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劉楊祎伊
(貴州民族大學 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傳播方式的變革,新媒體迅速崛起,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習慣、文化心理,其中必然包括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影響。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認識世界、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閱讀以信息傳播的物理介質為依托,介質不同,閱讀便會呈現不同的特點。
新媒體時代,用戶通過平板、手機等移動終端,只需要移動手指,隨時隨地就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隨時隨地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閱讀。尤其是年輕人,表達欲越來越強,更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所沒有的知識,新媒體海量的閱讀內容正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并且,新媒體平臺的數字化閱讀不需要逐頁、逐字進行閱讀,用戶可以隨意瀏覽內容,甚至僅僅是看一下標題就“跳進”另一篇文章。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也能使平臺通過對用戶閱讀興趣的分析,將用戶偏愛的內容直接推送至眼前。因此,在新媒體平臺上,“作者主權”時代逐漸瓦解,“用戶主權”時代已經來臨。
所謂碎片化閱讀是一種指讀者利用乘坐交通工具、等朋友、吃午飯等碎片化的時間,通過手機、電子書、平板等載體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在信息成幾何倍數增長的新媒體時代,人們的閱讀模式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一是因為渠道的便捷,使得人們不愿意再按部就班從頭到尾看完一篇文章或節目,不太在意完整性,更多的是樂于去瀏覽短小、便捷、圖文并茂的信息;二是因為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加,面對數量龐大的信息,用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篩選,去深入地、系統地品讀有價值的內容,他們更愿意利用碎片化的空閑時間見縫插針進行閱讀,不受時間限制;三是因為碎片化閱讀僅需要一部手機就能通過新媒體平臺快速及時地獲取信息,簡單方便,不受地域限制。因此,碎片化閱讀在新媒體平臺上逐漸成為閱讀潮流。
功利性閱讀不同于大眾閱讀方式,它是人們為了獲取某種功效或者得到某種利益而進行的有目的的閱讀。這種閱讀具有短期性、目的性、暫時性和強迫性。比如考試、評職稱、研究某個領域等等,往往不是用戶為了愉悅精神世界、增加知識儲備而進行閱讀的行為,而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得不進行的閱讀。新媒體平臺上,信息更為豐富,用戶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閱讀也更加方便快捷,更能夠通過短期閱讀達到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因此,閱讀的功利化在新媒體平臺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新媒體閱讀方式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僅通過文字進行閱讀的方式,新媒體將聲音、文字、圖片、圖像、動畫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給用戶以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這就改變了傳統媒體僅僅依靠文字想象進行閱讀的體驗,用戶不僅通過視覺,還能夠通過聽覺、觸覺來完成對自己偏愛的內容的閱讀,享受知識、開闊眼界,獲得審美感受。
(1)信息量大更新快。由于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即時性等特點,新媒體中信息以海量呈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對于信息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不斷增強,而新媒體平臺所提供的信息針對不同用戶進行了細分,不但容量大,而且更新及時,涉及到了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使得用戶對于新媒體閱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2)豐富了閱讀體驗。與傳統閱讀相比,新媒體平臺閱讀并沒有改變用戶閱讀的內容,只是由于傳播介質的改變而引發了用戶閱讀方式、閱讀感受和閱讀體驗的改變。用戶在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的同時,能夠通過鏈接或者搜索獲得內容本身以外的諸如歷史背景、作者介紹、作品影響等大量信息,這是傳統閱讀所不具備的優勢。另外,新媒體閱讀能夠調動一切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一目了然,刺激用戶多種感官,從而給用戶帶來視聽美感和閱讀樂趣。
