息,并且其社會宣傳力度也不如其他主流媒體或地方性媒體強大。根據后院籬笆原則,研究生公眾號媒體在社會性和生活性方面略有不足,所用語言多由專業詞匯組成,難以激起普通受眾的閱讀興趣,更難完成潛在受眾的開發。一般情況下它的傳播效果只會發生在關注該平臺學術研究方向和內涵的固定受眾當中[3]。
(2)校園文化的得力推手,學科發展借鑒性不足。研究生原創型媒體在新聞生產機制上都是以宣傳高校自身的文化和思想底蘊為前提,目前國內眾多知名高校研究生團體公眾號積極地推送大量關于該校研究文化與科研成果的評論類文章,展現高校學科實力,起到對高級人才招賢納士的作用;同時,一些高校研究生公眾號媒體還會將校園文化底蘊滲透到創作過程當中,對于校園文化的傳播起到潛移默化的培養效果,是展示高校發展水平的形象代言人。同樣存在的問題是,研究生原創型媒體在寫作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摻雜編輯人員的主觀意識和推斷,而對于與該校研究方向或學科領域不同的原創媒體的內容會不自覺的降低自己的關注度,容易造成“信息繭房”和“過慮泡”效應。要時刻保持不同高校研究生原創類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互動與交流,在與其他專業性平臺的分享和探索中創新自己的運營思維和理念。
微信傳播的即時性和低成本使之成為高校接觸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陣地,只要有優秀的創作團體就可以創建一個微信傳播平臺,它能夠讓高校形象更加可視化,受眾在利用微信進社交功能行社交活動的同時,能及時關注和閱讀公眾號中的相關推送,可以說公眾號是微信的一種附加功能,借助這一媒介的傳播優勢,創立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在冗余信息泛濫成災的傳播時代,研究生媒體中的原創性公眾號可謂是找到了一邊適合自身學術研究和發表的凈土。這種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夠順應高校研究生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學術探索和研究中的得出更理性的結論[4]。
(1)內容更新周期長,推送延續性差。很多自媒體平臺之所以只能在眾多公眾號中曇花一現,究其根本就是不能保證優質內容的連續性。在微信平臺中一鳴驚人的公眾號層出不窮,但迅速衰落的也不勝枚舉。高校研究生公眾號媒體的推送可能會因為科研研究的周期性和內容的專業性而不能做到即時更新,因此在時效性上會落后于其他以生活訊息為主要內容的公眾號平臺,而時效性的滯后可能會造成和網絡發布信息內容的同質化,或者被其他寫作周期短、延續能力較強的媒體所淹沒甚至替代,研究生公眾號媒體的價值會被低估,這就限制了平臺的傳播力。
(2)著作權問題惹爭議,侵權事例屢見不鮮[5]。高校研究生自媒體公眾號的內容是否要進行著作權保護,在學術界一保持爭議。贊同者認為研究生公眾號媒體編輯人員所發表的內容均為科研團隊廣泛搜集學界發展前沿信息,自我總結和提煉出的深度性、思想性文章,那么這種內容的原創價值就應該受到著作權的保護,這是毋庸置疑的。而質疑者的觀點認為,原創者在資料整理和數據收集中會相應引用他人現有學術成果思想,會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給引鑒雙方帶來一些負面的業界影響,傳播內容缺少相應部門的把關,難以辨別真實性和客觀性,由于外部監督力量不足,有時還會引用一些錯誤觀點,在“網帖新聞”的弊端下產生虛假信息,造成不良學術影響。可以說高校研究生媒體平臺就是在保護和侵權的雙向矛盾中自我發展的。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媒介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人類傳播活動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程,高校研究生原創類自媒體平臺作為一股新生代媒體力量,已經在學術界產生了強大的傳播效果。但面對強大的技術流沖擊和信息爆炸的現實,關乎此類媒介平臺未來的發展路徑同樣值得我們思考。
高校研究生自媒體的發展要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就要把團隊的智慧力量放大到最大程度,實現內容的高強度融合和提升推廣的續航能力,同時高校研究生公眾號媒體還應該參考和借鑒同一行業內其他優秀公眾號的運營方式及內容特色,取長補短,將自身優勢體現到相關內容中,主動培養一種集體意識,在創作和經營中形成有條不紊的分工合作作業鏈,從而提升平臺競爭力。
高校研究生自媒體平臺的專業化是其競爭的關鍵籌碼。但同時區域媒體的標簽限制和內容的小眾化也讓其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如何在保持自身定位和職責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研究生媒體的廣泛性,走出一條的創新和冒險并存的道路,找到提升題材多樣化方法,怎樣加強高校研究生的技能培訓和實踐鍛煉,才是當前研究生媒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推進研究生微信公眾號等原創性媒體從專業人士的興趣平臺向專業職業平臺的轉變。
隨著信息傳播“地球村”的語言成為現實,自媒體也在站在發展的十字利口,面臨著決定命運的抉擇。若不想被殘酷的傳播現實所淘汰,高校研究生原創平臺只有通過不斷改變現狀,提升公信力,將時代背景和技術要素考慮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相信在技術支持和人才輩出的社會洪流中,研究生媒體微信公眾號原創平臺蓬勃發展的春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