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山西師范大學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我國著名書畫家石濤的作品,其中以淋漓的水墨形式構成畫卷主體,以截斷的藝術形式拓展山水空間,體現出畫家遵從生活、道法自然的藝術情操?!端驯M奇峰打草稿》這一繪畫作品,是對宋明以來繪畫形式的總結,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端驯M奇峰打草稿》的“搜盡奇峰”是對生活的總結與提煉,“打草稿”并非指粗糙的藝術創作,而是對現實藝術形式的不斷打磨,從現實的描摹中實現藝術超越,完成人與自然的統一。因此《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一藝術作品,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包含著“道法自然”的追求。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石濤在康熙三十年所作,這一時期石濤想要謀求政治方面的發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不能施展抱負。因此他轉而從藝術創作中獲取人生感悟,《搜盡奇峰打草稿》即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作的。從藝術的整體性而言,《搜盡奇峰打草稿》追求內在認知與外在表現的統一。整幅畫運用大量的水墨,勾點出山川、奇峰、怪石、茂密林木、村舍瓦屋,看似疏離,實則墨點與墨點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這就是書畫家內與外在統一性的表現?!皫煼ㄗ匀弧笔鞘瘽恢蓖瞥绲睦L畫思想,從自然中尋找創作素材,從對自然的感受中抒發意趣,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表現過程。從畫卷層層疊疊的危崖、錯落有致的奇峰怪石,以及蜿蜒曲折的山川溪流中可以看出石濤的意象化創作風格。他不拘泥于古法創作,不追求對物象表面形態的描摹,而是從自身情感中生發出山水畫卷,形成畫家內在品格與山川景物的高度統一。
藝術形象的創作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這是石濤藝術創作的實踐依據。“師法自然”最終也要回歸到生活實踐中,一味照搬現實的“寫生”作品,不過是對生活世界的蹩腳描摹。畫家只有在深入觀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藝術形象的創作原理,同時又不拘泥于原有的藝術形態,在現實基礎上不斷提煉升華,表達出畫家主觀的內心世界。在《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創作中,石濤運用縱橫飛舞的筆墨展現動感,以濃淡相宜的苔點來營造氛圍,勾勒出磅礴氣勢。畫面中有郁郁蔥蔥的山河,山河之外,一條溪水蜿蜒向遠處流去,形成了一片留白。這種繁簡結合的藝術構思,體現了畫家高超的繪畫手法,構圖形成了強烈的現實對照。這并非藝術形象的現實再現,而是在原有的現實基礎上的加工創造,是對現實的突破與抽象化。
“天人合一”作為藝術表達的最高境界,在《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得到了完美表現。石濤提出繪畫應該從“心”出發,在《搜盡奇峰打草稿》中,他利用以水破墨和以墨破墨的方法來勾勒畫面,形成一層覆蓋一層的蒼郁質感,筆法厚重卻又不失靈巧,畫面渾然一片卻又氣韻生動。繪畫需要從長久的藝術實踐中,從生活探尋中獲得靈感。因此石濤的繪畫創作并不是在否認古法,而是在古法的基礎上吸收各家所長,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天人合一”思想的傳達,重點在于對現實事物的感性提煉,而不是簡單地描繪事物的面貌。對現有事物想象式的加工,需要藝術家擁有高超的理解能力與頓悟能力,在藝術創作中被稱為“無法而法”。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一種藝術創作觀念,是從“心”出發、由內而外的藝術創作方式。石濤反對一味摹仿古人的繪畫創作方式,提倡從生活中生發出真實的內心感受。這種關照內心與聯系現實的藝術創作方式,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因此,從《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可以得出,藝術創作沒有捷徑,也永無止境,藝術創作來源于無數次的生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只有創新才能謀發展。石濤這種勇于為藝術獻身、敢為人先的創作精神值得敬佩,他的繪畫作品對后世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人類取之不盡的精神文化財富。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石濤藝術創作中的珍品,其畫作以生活與自然為參照,講求從生活實踐中表現藝術形象,這是其一貫堅持的繪畫觀念?!端驯M奇峰打草稿》表達出作者內心世界的淡薄,一山一水的描摹體現出石濤革新與創造的思想,也體現出其面對自然“神遇而跡化”的人格境界。他“師法自然”這一繪畫創作理念,對后世繪畫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眾多藝術家畢生追求的藝術標準。