(3)提高了閱讀的效率。與傳統媒體的圖書、雜志、報刊等傳播介質相比,手機、平板等新媒體傳播的介質具有便攜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新媒體閱讀工具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時代,用戶想要閱讀的時候,不需要走很遠去尋找圖書館,也不需要攜帶沉重的書籍報刊,只需要借助手機等移動終端,就可以自由地實現移動閱讀,大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4)增強了閱讀的互動。新媒體由于其具有交互性的特點,使得在新媒體平臺上的閱讀具有傳統介質無法比擬的互動性。傳統的閱讀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行為,傳播方式是單向的,作者和讀者、讀者和讀者之間缺少互動聯系和參與反饋。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雙向的,在新媒體平臺上的閱讀的個體是平等的、自由的,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地進行閱讀,還能夠通過微信、微博、論壇等發表自己對于閱讀內容的觀點和建議,甚至參與網絡創作成為信息的發布者。
(1)容易造成淺閱讀。淺閱讀是指閱讀時不進行思考、不做深入理解而單純獲取表面信息的閱讀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知識獲取和瞬間的心理愉悅。新媒體為淺閱讀提供了方便的平臺,在新媒體平臺上,用戶可以實時獲得大量的影視、音樂、體育、動漫、心靈雞湯之類的信息,每天沉溺于在這種碎片化甚至是大量的垃圾信息中樂此不疲地閱讀,過目而不過心,雖然從短期效果看可能是獲取了大量的知識,但從長期看有害無益,極易容易演化為淺思維。
(2)容易造成負面信息傳播。新媒體在權威性和公信力、引導力上明顯弱于傳統媒體。互聯網的開放性以及缺乏實時有效監管的特點,使得新媒體平臺上的海量信息中難免會夾雜大量負面的、虛假的信息,一些錯誤思潮也會利用網絡誤導輿論。在新媒體平臺上主流價值觀和非主流價值觀界線模糊的閱讀環境中,用戶缺乏深入思考,用快餐式、淺閱讀方式進行閱讀,極易被誤導,造成思維上的不清晰,傳播負面信息,進而對個體的閱讀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
(3)容易導致理性思考缺失。新媒體時代,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用戶很難像傳統媒體閱讀那樣踏踏實實耐心閱讀并作深入理解,更多的是不注重思考漫無目的、走馬觀燈式的瀏覽。加之新媒體平臺上的信息的極大豐富,這又極易導致信息過載,大量無關的冗余信息會消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直接影響用戶的分辨和選擇。長期下去,用戶的思維只能是碎片化的、表象的、淺層的,不僅會滋生浮躁心態,而且對任何事物的思考都會缺乏系統性和深度。
閱讀習慣包括用戶的閱讀動機、閱讀心理和閱讀方式等,它是用戶在閱讀過程中長時間形成的一種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思想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深度閱讀則有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深度閱讀是伴隨著理性的思考,具備內容理解、關聯分析的能力,進行的有效而有益的閱讀模式。科技引領生活,新媒體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偏好進行分析、預測,根據分析結果細分市場,向用戶提供全面、智能的深度閱讀模式,倡導深度閱讀,使所開發的作品與用戶需求相匹配,才能把圖文并茂的產品推送出去,形成品牌效應和獲得經濟價值。
新媒體平臺在給用戶提供大量資源的同時,也給噪音、雜音的傳播帶來了機會。西方一些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等等思潮通過互聯網趁機侵入我國,妄圖顛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暴力、欺詐、虛假、低俗的內容也大量充斥網絡。為了使新媒體平臺上的閱讀健康發展,加強監管勢在必行。第一,相關部門應該從制度上對新媒體進行監管,積極構建新媒體管理機制,制定相關法規標準。第二,構建合理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快速識別新媒體平臺中信息內容蘊含的風險,各部門密切合作、及時響應,把風險防控到最小,凈化新媒體平臺輿論生態環境。第三,新媒體自身應加強建設。新媒體要自覺肩負使命,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功能,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力,嚴格把關。第三,用戶應提高自身素養,堅決抵制錯誤言論和非主流文化,不傳播虛假低俗信息,維護新媒體閱讀的良好秩序。
雖然新媒體平臺上的數字閱讀持續增長,但是,不可否認,傳統媒體閱讀仍占有一定比重。傳統媒體的閱讀仍然是閱讀的主流方式,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度報道是傳統媒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媒體所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新媒體若想立于不敗之地,不僅不能依靠孤立發展,而且要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畢竟不同的閱讀方式,會帶來不同的體驗;新媒體平臺要增強閱讀內容深度,塑造品牌形象;在發展在線閱讀的同時,也應積極開展線下購買,既方便了用戶,也能使得傳統閱讀更具有針對性。總之,用戶需要的是新舊媒體相互融合,共同營造積極健康的閱讀方式。
閱讀,無論是對于國家、民族,還是對于個人來說,都是影響深遠的。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各類媒介平臺尤其是新媒體平臺的重要工作內容。有效地引導人們進行深度閱讀,大量閱讀經典,既能為新媒體平臺帶來品牌效益,也會使用戶個體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